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效果

2017-07-05李星慧赵燕王建军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15期
关键词:学龄期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李星慧 赵燕 王建军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在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6年7~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儿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20例。非干预组患儿入住普通病房,干预组患儿入住改造过的乐园式病房,并对干预组患儿进行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医疗恐惧调查量表得分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结果 医疗恐惧调查量表4个维度中平均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医疗环境恐惧、人际关系恐惧、医疗操作恐惧、自我恐惧。干预组的医疗恐惧调查量表得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非干预组(P < 0.05)。 结论 综合干预可以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学龄期;医疗恐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c)-010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medical fear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Methods From July to December in 2016, 240 cases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non-intervention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1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hildren in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tayed in public ward, and the childre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tayed in the transformed fairyland ward. Besides, the childre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to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CMFS,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CMFS,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four dimensions selected from highest to lowest were the medical environment fear, interpersonal fear, medical operation fear and self fear. The scores of CMFS,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can decrease the medical fear of hospitalized school-age children, reduce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chool-age; Medical fear; Length of stay; Hospitalization cost

医疗恐惧是对医疗经历及其相關事件的情感反应,是学龄期住院患儿常见的心理反应[1-2],已成为患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3]。对医疗操作、医疗环境、人际关系、自我恐惧等均为医疗恐惧。医疗恐惧还可带来诸如加大心灵创伤、延迟正常生长发育等负面影响[4]。医疗恐惧可能降低患儿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对疾病、住院的适应性、对治疗和恢复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对儿童医疗恐惧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和措施的研究相对较少[5]。本研究拟探讨综合干预在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住院儿童240例,纳入标准:6~12岁住院患儿,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家长同意参加此项目研究。排除标准:①入院后入住过ICU;②有认知缺陷;③疾病的终末期患儿。住院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20例。非干预组入住普通病房;干预组入住改造过的乐园式病房。非干预组住院患儿平均年龄(9.28±2.16)岁,性别构成比,男∶女为1.46∶1,平均体重(26.56±12.32)kg;干预组住院患儿平均年龄(9.26±2.18)岁,性别构成比,男∶女为1.45∶1,平均体重(26.55±12.33)kg。非干预组患儿所患疾病中支气管肺炎70例、腹泻病34例、支气管哮喘6例、过敏性紫癜4例、急性肾炎2例、肾病综合征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川崎病1例;干预组支气管肺炎66例、腹泻病33例、支气管哮喘7例、过敏性紫癜5例、急性肾炎3例、肾病综合征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川崎病1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及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已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非干预组

对入住普通病房的患儿则按照儿科一般患儿的医疗、护理和陪护常规要求执行,患儿在治疗期间由患儿家长陪护下自由活动,陪护的家长身份不做特殊要求。

1.2.2 干预组

①乐园式病房改造:在输液大厅安装空调、电视机、饮水机等设备;在墙壁绘画公园、学校等场景,并悬挂饰品;设置报架,并放有报纸、卫生健康宣传资料(自制健康教育宣传册)、儿童读物等刊物;准备一次性纸杯、卫生纸、绘画工具以及安全可行的体育、音乐等用品。②住院期间患儿家长全程陪护:患儿住院期间,需由其家长全程陪护,从而减少患儿孤独感,增加安全感[6];患儿家长除陪同患儿参与治疗外,同时有意识地陪同患儿开展平常生活中喜欢的活动,如利用病房的现有条件开展绘画、唱歌、阅读、锻炼等活动。③加强患儿心理护理:医务人员需根据患儿心理特点,留心观察患儿的行为活动与情绪的变化,并向家属交代陪护要求,宣教心理交往原则,同时不得迁就患儿的不合理要求与不良行为[7];选派业务精湛、能较好掌握交流技巧的高年资、高职称的护理组长每天与患儿和家长进行交流工作,在多数患儿治疗结束后组织患儿集体活动如唱歌、讲故事、做游戏等,以缓解患儿的情绪,调动患儿及家长改换心情和状态,从而有利于继续接受治疗。④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培养: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理论知识储备及操作水平,医护人员必须牢固掌握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鼓励年轻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到注射室练习,提高操作熟练度的同时锻炼心理素质,加强自身医德修养,提高心理护理质量,加强服务意识,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交流沟通[8-9]。

