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分子心理的镜像旋转及对个人自我追求的再认识

2020-03-13杨雨菲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知识分子

杨雨菲

摘   要:电影《早春二月》是由谢铁骊执导,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主演的剧情片,于1963年7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和之前的《小城之春》一样,都是围绕着知识分子主人公展开,也都是以他们的情感和内心纠葛为主线。但是相比而言,《早春二月》的叙事性就更为明显,淡化了无意识的心理侧写,而是着重于景物、人物、事物的融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那个时代,《早春二月》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从当时的一些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文艺界和电影行业的缩影。而从电影本身来讲,也更能去探索和结构当时人们对群体的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内心的纠结与重塑。

关键词:《早春二月》;知识分子;自我认知

电影《早春二月》和之前的《小城之春》都是围绕着知识分子主人公展开,也都是以他们的情感和内心纠葛为主线。但是相比而言,《早春二月》的叙事性就更为明显,淡化了无意识的心理侧写,而是着重于景物、人物、事物的融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那个时代,《早春二月》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从当时的一些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文艺界和电影行业的缩影。而从电影本身来讲,也更能去探索和结构当时人们对群体的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内心的纠结与重塑。

一、《早春二月》描绘了知识分子内心的投影和情感的转折

《早春二月》整个故事的主线是围绕男主人公肖涧秋和两位女性陶岚、文嫂之间的纠葛。从中能感到当时人们对社会,对人本身的迷茫。电影改编自柔石的小说《二月》,在情节上也做了适当的修改。尤其是在感情线上,修改了肖涧秋对文嫂的隐晦的爱欲,电影中整个变成了同情与怜悯的人道主义关怀。这无疑削弱了作品的层次。

肖涧秋是一个落寞的知识分子,本以为来到芙蓉镇就能收获“世外桃源”般的快乐,但却没想到芙蓉镇远不是传闻中说的那样。一开头肖涧秋就感到了大家对外来人的“注视”,而随着他在学校教书,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想接济文嫂却引来流言蜚语,亲近的学生也因生活所迫选择了退学……最后只能无奈的离开芙蓉镇。电影也结合了时代,结尾用肖涧秋投身革命来给观众朦胧的憧憬和希望。

文嫂和陶岚,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在电影的“看”与“被看”中,都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内心。文嫂是一个传统的人,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库的思维方式。肖涧秋对文嫂的情愫,也正反映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的恋旧。陶岚无疑是新女性的代表,象征着进步和新的时代。肖涧秋对陶岚一直有莫名的好感和亲切感。文嫂的孩子死后,陶岚表示想要接文嫂去她家住几天,这时,肖涧秋“向她看一看,似看他自己镜内的影子”。很明显,陶岚的明的一面,恰恰是肖涧秋心里暗的一面的投影。包括一开始见面陶岚就说记得好像见过他,到后来读书和家里的钢琴,电影都在暗示着这两个人心灵上的契合。

所以肖涧秋在两个女性之间的纠结,犹豫,也正是知识分子心中的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的过程。他们在时代的潮流中,既不能抛弃一切向新社会投身而去,也无法完全抛去过去传统社会文化对自己的影响,肖涧秋和两个女人之间的对话,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出他内心的矛盾。

二、困境中知识分子的自我囚禁和自我突破

如果回到剧情本身去进行探讨,跳开当时背景的话,肖涧秋无疑是在不断的困难中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不难看出,肖涧秋在处理文嫂的事情上,很能体现传统的知識分子所谓的人道主义。他出于人性的怜悯和同情,既无法割舍自己追求的爱情,又没有办法选择放弃身处绝望中的文嫂。

但是为什么最终肖涧秋会选择和文嫂结婚呢?这也正是传统知识分子潜移默化的观念以及男性主义根深蒂固的思维固化的残留。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以及男性在社会中承担主要义务的观念,都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新青年。包括近代中国一大批有着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像鲁迅、胡适等,也还是无法逃脱封建传统的压力。文嫂不能选择自救,别人也并不认为她可以自救,即便是文嫂本人,也丝毫没有觉醒的意识。这种潜在的压力也最终使得肖涧秋选择了看似无奈,但实则错误的决定。而讽刺的是,肖涧秋没有在救赎中得到解脱,反而在逃避中选择了另一条道路——革命。这虽然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但无疑是无奈中的一丝宽慰。

三、无法逃脱的传统框架的结构失败

在这里我想专门对陶岚的形象做一个分析。近代中国有娜拉主义,娜拉出走后的结局,成为了无数人探讨的话题。茅盾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提出了一种可能——革命。

但革命之后呢?并没有进一步的思考和行动的空间。《早春二月》中,陶岚是新时代进步女性的代表。她大胆,开放,追求一切进步的事物。前期的剧情,大部分是由陶岚推动,逐步的引起肖涧秋的共鸣和反馈。而陶岚思想的进一步完善,也是通过肖涧秋的提醒来完成的。“窗下讨论”是以一个高高在上的男性侧影与一个仰头聆听的女性侧影呈现出来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上楼梯时陶岚对肖涧秋的仰视与追随表现出来的。影片最后,暗示了陶岚最终是追随肖涧秋,一起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以女性的视角,去抒写男性心理活动的一角,古代就有。中国古代就有“香草美人”的传统,更有对面落笔的技巧。很多诗人,选择以女性的口吻,去抒发自己的情感。延续到现在,其实也就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想象。电影中,陶岚对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的感知、甚至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带有肖涧秋的影子。这也是我遗憾电影中缺失的与肖涧秋呼应的女性的完整的心理侧写。

而直到现在,依旧很少有所谓的纯粹“女性视角”“女性思维”的表现。也许这正是为什么很多“反传统意义女主角”的影视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个“传统意义”女性形象,本身有很多地方是不值得提倡的。

总的来说,《早春二月》作为20世纪优秀的电影作品,值得让今天的我们再一次去分析与研究。而透过电影内容,我们能看到那一代人在面临选择时的纠结和矛盾。透过对这部电影的态度,我们进一步能去感受到近现代中国文艺界思潮的变化,进一步的能跳出整个时代,从艺术本身以至于人性本质的层面去分析。

参考文献:

[1].《早春二月》:困顿中的重生[J].上海艺术评论,2017(02):21.

[2]薛潇悦.从小说到电影:《早春二月》的政治内涵与精神困境[J].吕梁学院学报,2021,11(01):4-7.

[3]洪宏.谢铁骊和他的《早春二月》[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04):52-55.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知识分子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信息技术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追风筝的人》中影响阿米尔认知发展的人物分析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和整合分析
高职学生入学教育的自我认知分析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