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

2020-03-15黄少玲

人物画报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黄少玲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中小学生塑造人格的重要基础,家庭教育的理念,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过程、家长的教育方式和社会环境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本文分析了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影响,并提出了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策略

一、家庭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每个孩子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就像一张白纸,通过在家庭环境下慢慢成长,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变化。尤其是在心理方面,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发,同时外部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小学生,往往父母的一次夸赞、鼓励、表扬,就能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的心理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

应试教育的发展变化,使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轻视了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为一生所用,所以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来提高学习成绩。据报道,在家庭教育调查活动中曾问到“对于孩子教育父母最關心的是什么”?大部分的家长明确表示,中小学生的成绩应该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健康的身体和优秀的品德,因此,有时家长过于重视孩子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健康问题、以及道德问题。

2.家长缺少与孩子沟通

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满足,就是有吃、有穿、快乐的生活。目前,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就是家长与孩子缺少良好的沟通,有些父母忙于生计,整天在工作和挣钱之间打转,不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手里抚养,就是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导致孩子时间过于紧凑,学习压力大,心理出现各种问题,家长也及时发现不了,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很多中小学生变成了“问题少年”。所以,缺少沟通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并不是一剂良药。

3.家长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

现代大多数家庭,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过分呵护和溺爱,在这种家庭教育的环境下,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应对挫折的能力下降,心理非常脆弱,有时候以自我为中心体现出来的自私、任性、放纵的性格,无法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达到社会所要求的目标,就不能适应竞争化的现实世界。

三、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1.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小学生的家长,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反而忽视了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有的中小学生看起来学习成绩高,但是其个性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自私自利,其实,单方面的优秀并不符合中学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实践证明,乐观、自信、勤奋等优良品质,对于促进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积极地为孩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做导向。

2.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要想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就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放下自己的身段,与孩子平等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中小学生这个阶段,孩子的叛逆心理比较明显,对事情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关爱、认可,一句温暖的问候和沟通,可以让孩子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要想了解他们,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问候,会让他们深受感动,铭记一生。家长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相应的陪伴,要抽出空闲时间和他们多接触,比如说参加户外活动等;其次是要让孩子能理解自己,有机会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工作的地方,相互了解,减少矛盾和代沟:最后,及时沟通,相互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一分理解和关怀,少一些抱怨和摩擦。

3.加强对家长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据了解,有少部分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很高,很少接触教育孩子这方面的知识。相关报道显示,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就根本没看过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一方面的书,他们不懂得怎样科学的教育和培养孩子,因此教育部门和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家长交流会和社会活动等方式,让家长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找出应对的措施和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不是只懂得享受和索取,不懂得付出和回报。

4.帮助孩子提高自我辨识能力

中小学生成长的阶段,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培养一种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孩子适当的把握好一些小情绪,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以正当的方式去处理和宣泄,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同时学校也应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让孩子们在课堂中,通过课本的一些小故事片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由代课老师去总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避免学生盲目从众,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辨识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意识形态和正确的价值理念。

结语:综上所述,社会实现和经验理论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阶段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渴望和父母分享开心的事情,做到及时有效地沟通,希望自己的优秀的地方能得到父母的支持,表扬和赞许,当然也希望在自己失落的时候有来自父母的鼓励和安慰,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通过一言一行影响孩子的教育,要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同时也要注重自身修养,学习和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利用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与学校和社会共同协作,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柳菁. 关于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华少年.科学家, 2016(17):17-18

[2]刘云萍. 浅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3):220-220.

[3]寇雨睿. 家庭教育误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42):225-226.

[4]马闯. 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 时代教育, 2016(1):20-20.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