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南极工作的30个月

2020-03-11穆连庆

大众摄影 2020年2期
关键词:考察站度夏海豹

天堂湾 穆连庆 摄

队员外出考察。 穆连庆 摄

被积雪覆盖的设备 穆连庆 摄

队员外出考察时路过的“馒头山”。 穆连庆 摄

“雪龙号”考察船破冰时的情景。 穆连庆 摄

极夜期间,冒着风雪勘测的队员。 穆连庆 摄

漫长的极夜过后,久违的阳光给考察站带来一丝暖意。 穆连庆 摄

队员冒着风雪前往海冰收集相关数据。 穆连庆 摄

小海豹 穆连庆 摄

南极原住民贼鸥 穆连庆 摄

腊盘地衣 穆连庆 摄

南极是研究世界气候变化的最佳区域,也是研究地球远古大气成分和生物生存环境的良好地域。中国的南极考察从1985年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算起,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现在第5个南极考察站也正在难言岛建设中。我们的南极考察工作可以说已稳步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它们眼里,人也是一种动物

从人类与自然以及生物的关系来讲,现在的南极还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园。在那里看到的一切还是那么原始甚至有些荒凉。在那里,企鹅、海豹、鲸鱼、贼鸥才是真正的主人。那里所有的动物都不怕人类,企鹅以及小海豹每次见到人类还会主动过来交流玩耍。在它们眼里,人也是一种动物。

有的国家以科研的名义去南极捕杀鲸鱼,就是在利用鲸鱼不会躲避人类及船只的天性。我乘坐的“雪龙号”破冰考察船,多次在南极海域遇到大量鲸鱼,它们甚至游到船边玩耍,更有甚者,会贴着船舷蹭痒痒。

《南极条约》规定,人类和动物要保持五米之外的距离,但如果是动物主动靠近就可以适当放宽政策了。我在业余时间拍摄动物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拍摄小海豹时。为了镜头效果,拍摄小海豹时多数是要趴在地上,有好几次,小海豹都主动向我爬来。开始几次我会往后退,再后来我就趴在地上不动,看看它会干什么——好家伙,它爬到我跟前直接用嘴拱我的长焦镜头!这可真是意外收获,几张小海豹大头像就这样到手了。

在南极“度夏”“越冬”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根据在南极工作时间段不同,分为“度夏队员”和“越冬队员”。

南极考察越冬队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科研队员,主要负责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地磁观测、气象观测等;二是后勤保障人员如机械师、网络工程师、医师、厨师等。

度夏队员队伍庞大,例如2019年的第36次南极考察队员就有413人。他们分成各个区域和各种考察项目分头行动,在南极区域的工作时间大约在4个月之内。

越冬队员人数很少,正常情况下,两个站的越冬队员加起来有32人。

真正意义上的考察项目多数都是在度夏期间完成,越冬队员的任务主要是保障考察站的常规运转和部分考察数据采集。

我担任过中国南极考察两次度夏队和一次越冬队的机械师。

度夏期间工作任务繁忙,特别是装卸考察及建站物资期间,经常不分昼夜地持续工作,越冬队员则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尽管现在的考察站已是体育馆、网络通信、健身及洗浴设施一应俱全;每人一个宿舍,室温可调,家具设施都是环保材料;饮食品种很多、营养丰富,都是有机食品。但是,在干燥寒冷的冬季,风雪交加,气温经常在-40℃以下。极夜期间,两个月不见太阳,队员的活动范围又很小,还要坚持常规的野外观测。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连续工作14个月左右,对于队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

簇花松萝共生藻 穆连庆 摄

企鹅 穆连庆 摄

我看到了别人镜头中的南极

我几次参加中国南极考察队,总共有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南极工作、生活,但作为考察队员,我们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见到的南极风光也就是工作范围内那些熟悉的风景。

2018年12月,我受聘于中国探险协会,担任南极探险巡游随队摄影师。这次南极探险之旅可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原来最美的南极风景是在南极半岛的纵深部位,例如天堂湾、欺骗岛等,走近这些区域就像是真的进入了天堂——冰川神奇艳丽、雪山若隐若现,天空的湛蓝和大地的洁白会让你无限感叹。

南极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极、认识南极、保护南极,最直观的当然就是图片或者视频。尽管在工作范围内的景观略显单调,但这些鲜有普通人、旅行團涉足的区域,却承载着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与作用。

猜你喜欢

考察站度夏海豹
基于局部特征的南极考察站网络效率评价
听名画里的人讲述度夏宝典
可爱的海豹
猪群平稳度夏管理
各具特色的南极科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