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0-03-13王静张蒙贺建清

中国防痨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利福平万古霉素结肠镜

王静 张蒙 贺建清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Cd)感染(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CDI)是导致医院相关性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并且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较高负担[1]。Cd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的症状可以表现为Cd无症状定植或轻度腹泻,也可发展为严重威胁生命的假膜性结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几乎所有类别的抗生素都可诱发CDAD,尤其是克林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2]。相较于其他抗生素,抗结核药物的使用率更低,因此由抗结核药物诱导的CDI报道较少。笔者报告1例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后出现抗结核药物导致CDAD的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CDAD的诊疗过程及其与结核病、抗结核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讨论CDA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临床资料

图1 患者于2017年7月7日行腹部CT检查,显示升结肠及横结肠呈节段性扩张,并见小液平(箭示) 图2 患者于2017年7月7日行腹部CT检查,显示乙状结肠壁肿胀(箭示) 图3 患者于2017年7月21日行腹部CT检查,显示肠壁肿胀好转,肠腔无液平,肠腔内为粪便(箭示) 图4 患者于2017年7月21日行腹部CT检查,肠壁未见明显肿胀

患者,女,藏族,32岁。因“咳嗽、咳痰超过1年,胸痛、腹泻超过3个月”,于2017年7月7日入我院。2016年6月,患者出现咳嗽、咳痰,伴畏寒、发热,无气促、咯血、胸痛、腹痛、腹泻、头痛、呕吐等症状;2016年10月于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双肺,痰涂片阴性,初治”,给予3H-R-Z-E/13H-R方案(H:异烟肼,0.3 g/次;R:利福平,0.45 g/次;Z:吡嗪酰胺,1.5 g/次;E:乙胺丁醇,0.75 g/次;均为1次/d,口服)进行抗结核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明显缓解。2017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咳少许黄白色黏痰,伴深吸气时胸痛,伴间断性腹泻,呈水样便,4~6次/d,持续3~5 d后好转,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于2017年5月10日再次至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就诊,胸部CT复查显示双肺继发性结核伴双肺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纵隔淋巴结增大,病灶较前明显吸收。腹部及腹腔彩色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均正常,结核抗体、痰抗酸杆菌涂片、大便培养志贺菌及沙门菌均阴性。按照“肠炎”进行治疗(具体不详)后腹泻无明显好转,遂转至我院。于2017年6月30日进行结肠镜检查,显示直肠及结肠未见异常。门诊予以抑菌、改善肠道功能、补充消化酶、调节肠道菌群(复方黄连素片,120 mg/次;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3 粒/次;复方消化酶胶囊,1 粒/次;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2 mg/次;均为3次/d,口服)治疗7 d后腹泻未缓解,以“继发性肺结核,双肺,痰涂片阴性,初治和腹泻原因待诊”收入我院。

