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物

2020-03-11潘晓春

大众摄影 2020年2期
关键词:异物人类创作

潘晓春 摄

潘晓春 摄

潘晓春 摄

潘晓春 摄

潘晓春 摄

潘晓春 摄

潘曉春 摄

我将“异物”添加到画面中或者替换了原本画面内的物体,造就了一个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物体或者场景。从“易物”开始达到“异物”的状态,呈现既合理又异于常态的效果。

简单的几何体组合,是我们世界最纯粹的形状,以几何体呈现的“异物”元素,在画面里表达出一种高度有序的未知。我选择的这些山河湖海、树木鸟兽中,它们并没有特定的指向,仅代表了我们的世界,和我们居住的城市、乡村同时存在着。

画面中环境多样化和“异物”简单形态的对比、自然丰富的肌理和“异物”表面无特征的反差、画面空间感的错失,以及“异物”在画面中强烈的入侵形态正是我所希望的效果。

为什么是影像掠夺?

我之前的照片大多是拍摄于现实场景的直接摄影,拍摄中越来越感受到现实环境的杂乱,难以获得更纯粹的影像,也难以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些陌生的场景和人物引发了我的思考,提醒我去追问这些影像与自身的关系。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照片最终也难逃沦为“战利品”的命运,就像电影《卡宾枪手》的主角一样,从战场上归来带回的那一箱明信片,作为他们掠夺过的凭证。

于是我停止了创作拍摄,这期间我一直在旅途中,所见所得经常引发我对创作的思考,所以说这组作品也算是水到渠成之作。至于灵感来源更多的是建筑、影视和小说这些摄影之外的东西。

一张照片做几十个版本

我认为好的摄影作品不只要有好的想法,还应该有耐看的画面和精良的制作,不应当仅仅是将不同元素简单地插入到画面中,这样的画面还不足以说服我。在这组作品中,往往所置入画面的元素中与环境的契合度越高,其内在越能显现。所以我在制作当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置入元素与画面环境平衡上,经常要做几十稿版本。

《异物》这组作品后期是使用3DMAX软件来进行制作的,对于我来说照片后期一直是个瓶颈,我花了不少工夫去学习和使用各种后期软件,从二维绘制到三维应用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飞跃。若是我能够更加熟悉软件,也许这组作品会早两年完成。

我在创作时有一个原则是尽量使过程简单化,简单意味着视觉和精神上的纯粹与强大,但也难以避免重复和单调,所以有时我会在保证原则的基础上加一些变化,比如变换组合和纹理等。

对于景观本身来说,其实并没有改变,这些素材就是取自于这个世界原本存在的真实面貌。但经过加工景观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特殊的指向,它们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已经不再重要,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在这里我更倾向于提取它们的普遍性进行创作。

关于未知和已知

这些照片我更想表达我们认识以外的事物,是我对“未知”的一种思考。照片的素材都来自于旅行和工作中的拍摄,其中大多是拍摄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影像,那里的环境很适合我的主题。我喜欢用自己创作的元素来进行创作,虽然过程可能会相对花费更多的时间,好处却也显而易见,图片从内容到质量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坏处可能是未知的局限性,局限在自己踏足过的那些地方,世界实在太大了,充满了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

“已知”在我理解是人类发展至今,在科学、哲学、宗教等层面上对世界以及自我的认知的总和。至于“未知”就比较难以描述,大多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围。而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追求从未停止,这份执着是否会导致人类的消失?人类的世界以后是否会像索拉利星球(概念出自《银河帝国》科幻小说)一样孤独,还是像电影《黑客帝国》一样,人类将生活在虚幻的意识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知和未知同时构成了我们眼中的世界,它们就像是一件衣物上的拉链正在被徐徐拉开,这条拉链究竟有多长?不得而知。

猜你喜欢

异物人类创作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烧伤复合爆炸伤合并胸壁金属异物治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