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工匠精神”新思维与新形势

2020-03-15管姝雅张哲刘亚

人物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工匠精神

管姝雅 张哲 刘亚

摘   要: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时代对于青年人的要求也早已不同。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的短短几十年间,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也伴随其崛起了无数的新型行业。由此可见,无论各行各业,都应该重视新媒体的运用,充分发挥其线上的灵活特性,结合自身产业的优势,取长补短,切磋琢磨。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也比将迎合时代潮流,做出调整和改变,并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的今天,牢牢把握新形势和新机遇,用全新思维迎接挑战。本文将结合当下的时代特性,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下,分析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环境艺术;新时期设计;工匠精神;新思维与新形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创造与革新的机遇,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与各行各业都息息相关。中国也牢牢抓住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尾巴,从九十年代末起,就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不仅鼓励跨行业结合创新,更提出了许多精神纲领,指引全国各大企业的联合发展。近些年来提出的“工匠精神”就为环境艺术设计打开了一条新巧的路径,并为新时期下的设计师们提供未来设计的方向,注入了一股股新鲜的血液,掀起了人们追求“工匠精神”的全新潮流。

一、环境艺术设计及其“工匠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作为历史源远流长了五千年的泱泱大国,其精神内核和文化底蕴不容小觑,这其中便包含了当今热门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顾名思义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总是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做出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而新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区别于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是充分利用了当代互联网的特性,实现了“互联网+”的新思维与新形势。在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核心之后,新型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将应运而生。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形势与现状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艺术与设计这一大環境背景的飞快发展之下,我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它虽然是一门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交叉学科,但也让部分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定位出现偏差,片面追求艺术设计学科的完整和全面,反而缺少了最重要的内涵和创新。

综上所述,结合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以及当前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不难分析出“工匠精神”在其中起到的重要引领作用。它要求当代设计师必须戒骄戒躁,沉心静气地钻研工艺,练就本领,集灵感、审美、匠心于一身,成为全方面,多方位的设计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中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并不是需要在设计作业中体现手工制作,而是着眼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色彩、造型,来从中反映出每个设计者独一无二的“匠心”。传统的匠人设计讲究的是纯手工制作,而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在于内心。杜绝模式化的僵化设计,排除流水线上的无效借鉴,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探索人文与艺术的平衡,并结合两者从中寻找灵感,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呈现更加优质的设计作品。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应用

(一)“工匠精神”的传承

在当代社会,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轻企业,总是容易心浮气躁,乐于追求成效快、回报高的即时利益,从而忽视了自身工艺品所具有的商业价值背后的文化价值。正因为如此,当代社会才如此迫切地需要发扬“工匠精神”。自古以来,“工匠精神”的真谛都深深刻在中华“匠人”的心中,一代又一代伟大的“匠人”用血肉之躯和不朽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他们的耐心、细致、忍耐、坚韧都为无数后人留下了顶天立地的榜样。尽管现在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新兴崛起的行业也赋予了这个流传在民族魂之中的古老词汇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但“工匠精神”的本质却永远不会改变。

(二)保留产品的上升空间

一代代新生的中国“匠人”,绝对会以最优质的面貌将工匠品质传承和发扬下去。除了表面的商业利益,我们更应该看到工艺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价值和升值空间。“匠人”们只有深深挖掘出产品的灵魂,不断利用其自身的特性,源源不断地灌输进新鲜活力,才能附以产品崭新的价值。而企业更应该将眼光放逐长远,除了看见眼前迅捷的临时收益,也要看见产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并将其不断完善,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又保留产品的上升空间。

(三)在思考中前行

新时代的环境与艺术的设计者们,即将面临一次巨大的挑战,站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必须不断寻求调整和改革,才能确保自身的定位清晰和上升空间。如果能巧妙抓住这一新的机遇,集中精力,潜心发展,在逆境中寻求本真,发挥“匠心”,必将在思考中前进,在创新中升华。

四、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我们要确立现代意识,革新思想,不断发掘自身潜能,更新教育思路,使环境艺术设计得以发挥它的预见性、系统性、特色性。在其中融入“工匠精神”,注重实践,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流,接轨国际平台,向世界输送富有“匠心”的中华设计师,形成具有“工匠精神”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新思维、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欢,王凤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6.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工匠精神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发展前景与应用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