患结核病以来,患者体质量较前下降15 kg。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慢性腹泻病史,否认肝炎等传染病病史,无生食海鲜肉类等嗜好。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5 ℃,血压93/55 mm Hg(1 mm Hg=0.133 kPa)。胸廓未见异常,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外形正常,全腹软,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听诊肠鸣音亢进,呈高调气过水声。双下肢无水肿。入我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显示钾2.50 mmol/L(参考值 3.5~5.3 mmol/L),C反应蛋白33.7 mg/L(参考值 0~5 mg/L),降钙素原0.05 μg/L(参考值 0~0.046 μg/L)。大便常规:白细胞高倍镜下阳性,潜血阳性,大便菌群比6∶1,菌量大致正常。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3.43 μg/L(参考值 0~3.4 μg/L),血清糖类抗原125为54.27 U/ml(参考值 0~35 U/ml),非小细胞肺癌抗原8.95 μg/L(参考值 0~3 μg/L),血清烯醇化酶、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53、甲胎蛋白均正常。血常规、血红细胞沉降率、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GM试验、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博卡病毒、鼻病毒、甲型流感H1N1(2009)病毒、副流感病毒、衣原体、偏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H3N2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寄生虫、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抗体、HIV抗体均为阴性。纤维支气管镜镜检、刷片未见异常,肺泡灌洗液及痰抗酸杆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查均为阴性。于2017年7月7日在我院行胸部CT平扫,显示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片状、小结节状模糊影,并支气管轻度扩张,对比1年前胸部CT平扫结果,患者肺部结核病灶明显吸收,故考虑支气管扩张伴感染,于2017年7月14日予以抗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次,1 次/8 h,静脉滴注)治疗。2017年7月11日所送痰及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提示对阿莫西林敏感,于2017年7月 17日加强抗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0 g/次,2次/d,口服)治疗,患者咳嗽症状逐渐缓解。于2017年7月7日行腹部增强CT扫描,提示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壁广泛肿胀,升结肠及横结肠呈节段性扩张,并见小液平,考虑炎性改变伴不全性肠梗阻,下腹盆腔轻度腹膜炎征象(图1,2)。结合肺结核病史,考虑并发腹腔结核,继续在H-R(利福平0.45 g/次,异烟肼0.3 g/次;均为1 次/d,口服)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止泻,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氯化钾纠正低钾血症,患者腹泻症状未缓解。继续完善相关检查,大便培养未分离出志贺菌及沙门菌。大便检查:Cd毒素A/B检查阳性,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抗原检测阳性。结合腹部CT扫描,提示肠壁炎性改变伴不全性肠梗阻,考虑长期使用利福平所致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可能。调整治疗方案,于2017年7月12日停用利福平、异烟肼,予以抗CDI(万古霉素,50万U/次,4 次/d,口服)治疗,并补充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4 片/次,3 次/d,口服]。治疗2 d后患者诉腹泻次数减少为1~2次/d,治疗6 d后患者腹泻停止,于2017年7月21日复查腹部CT显示肠壁未见明显增厚肿胀(图3,4),复查Cd毒素A/B阴性,GDH抗原检测阴性,停用万古霉素。

文献复习及讨论

自1935年Hall和O’Toole首次对Cd进行描述以来,其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之一。此后,Cd在1978年被确定与PMC的发生有关,且几乎是其发生的唯一原因[3]。Cd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一般被认为是环境和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后,肠道菌群平衡被破坏,导致出现厌氧环境,进而使耐药的Cd过度繁殖,从而产生毒素A和毒素B,导致CDI[4]。CDI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从轻、中度腹泻到暴发性甚至致命性PMC,还会导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感染严重者须行肠切除术,甚至死亡[1]。近几年来,CDI的发病率和严重性在逐渐增加,成为医院内获得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5]。

通过PubMed数据库,以“antitubercular agents”“pseudomembranous colitis”“rifampin”为检索词,检索到相关外文文献36篇,国内尚未检索到相关文献,选取资料完整的13篇[6-18]病例报告中的13例患者进行总结,具体情况见表1。这些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年龄为28~90岁,男5例,女8例。开始服用抗结核药物后,CDI的潜伏期为20~126 d不等。并发肿瘤、自身免疫性肝病或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以及高龄、重症结核病患者,潜伏期相对较短。韩国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患者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后,CDI的潜伏期可从3 d至167 d[19]。PMC的潜伏期可从7 d至240 d,大部分在1个月后才出现CDI[10],本例患者潜伏期较大部分患者长,这提醒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后期仍需警惕CDI的发生。检索到的文献中仅有5例患者进行了大便Cd毒素检测,原因考虑为部分地区未开展此检测项目,故其检测率相对较低;6例进行了Cd培养,2例为阳性,培养阳性率较低。肠镜检查符合PMC表现的有11例,故肠镜检查仍为临床诊治过程中的主要检查手段。8例患者经甲硝唑治疗后症状改善,2例停用利福平后自愈,1例仅口服乳酸杆菌治愈,1例口服万古霉素后治愈;另1例患者肝、脾、骨髓、肺等多部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情重,尽管已口服万古霉素治疗,但仍未取得满意效果,最后因心力衰竭死亡。本例患者在确诊后立即口服万古霉素治疗,病情得到缓解。甲硝唑仍为治疗CDI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应限制使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或者重度及复杂性CDI的患者。

