APP下载

文字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020-03-15兰芸

人物画报 2020年23期
关键词:意译归化异化

兰芸

归化:是要把翻译进行作者作品的本土化,以译文读者为参照点,采取适合译文读者最大程度接受的表达方式来转述原文内容。归化翻译要求翻译人员向目的语的广大读者的角度出发,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的语言习惯及文字表述靠拢。归化翻译基本目的在于减少译文中的文化差异,转换成相对来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的一种流畅译文。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上体现为包容和理解外来文化知识的特点,品尝外语的表达方式,要求翻译人员主动倾向于原著作者,采用同理心,站在作者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并表达出来,尊重目的语文化为,向其靠拢。使用异化翻译的初衷在于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留原汁原味的异域风情,为译文读者了解异域文化及风土人情提供桥梁。

一、归化与意译、异化与直译

纵观历史的发展,可以视异化和归化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产物,但又无法等同于直译和意译,两者本质区别不同。直译和意译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在语言表述的处理问题上进行展现,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性,将视野扩展到人文、环境、历史渊源等因素。按韦努蒂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停留在语言表示的基础层面,异化和归化则取决于大环境,包括历史发展、人类情感等复杂因素的体现,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显而易见,不能一概而论。

二、异化和归化的对立关系

早有翻译理论家在翻译实践中主张放弃之前的“传统”翻译方法,即在修改原文的时间、地点甚至将外国人名译为本国人名以适应当地读者的喜好及阅读方式。前苏联翻译理论家莫洛佐夫也曾认为坚持“归化”译法会“斩断所译作品的民族根子”。而异化翻译的支持者认为读者有权力了解原作原貌及其异国风情,译者只是文化传播的承载者。从目的语的发展角度出发,归化应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但是异化应力求着眼于目的语的发展规律及区域基本实情。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忠实于原著作者,自我意识就会受到制约,减少考虑如何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语文习惯及大众的理解力。翻译人员努力消除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及习惯,往往会造成事与愿违的现象,牵强的生搬硬套,并不利于翻译工作的进行,最终成果不尽如人意。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能力与看法,会对同一篇文章展现出不拘一格的看法和感受。真正在阅读中体会到世界的广袤和知识的渊博,为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感官,甚至促进文化的交融,这才是译者的根本追求。综上所述,异化、归化是相对的,违反目的语的异化只能是死译,貌合神离,而脱离原著一味地归化,往往牺牲作者本身。

三、辩证统一关系

一些学者提出,无论使用归化和异化其中哪种翻译手段,都应贯彻始终,始终保持使用同一种翻译方法。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是無法做到如此绝对的。翻译要求我们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理念及观点,不容许我们掺杂私人因素,而决定著作表达的观点及内容走向,而这些都是带有浓厚的审美标准、欣赏习惯、表达方式等等,因此采用异化法是必然;同时译文又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成都及原文的阅读流畅性,因此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又互相交织的,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选取一个策略而完全排斥另一种策略的做法是极端的,也是不贴合实际的。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只有取长补短,根据实际情况各取所需,才不至于故步自封最终能够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翻译工作。译作与原作之间不可能像玻璃那样透明,完完全全融为一体,而发生译本读起来不像译本的现象,正是因为译者夯实的翻译功底加上负责任的文化意识情怀塑造,使得目的语阅读人群仿佛置身其中,能够以大众化、普遍化、多文化的文化交汇中体会各国的文化魅力。在翻译实践中,只有协调好归化与异化这对矛盾结合体,才能实现翻译的根本目的,实现译者的自我提升与价值。也正是在归化与异化这对相互作用并交织的矛盾体中,作为文化的组成和载体的目的语言也得到了融合、交织、丰富与发展。

我们在翻译工作中,异化与归化的策略选择问题始终萦绕其中,始终想要通过我们的翻译成果,为作者和读者的沟通找到一个突破口,找到文化知识交流及理解的“相同点”。这个“相同点”不是虚无缥缈的固定点和一望无际的终点,而是像拔河一样,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些。但无论距离如何变化,总有一方受益。在不妨碍译文的流畅性及美观性和普遍性的前提下,归化时不应失去原文的文化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的多样处理。翻译工作毕竟离不开原作,所有的翻译工作的创造性内容只能是在不违背原著的基础上发挥的创作,如果脱离的原创著作的表达诉求,难免得不偿失,而且失去了翻译工作的基本意义及范畴。这样,译文作品可采取策略结合的优势,发挥具体策略的优势性,结合实际,扬长避短,使两者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为翻译工作的不断完善与技巧传授做到了根本性的保障与支撑。

总而言之,从语言的发展来看,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归化与异化的关系也展现出了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互补作用。这也印证了现代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语言》一书中提出各族语言是相互取长补短的说法。这种互相取长补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各族语言之间的翻译实现的。在翻译中如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参照,相对程度地减少归化,同时翻译的异化如能在目的语语言得到普遍范围的理解与接纳范围内,并且作者的表述及感官能够被目的语民众所洞悉,最终带来的深远影响不仅包含大众视野的开拓及进步,更能有力地促进目的语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仕章文化翻译论略[M].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

[2] 张薇.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西安文理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74.

[3] 卢爱武.英语文化意识的多元化渗透与培养[Ⅱ]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66.69

猜你喜欢

意译归化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