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0-03-11李宁赵文侠

今日健康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病常规

李宁 赵文侠

(宝鸡市康复医院,陕西 宝鸡,721000)

由于精神科的护理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各类有精神疾患的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在医疗工作中除了需要掌握精神病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相应的医疗护理工作之外,还需要详细了解每位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1]。本院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中结合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 年1 月-12 月,病例数共计为104 例。通过盲选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 例。常规组:男性32 例,女性20例,年龄24-66 岁,平均(39.62±5.45)岁,平均病程为(2.24+±0.65)年;干预组:男性25 例,女性27 例,年龄22-65 岁,平均(40.98±4.58)岁,平均病程为(2.36±1.6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组织心理疏导和语言沟通、健康宣教、生活管理:①心理护理:所有患者都建立专门的心理档案,记录患者的疾病治疗资料,了解和记录患者的病症以及心理问题,通过资料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②语言沟通:护理人员要掌握和精神病患者的沟通技巧,沟通过程中要真诚、乐观,多鼓励和安慰患者,组织护理工作期间,依据患者疾病特点,强化沟通技巧的运用,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使用激励性语言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③健康知识宣传:健康宣教主要针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心理讲座,鼓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实践活动,了解疾病致病因和预防方法,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分发健康知识手册,内容包括疾病表现特点、发病因素、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2],观察和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的患者需要密切检测与强化心理疏导,预防患者自杀;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常规组服药总依从率(76.92%)对比干预组患者(92.31%)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见下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2.2 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SAS、SDS 评分下降幅度比常规组大,统计学比对之后突出差异性(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比较

3.讨论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相对于普通患者的护理较为特殊,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在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尽量地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防止患者对治疗产生抵抗情绪,影响治疗护理效果。和蔼、热情的语言可以让精神病患者舒缓心理压力,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从而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但是由于每一位精神病患者对于护理人员语言的暗示作用的接受程度具有很大的个体化差异,每位患者的性格、社会背景和文化层次也大有不同,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况和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以实现护患双方的高效沟通目的[3]。

本次实验的104 例研究对象均选择自2019 年1 月-12 月,均确诊为精神病,采用盲选法把上述患者分到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52 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额外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常规组服药总依从率(76.92%)对比干预组患者(92.31%)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前组间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SAS、SDS 评分下降幅度比常规组大,统计学比对之后突出差异性(P<0.05)。

综上,通过实验探究,本研究肯定心理护理措施在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建议临床推广该护理模式,联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共同发挥作用,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病常规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规之外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都有精神病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