Gerding等[20]提出了CDAD的3个主要诊断标准:(1)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3次/24 h;(2)粪便检测产毒Cd或Cd毒素阳性;(3)肠镜检查或组织病理学发现为PMC。本例患者在入院前腹泻次数达到4~6次/d,入院后腹部CT(2017年7月7日)提示有肠壁肿胀及不全性肠梗阻,GDH及Cd毒素A/B均为阳性,患者没有确定其他腹泻原因,符合CDAD的诊断标准。患者门诊结肠镜提示直肠及结肠未见异常,其原因考虑有以下两点:首先,当CDI累及横结肠、升结肠、盲肠等结肠较远节段时,结肠镜不易观察到。再者,患者反复腹泻已超过3个月,且为间歇性发作,肠镜检查时可能处于健康带菌状态,结肠镜未能发现阳性病变。因此,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考虑为假阴性。遗憾的是,本例患者因粪便Cd毒素已呈阳性,故未进行结肠镜复查。此时应重复检查结肠镜,以免延迟诊断和治疗,尤其在最初测定是阴性的情况下[21]。

CDI的危险因素包括抗生素的使用、高龄、潜在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既往住院、饲管的使用、胃肠道手术及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22-23]。抗生素中最常见的有克林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物是该病的罕见病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有少数与抗结核药物相关的CDI患者被报道[6-18, 24]。在抗结核药物中,由于利福平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而异烟肼及乙胺丁醇对肠道菌群影响不大,故考虑利福平为致病因素[25]。在此例患者中,由于属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包括利福平及异烟肼,停服抗结核药物,并加服万古霉素等综合措

表1 相关文献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注Cd: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施后症状缓解,因此,利福平很可能是这种情况下导致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原因。

CDI的疾病严重程度分类及治疗简述如下。(1)轻度CDI:腹泻是唯一的症状。(2)中度CDI:腹泻,但没有符合以下严重或复杂CDI定义的其他症状或体征。(3)重度CDI:在疾病过程中出现或发展为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 g/L),并满足以下任何一项,①白细胞(WBC)计数≥15×109/L;②腹部压痛,无复杂疾病标准。(4)复杂性CDI:出现或发展至少1种下列体征或症状。①入住重症监护室;②有或无需要使用血管加压剂的低血压;③发热≥38.5 ℃;④肠梗阻或腹胀;⑤精神状态变化;⑥WBC≥35×109/L或<2×109/L;⑦血清乳酸水平>2.2 mmol/L;⑧任何终末器官衰竭的证据。CDI的治疗原则为先停用相关抗生素,给予液体和补充电解质等支持治疗,同时应用抗Cd的抗生素、免疫调节治疗药物和改善肠道微生态药物,并避免使用解痉剂,以免毒素滞留于肠腔。抗Cd的抗生素一般首选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甲硝唑是轻中度CDI初发的首选药物,剂量为500 mg/次,3次/d。万古霉素是重度和复杂性CDI初发的首选药物,剂量为125 mg/次,4 次/d。均以口服为宜,疗程一般为10 d[1]。本例患者出现腹泻,血压为93/55 mm Hg,腹部CT检查提示有肠梗阻,属于复杂性CDI,故首选万古霉素进行抗Cd治疗。患者在发生CDI后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在行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以改善肠道菌群,症状即得到缓解。

抗结核药物导致CDI的潜伏期长,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尤其是利福平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出现腹泻、肠梗阻的患者应评估CDI,尽早进行大便Cd培养、Cd毒素及结肠镜等检查。一旦确诊为CDAD,应立即停用正在使用的抗结核药物及其他抗生素,根据情况使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及时恢复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同时注意营养支持和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避免PMC等重症肠道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利福平万古霉素结肠镜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利福平可改善持续性肝细胞分泌衰竭患者的胆汁淤积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常规剂量万古霉素治疗后血清万古霉素浓度<10 mg/L的影响因素
神经外科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是否做结肠镜可以挽救生命?
局部应用硫酸钙+万古霉素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观察
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方案对单耐异烟肼或利福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利福平:多面手的抗菌药
利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