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2020-03-13赵立悦袁春雷彭建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龄期年份发病率

赵立悦,袁春雷,彭建明

中山市博爱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 528403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人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主要的病理特征为肺间质性改变,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3周,主要经飞沫传播,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1-2]。支原体肺炎发病初期可有咽痛、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是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四季均可发病,为我国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之一。有研究显示,因MP感染就诊的儿童约占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10%~40%[3]。因此,了解中山地区儿童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能够更好地指导医院、学校及社区的防治工作。本研究对2013-2018年于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48 0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 599例,女18 447例;年龄0~14岁,平均(3.1±1.2)岁。将48 046例患儿根据年龄分为婴儿期(≤1岁)18 106例、幼儿期(>1~3岁)15 356例、学龄前期(>3~7岁)11 901例、学龄期(>7岁)2 683例。纳入标准:符合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并进行了MP-IgM抗体检测的患儿。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Savyon公司生产的半定量MP抗体IgM检测试剂盒(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MP-IgM抗体,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和质控。结果判定:大于20 BU/mL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013-2018年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 2013-2018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48 046例,其中MP-IgM抗体阳性患儿8 863例,阳性率为18.45%。2013-2018年MP-IgM抗体阳性率依次为19.98%(1 610/8 060)、17.88%(1 380/7 716)、18.59%(1 674/9 004)、18.52%(1 678/9 062)、20.69%(1 397/6 752)、15.08%(1 124/7 452),其中2018年阳性率最低,2017年阳性率最高,各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2,P=0.001)。

2.22013-2018年不同季节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 2013-2018年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患儿的MP-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75%、19.78%、19.7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95,P=0.000 1)。2018年春季MP-IgM抗体阳性率最低,仅为7.82%,2016年夏季阳性率最高,为24.11%。2013年、2015年、2016年的夏季,2014年秋季,2017年春季,2018年冬季均为同年MP-IgM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季节,分别为23.90%、20.77%、24.11%、21.57%、22.17%、23.20%。不同年份相同季节间、同一年份不同季节间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2013-2018年不同年龄时期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 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0%、20.81%、32.23%、44.69%。2013-2018年,均以学龄期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婴儿期阳性率最低。同一年份的不同年龄时期之间、同一年龄时期的不同年份之间(除学龄期外)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013-2018年不同季节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n(%)]

表2 2013-2018年不同年龄时期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n(%)]

续表2 2013-2018年不同年龄时期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n(%)]

2.42013-2018年不同性别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 2013-2018年,48 046例患儿中,男性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为15.92%(4 712/29 599),女性患儿为22.50%(4 151/18 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35,P=0.000 1)。同一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份相同性别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013-2018年不同性别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n(%)]

3 讨 论

MP是一种无细胞壁且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生物,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不敏感,革兰染色不易着色,但可被Giemsa染色法染成淡紫色[4-5]。MP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较高,约占36%,用于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所以凡能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两性霉素B和皂素等)均可引起MP膜的破坏而使MP死亡[6]。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除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外,脑膜炎、胰腺炎、感觉神经听力受损等也与其感染相关[7]。

目前MP的诊断方法主要为分离培养、PCR法和血清学检测[8]。MP的分离培养所需时间长,操作难度大,不能及时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9]。有研究显示MP的DNA在体内存在时间较长,感染1个月后DNA 检出率仍能达到50%,导致PCR法检测MP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4]。因此,目前最常用的MP检测方法为血清学检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间接血凝ELISA来检测标本中的MP-IgM抗体[10]。

本研究48 04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8.45%,与何雯等[11]报道的2009-2014年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儿童MP感染发病率(17.4%)相似;但低于罗建峰等[12]报道的2015-2016年西安地区儿童MP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30.79%)。说明MP感染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地区MP的感染率不同,我国MP感染的发病率一般为10%~40%[13]。本研究发现,2013-2018年不同年份相同季节间、同一年份不同季节间MP-IgM抗体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夏季(6-8月)MP-IgM抗体阳性率最高,为MP感染的高发季节,与MIYASHITA等[14]研究发现的秋、冬季MP肺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不同。考虑结果的差异与不同地区的气候、人群分布及饮食习惯有关。

本研究中,0~3岁儿童MP-IgM抗体阳性率最低,3岁以上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以学龄期儿童阳性率最高。这与张好良等[15]报道的徐州地区儿童MP-IgM抗体在3岁以后阳性率逐渐升高的结果一致。考虑MP感染呈现年龄分布差异的原因为:3岁以下儿童与社会环境接触较少,特别是婴幼儿从母体内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从而易感性降低;而3岁以上儿童就读于幼儿园或小学等人口密集的环境中,更易发生MP的感染与流行。

本研究对不同性别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发现,男性患儿阳性率(15.92%)低于女性患儿(22.50%)。与林洁[16]报道的福州地区住院儿童中女性患儿MP感染的发病率(18.05%)明显高于男性患儿(10.90%)结论相同。但部分研究也发现儿童MP感染的发病率无性别差异[17],目前性别与MP易感性的相关机制尚不明确。

综上所述,本地区儿童MP感染的发病率较高,且好发于3岁以上儿童,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男性患儿MP的感染率低于女性患儿。社区或学校应加强对儿童MP感染的防控及宣教工作,临床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时对易感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猜你喜欢

学龄期年份发病率
特殊的一年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效果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