1.3 观察指标

①患儿恐惧评分采用Broom ME(1988)研发并修订而成的医疗恐惧调查量表(the child medical fear scale,CMFS)。包括医疗操作恐惧、医疗环境恐惧、人际关系恐惧、自我恐懼4个分量表组成,共有17项,每项按3级评分,“不恐惧”计1分,“有些恐惧”计2分,“非常恐惧”计3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3,专家效度为85%,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5[10]。患儿入院6~7 d后,由经过CMFS应用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者对量表中的项目逐项阅读并解释给患儿,然后由患儿根据自己对相关内容的恐惧程度做出独立回答。调查者对患儿回答的理由须作进一步询问,以便获得更详尽的资料和保证资料的可靠性。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CMFS得分比较

CMFS 4个维度中平均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医疗环境恐惧、人际关系恐惧、医疗操作恐惧、自我恐惧。两组的CMFS 17项评分从高到低排序均为:离开家长和死亡、住院时间长、耽误学习、被告知有不正常、打针、住院、对医疗措施不知情、出血、扎手指取血、呕吐、受伤、疾病传染给家长或朋友、受到伤害时哭泣、嘴里放入压舌板、吃药、医生或护士检查喉咙。非干预组的CMFS 17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

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较非干预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3.1 综合干预可以降低患儿医疗环境恐惧

本研究结果表明,未经干预的学龄期患儿4个维度中平均分前3位分别是:医疗环境恐惧、人际关系恐惧、医疗操作恐惧,这与周花等[1]的研究结果相似。在量表中医疗环境恐惧这一维度中,离开家长是学龄期儿童恐惧得分最高的分项,表明患儿对父母非常依恋,渴望父母时刻陪伴在自己身边,以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处于疾病状态下的患儿,需要得到家庭的温暖,住院期间均有亲属陪伴[11]。对人的依赖性以及患儿自卫能力不足,使他们对离开家长感到高度恐惧[12]。为此,在患儿住院期间应给予心理支持,医护人员除多巡视、主动对患儿关心和和交流外,还应提倡患儿家人尤其是父母亲陪护,尽量消除或减轻其对医疗环境的恐惧感。有文献报道,医院环境对儿童是一种不良的刺激[13-14]。陌生而单调压抑的环境容易让学龄期儿童产生焦虑、恐惧[15],尤其是综合医院的病房为统一设置,装修较为单调,环境相对压抑。结合儿童特点,将传统儿科病房进行适度的家庭化、乐园化改造后,患儿感到舒适、温馨和安全,较容易融入新环境,可以较大程度地减轻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3.2 综合干预可以降低患儿人际关系恐惧

耽误学习是患儿人际关系恐惧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一项。研究发现,学龄期患儿年龄越大,医疗恐惧的程度越高[16-17]。原因可能是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增强,对潜在危险的判断力也越强;也可能与医疗经历相关,学龄期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医疗经历越多,所带来的医疗恐惧就越多。文献报道,造成不同年龄段学龄期住院患儿产生医疗恐惧的内容存在差异,如低年龄段学龄期患儿(6~8岁)对出血的恐惧高于年长患儿(9~12岁);而对耽误学习的恐惧却低于年长儿。提示护理人员对不同年龄段学龄期患儿医疗恐惧的护理干预应有区别。大多患儿正处在上学阶段,住院并随住院时间延长,对老师及同学、小朋友的想念,对功课考试等的担忧逐步增加。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分析,及时掌握患儿的心理变化,配合家长组织其补习功课、做游戏等,建议老师及同学前来探望,以解除其后顾忧虑情绪。在儿科病房配置适合患儿特点的图书,以帮助阅读、相互提问等方式与患儿之间形成互动,分散患儿对疾病诊疗的恐惧心理,提高患儿住院适应能力和医疗护理依从性[18]。

