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CT后处理技术、MRCP与B超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

2020-03-13康洁崔雷雷路萌姜立杰

河北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者后处理胆总管

康洁 崔雷雷 路萌 姜立杰

胆系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人们饮食与生活环境的不断提高,结石的发生率升高,严重可导致胰腺炎及胆管炎等系列并发症,其机制与胆汁排泄不通畅有关。MSCT(多层螺旋CT)+重建、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胆系疾病检查中的新技术,可以准确诊断胆系结石的形态、位置以及胆总管扩张程度,与B超相结合应用能提高胆固醇结石的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至2019年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5例胆系结石患者,其中男89例,女66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5±5)岁。155例患者中: MSCT+重建技术检查67例,MRCP检查60例,B超技术检查75例,三者联合检查47例。

1.2 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使用64排西门子螺旋CT,仰卧位,扫描前30 min口服白开水500 ml,双手抱头,头先进,探测器:64排,管电压:120 kV,螺距:0.6;扫描层厚:5.0 mm;间距:5.0 mm;FOV:350 mm,扫描图像完成后,再将后重建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技术。

1.2.2 MSCT后处理技术:西门子操作系统中,将原始数据行亚毫米重建,再传输到工作站(应用GE工作站系统),进行曲面重建(CPR)+多平面成像(MPR)+容积重建(VR)后处理重建技术。

1.2.3 MRCP检查:使用西门Avanto,扫描前禁食水8 h,双手抱头,头先进,采用体表线圈,TR/TE=4 600/700,FOV:350×350 mm,层厚1.3 mm,距阵:320×320。

1.2.4 B超检查:用B型超声Aplio 500,探头频率:C6-1,空腹8 h,平卧位,右侧卧位,右肋下探查。

2 结果

2.1 MSCT+重建、MRCP、B超在胆系结石中的影像学表现

2.1.1 MSCT+重建在胆系结石中的影像学表现:结石在MSCT上可以表现为高密度、等密度及低密度,形态也可以多样:环形、结节样、串珠状、管形以及不规则形,结石以上胆管扩张。轴位薄层MPR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内结石为结节状及环状高密度多见。沿扩张的肝内胆管或胆总管走形可重建出斜冠状位,能准确显示结石的大小、形态、数量以及扩张胆管、胆囊周围情况。在MPR上按照肝内胆管及胆总管走形建立CPR,可直观整体显示肝内胆管及胆总管结石的形态、梗阻的位置和程度。VR采用它的特殊功能可以对胆系结石进行360°旋转,结石的形态及位置更精准显示出来。见图1~3。

图1 MPR肝内胆管结石(细箭头)胆总管结石(粗箭头 )

图2 CPR同一患者肝内胆管结石(细箭头)胆总管结石(粗箭头)

图3 VR胆总管结石,空间定位

2.1.2 MRCP在胆系结石中的影像学表现:在MRCP图像上结石为低信号充盈缺损,可显示结石形态、大小及梗阻位置,梗阻以上胆管扩张,以远较细。见图4。

图4 MRCP胆总管结石

2.1.3 B超在胆系结石中的影像学表现:见图5。

2.2 MSCT+重建、MRCP与B超对胆系结石诊断率比较

2.2.1 MRCP、B超及MSCT+重建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比较:MSCT+重建、MRCP与传统B超三者在诊断肝内胆管结石中,MRCP高于MSCT+重建和传统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见表1。

图5 B超胆囊内结石(粗箭头)

表1MRCP、B超及CT+重建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比较例(%)

类别MRCP(n=60)MSCT+重建(n=67)B超(n=75)阳性55(91.7)52(77.6)∗50(66.7)∗阴性5(8.3)15(22.4)25(33.3)

注:与MRCP比较,*P<0.05

2.2.2 MRCP、B超及MSCT+重建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MSCT+重建高于MRCP与传统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2。

表2 MRCP、B超及MSCT+重建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 例(%)

注:与MSCT+重建比较,*P<0.05

2.2.3 MRCP、B超及MSCT+重建对胆囊结石的诊断比较:在诊断胆囊结石中,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见表3。

表3 MRCP、B超及MSCT+重建对胆囊结石的诊断比较 例(%)

