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若干问题研究述要*

2020-03-14谢嘉梁杨小明

高校社科动态 2020年4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培育马克思主义

谢嘉梁 杨小明

(1.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2018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隆重纪念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1]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地提了出来,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2]

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理论信仰,是新时代自觉培育和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和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保障。[3]为了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基本特点,及时发现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找准把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正确发展方向,本文就此问题做出概要梳理和精当评述,供大家学习与研究时参考和借鉴。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论域及重要成果梳理

任何研究课题的选择、确立与深入开展,都离不开对以往学术研究状况的精细梳理和准确把握,这是实现研究上的深化和认识上的突破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近些年来,国内学界同仁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从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三大维度进行了直接有益的探索,为深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奠定了扎实基础。截止2020年7月28日,据中国知网精确检索统计显示,以“大学生”并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为篇名的文献共有16篇。根据对上述文献的检索与梳理,国内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丰富蕴涵、培育意义、基本现状、影响因素和培育策略等重点论域有序展开。目前已经形成的主要成果及核心观点择要摘录如下:

1.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丰富蕴涵。主要有三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黄少波(2011)认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包括三个逻辑递进的层次:(1)掌握基本知识和具备初步思维能力的较低层次;(2)具备基本的思维和全面的知识的中间层次;(3)形成坚定的信念和成熟的思维的较高层次。”[4]第二种观点,河北农业大学陈赛(2017)认为,“所谓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就是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水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指导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现实能力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正确认知和深厚情感的三者的有机统一。”[5]第三种观点,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田玉蓉(2017)则认为,“所谓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就是指大学生通过关注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理解、掌握、应用的多少, 以及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能够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能力。”[6]

2.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基本现状。主要有两种典型观点:第一种观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黄少波(2011)认为,“在大学的教学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必修课程,课堂教学深入到了每个大学生的学习中,大学生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定的热情,希望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但是,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4]第二种观点,九江职业大学邓东波(2017)认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的现状主要表现为:(1)政治价值取向明确,但政治理想存在着功利化倾向;(2)‘三自信’的认同度比较高, 但部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较为薄弱;(3)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但价值取向表现出世俗化趋向等。”[7]

3.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影响因素。主要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河北农业大学陈赛(2017)认为,“少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以下五个方面,主要是:(1)多元社会思潮的侵蚀;(2)相关机制有待完善;(3)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4)高校培育方式创新不足;(5)大学生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5]第二种意见,九江职业大学邓东波(2017)则认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大方面:一是多元社会思潮的持续影响和渗透;二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不高;三是教师队伍职业素质欠佳;四是教材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素养教育话语体系不对接,等等。”[7]

4.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策略。这是学界探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成果较多,见仁见智,精彩纷呈。第一种观点,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慧敏(2010)指出,“培养大学生骨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 一定要特别注意把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促进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整体提高。其具体策略包括如下三点:一是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素质——坚持理论和现实相结合, 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统一,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二要系统构建校内外的实践平台, 大力丰富和拓展大学生骨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力素质。三是要把握大学生骨干的心理特征, 培养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素质——依据大学生骨干的情感特点, 不断深化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心理认同。针对大学生骨干的信念特点,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8]

第二种观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黄少波(2011)研究认为,“鉴于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新环境、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不足之处,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加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工作,是一项十分繁杂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教育的措施主要有:(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2)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构科学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3)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教育平台的重大作用。”[4]

第三种观点,江苏科技大学王芳(2013)强调指出,“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迫切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合力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创新培养方法。为此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1)推进和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工作;(2)实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进程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并举;(3)多方参与, 营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环境和氛围。”[9]

第四种观点,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利娜(2016)深刻指出,“提升当代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四条:首先,要改进高校理论教学水平、创新与改革教学方法;其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理论素质;再次,要充分利用新兴的媒体资源;最后,要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想动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10]

第五种观点,河北农业大学陈赛(2017)认为,“针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应该采取以下五条对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一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努力完善相关的培育机制;三是要大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四是要统筹整合高校教育资源;五是要做到知行合一。”[5]

第六种观点,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朱丹丹(2017)认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具体对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的生源结构与质量;(2)强化硕士生的自我教育;(3)完善硕士生的培养模式;(4)营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环境等”。[11]

综观近些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的整体学术研究概貌,我们可以看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达成了重要共识。这为我们深化后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极富价值的理论素材和参考资料,也必将极大地启发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深度思考与系统探究。但是基于此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复杂性,许多理论论域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精准把握的余地、空间和必要,已经推出的一些阶段性成果也客观地存在着简单重复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予以克服或避免,不断提升理论研究的广度、深度和精度。

三、小结

所谓国家认同,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成员对其所属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国家主权、政治主张、政治道路、道德价值观念等的认可和赞同[12]。大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信和理论认同是培育与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所在。培育与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理论信仰,是一项极为复杂繁难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必须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和深度把握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协同培育的内在机理、动力条件、影响因素、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

具体来说,深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第一,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研究;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理论研究;第三,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生成的挑战与机遇分析;第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生成机理与生成条件研究;第五,国外关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法、逻辑、路径与现实启示研究;第六,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的思路与对策研究[13]。基于上述初步梳理与理论分析,我们认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问题之学术研究及其实践探索的繁荣与兴盛任重而道远矣!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培育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浅析油田基层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理论宣讲员要注重理论素养的修炼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