3.3 综合干预可以降低患儿医疗操作恐惧

有研究表明,医疗操作是儿童最为恐惧的内容[12]。患儿在医疗操作恐惧中得分最高的是打针。患儿对打针的恐惧主因是疼痛。心理护理对降低患儿医疗操作恐惧[19]。疼痛研究表明,焦虑、恐惧、生气等不良情绪状态可强化疼痛感受,积极的安抚和暗示,常可减轻疼痛的感觉。健康教育可降低患儿对医疗操作的恐惧[20]。因此,护理人员打针前应与家属沟通,进行健康教育,获得其理解和帮助;与患儿交流时注意保持亲切地微笑、温婉地语调,引导患儿产生愉快情绪,并给予适度表扬赞许,以分散患儿注意力,常可以降低患儿对打针等医疗操作的恐惧。熟练的业务技术是从根本上解除患儿及其家长产生负面心理的有力手段。护士沉着冷静,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病情,能使患儿家长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与其建立起实质性沟通[21],从而使患儿家长能以正性情绪引导患儿。

3.4 综合干预可以降低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医疗恐惧会降低住院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对住院以及相关治疗的适应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和治疗效果。本结果显示,综合干预组患儿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少于非干预组(P < 0.05),与段修梅等[22]的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传统儿科病房的乐园式改造、提倡家人陪伴、患儿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等,可有效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的医疗恐惧,提高医疗护理的依从性,并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法简单、风险低、费用低、操作性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及良好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花,苏小茵.住院学龄期儿童医疗恐惧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485-487.

[2] 王丽华.浅谈儿科心理护理“三要素”[J].医学信息,2012, 25(2):354-355.

[3] 邓雪宁.儿科心理护理方法介绍[J].中國社区医师,2016, 32(5):148-149.

[4] 陈立蓉,陈启容,刘扬,等.循证护理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18-219.

[5] 余晓帆,周艳,罗小茜,等.住院学龄期患儿医疗恐惧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2):71-75.

[6] 丁林飞.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母婴世界,2015(4):343.

[7] 庞秀丽,韩信.儿科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34):248-249.

[8] Liao Y,Xie J,Zhang ZX. A survey on pediatric inpatients satisfaction [J]. 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1, 18(3):56-58.

[9] 王惠萍.关于儿科常见心理行为障碍的探讨[J].心理医生,2015,21(17):111-112.

[10] Broome ME,Hellier A,Wilson T,et al. Measuring children′s fears of medical experiences. In CF Waltz,OL Strickland(Eds),measurement of nursing outcomes:Vol 1. measuring client outcomes. [J]. New York,1989,201-214.

[11] 徐卫芳.儿科人文关怀护理实践与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1,3(11):57-59.

[12] Hart D,Bossert E. Self-reported fears of hospita-lized school-age children [J]. J Pediatr Nurs,1994,9(2):83-90.

[13] 周花,苏小茵,高玲玲.住院学龄期儿童医疗恐惧状况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68-70.

[14] 周佳丽.分散注意力缓解患儿操作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43-1045.

[15] 吴淑娉,刘雪琴,李飘秀.儿科温馨病房的创建[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244-245.

[16] 林焕阁,郭彩玲.儿科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与心理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00-301.

[17] 石岩,刘平.心理护理对儿科监护室儿童及家长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6):804-805,833.

[18] 张美莉,李翠娥.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科监护室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 25(12):2285-2286.

[19] 张银瑞.心理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16):2533-2534.

[20] 夏娟.健康教育对先心病介入治疗学龄期患儿医疗恐惧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12(1):129-130.

[21] 张怀美.心理护理在儿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5(19):133-134,136.

[22] 段修梅,刘建.住院学龄期儿童医疗恐惧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5,6(3):69-70.

(收稿日期:2017-02-16 本文编辑:李岳泽)

猜你喜欢

学龄期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优质护理模式在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瓣膜置换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叶性肺炎39例治疗分析
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IMP-1、IL-10、hs-CRP及TH的变化
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学龄期和学龄前期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的疗效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