2.2.4 MSCT+重建与联合检查(MRCP、B超及MSCT+重建)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MSCT+重建与三者联合检查进行二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见表4。

表4 CT+重建与联合检查(MRCP、B超及MSCT+重建)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 例(%)

2.2.5 MRCP与联合检查(MRCP、B超及MSCT+重建)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比较:MRCP与三者联合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见表5。

3 讨论

3.1 MSCT对胆系结石的应用

3.1.1 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系结石的应用:MSCT后处理多采用:CPR(曲面重建)+MPR(多平面重建)+VR(容积重建)联合应用,具有空间分辨率率高、无创、操作安全快捷等优势[1],对胆系阳性结石定位、定量准确开创了新进展[2]。

表5 MRCP与联合检查(MRCP、B超及MSCT+重建)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比较 例(%)

3.1.2 CPR+MPR+VR对阳性结石的应用:CT诊断高密度结石有显著优势;64排多螺旋CT可以重建数据达亚毫秒,进而进行CPR、MPR、VR重建图像。MPR中冠状位重建为最常应用。CPR将不同层面的胆系图像重建到同一层面,进而判断胆管的梗阻位置及具体形态,但是缺点是无立体感[3]。本研究采用CPR+MPR+VR三者联合应用,充分发挥各自的成像优点,弥补单一重建的不足,明确显示阳性结石的大小、形态、分布、位置及胆道的梗阻情况,可以更直观显示胆系结构和胆管梗阻情况,旋转多层面展示结石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可以观察胆囊及胆管壁结构的异常,尤其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经过分组数据分析,具有优势,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从而提高手术的精准性[4]。

3.1.3 CT的缺点及不足:①结石的钙质含量及胆固醇含量的不同,在X线下表现不同,胆固醇含量高的结石,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容易漏诊[5];②X线对人体具有辐射性,存在一定的危害[6]。

3.2 MRCP对胆系结石的应用

3.2.1 目前MRCP使用较多的是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和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序列(HASTE)。优点:①成像速度快,没有位移伪影,无辐射[7]。②空间分辨率提高,信/噪声比提高。在原始MR冠状位图像基础上,采用MIP(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合FS(压脂技术),实质脏器及脂肪呈现低信号,将图像重建更好展示胆系全貌,获得“造影”的立体解剖图像[8]。③MRCP检查结合口服阴性对比剂,不受胃及肠道等影响因素的困扰,在胆系结石诊断中有明显优越性,④对胆总管的诊断,经过分组数据分析,具有优势,可作为首选。

3.2.2 MRCP在胆系结石中的不足:①MRCP空间分辨率小,对<3 mm结石容易漏诊。②MRCP价格较传统B超及CT重建昂贵。

3.3 传统B超对胆系结石的应用

3.3.1 传统B超优点:在于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没有创伤、没有辐射、在床旁可见反复操作、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胆囊结石在B超检查中结石呈强回声,有时伴有干净的长长的声影,在检查中可以改变体位或探头加压,胆囊腔内结石可出现随重力的改变而位置改变诊断率高达100%;肝内胆管结石的典型表现肝内胆管扩张并其内出现强回声,周围暗区,与门脉分支一同形成“平行管”状,诊断率可达85%以上[9]。

3.3.2 传统B超缺点:①胆管细且弯曲胆汁对比差,肝外胆管结石断层面显示较小,B超难以获得准确的强回声[10]。②周围肠管内气体干扰胆总管下段结石显示困难。故肝外胆管结石经常容易漏诊[11]。

综上所述,MRCP、MSCT、传统B超对胆系结石的形态、大小、数目、胆管扩张程度以及梗阻部位可以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三者各有优势及劣势,MSCT+重建在肝内胆管结石中具有诊断优势,与三者联合检查比较无差异,所以在高度怀疑肝内胆管结石,可以采用MSCT+重建作为首选;MRCP在胆总管结石中具有诊断优势,与三者联合检查比较无差异,可成为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胆囊结石可以首选B超。

猜你喜欢

三者后处理胆总管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读 书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
基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排放控制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