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改革应用研究

2020-03-09刘燕威李静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高职

刘燕威 李静

[摘  要]以高职宴会设计课程为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应用研究,首先基于ADDIE模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构建,经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及评价五阶段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其次,将该课程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与辅导、课后整理与积累三阶段。该课程基于“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并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  宴会设计课程  ADDIE模型  混合式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人文社科类研究基金项目《混合式教学改革框架下的〈宴会设计〉课程改革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J1736)。

研究背景

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持续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到“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2]。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包括高职院校大学生,他们的行为方式几乎离不开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刷微信、看微博、发网评、玩网游等网络活动,甚至将此带到了课堂上,以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来源于相关网络平台。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主流依然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这样的状况,近几年慕课、翻转课堂、SPOC等新教学模式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改革中,将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形成线上网络学习与线下课堂辅导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本研究就以高职院校宴会设计课程为例,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首先对宴会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型进行系统化设计,构建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型,该研究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进行。

ADDIE教学设计模型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培训领域的课程设计,涵盖了教学设计过程的一系列核心步骤,它将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如图1),以保证高效地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4]。

图1  ADDIE教学设计模型

1.分析阶段

对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而言,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系统要有明确的目的,课程体系要有整体性、要与学生有明确的相关性,并与教学环境相适应[5]。该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构建的分析阶段主要是指教学要素的分析,包括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环境分析等内容。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一般特征分析和起点能力分析。一般特征分析与学习内容无关,包括年龄、学习动机、个人背景、学习风格等;起点能力分析与学习内容有关,包括预备知识和技能(已有的)、目标知识和技能(即将要学的)、所学内容的态度分析等。

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班级人数30人左右,并且有5个月左右酒店跟岗实习经历,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多数高职学生共同特征是文化成绩较低,理论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更乐于互动学习或动手实践。第二,大学生的网络技术的使用频率很高,行为方式更加网络化。第三,大学二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高且有一定专业课知识储备。第四,由于有较长时间的实习经历,对岗位有基本认知,学习目的性更强。

(2)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支撑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基本材料。目前最为权威和流行的一种分类方法是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知识分类观点,即知识可以分为知道是什么(Know What)的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Know Why)的原理知识、知道怎么做(Know How)的技能知识和知道是谁(Know Who)的人力知识[6]。混合式教学内容分析依据该观点进行知识分类,使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更加清晰,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明了的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习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教学环境为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混合式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线上网络教学环境和线下课堂教學活动环境等。

该课程的线上网络教学环境包括“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如PC端网络平台和手机端APP软件平台等软件环境;以及校园全域覆盖的定向免费wifi网络环境,这个是硬件设备环境。

线下课堂教学活动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实验实训室、智慧教室等环境,具备课堂辅导、学生讨论、汇报演示等功能。

2.设计阶段

以前期分析为基础,我们认为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设计、教学资源设计和学习考核设计等。

(1)教学目标设计

该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主要从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目标三方面进行设计,使混合式教学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2)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设计

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运用到线上自主学习、重点理论讲解、小组任务及讨论、成果展示及案例分析等。

(3)教学资源设计

该课程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资源设计,围绕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教学活动开展资源设计,主要是指线上网络平台资源设计,如微视频、 在线课程论坛、在线测试题库等资源和线下课堂任务、案例分析等资源设计。

(4)学习考核设计

学习考核是针对学生所学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效果检验的关键一环,该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成绩由线上成绩(60%)和线下成绩(40%)构成(成绩比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

线上成绩(60%)主要包括在线时长(5%)、课程资源(15%)、课程论坛(10%)、课程任务(25%)及在线测试(5%)等方面成绩,这些成绩可以通过“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实时统计。

线下成绩(40%)包括平时表现(10%)、期末考试成绩(30%),其中平时表现主要包括出勤率、参与课堂讨论表现、课堂任务的互评等;期末考试成绩即课程的闭卷考试成绩。

该学习考核设計克服了学生只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的弊端,能及时、动态的反映学习态势,并及时纠偏,提高学习主动性,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3.开发阶段

经过对课程的分析与设计之后,开发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项目驱动”模式开发具体的教学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导学;教学配套资源——课程资源和教学辅助资源;知识和技能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在线课程讨论中的“答疑讨论”来体现);在线测试所需题库资源以及课堂任务资源等。最终开发出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单元内容(如表1)。

表1 课程教学单元内容及释义

其中,课程导学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书,包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习进度与安排、学习方法及建议、考核方法等内容,学生依据课程导学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教学配套资源主要以开发的微视频等课程资源为主,以课程资料、课程疑难问题、教学案例等资源为辅,满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需要。

开发阶段形成的相关教学单元内容是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最重要的支撑材料,该阶段需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

4.实施阶段

对该课程来说,实施阶段就是教学实践阶段,是指在前期分析、设计及开发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实施情况后文做详细论述)。

5.评价阶段

该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型构建成功与否依赖于评价阶段,一般认为评价形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设计模型构建的整个过程,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并用于教学设计模型构建的完善和改进。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实践完成后进行,通过对各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如知识储备、技能提升和价值观形成等,并以此修正完善分析、设计、开发和实践等各个阶段,促使整个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构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形成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应用体系。

课程教学实践应用

通过ADDIE五阶段模型对宴会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整体构建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的教学实践应用(课程的实施阶段)。该课程教学实践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与辅导和课后整理与积累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混合式教学课程实施阶段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

教师主要任务是为教学单元编制课程导学、设置课前预习任务、设置教学疑难问题论坛等,形成教学单元的课程任务;同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需要构建相关教学配套资源,如教学微视频资源、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重难点问题、教学案例资源等,形成教学单元的主要内容。这些工作需要教师提前完成,并上传至“优慕课”教学网络平台,同时在平台上及时发布课程通知。

学生主要任务是及时关注课程通知,按要求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根据相关教学资源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有关疑难问题的讨论,通过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掌握大部分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根据网络教学平台监控和收集学生课程任务完成情况及学习效果,并在课程论坛——“答疑讨论”中与学生网络互动,答疑解惑。教师对课前反馈的学习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为线下课中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课中教学与辅导

课中教学与辅导主要是指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工作。教师根据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效果反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讲解和重点辅导,现场答疑解惑;同时设置有针对性的课堂任务,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如在线测试、案例分析、研究性讨论、学习成果展示及汇报等等。

该阶段是混合式教学效果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在线下课堂开展,可以培养学生互动学习、参与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课后整理与积累

经过线下课中教学与辅导阶段后,对于课堂活动中形成的课堂任务成果,经过课堂交流、讨论等过程,由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后,再由教师进行整理、挑选,将优秀成果逐渐积累汇总,形成“优秀作品赏析”资源,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最终形成供学生借鉴学习的线上网络学习资源,以达到线上与线下深度混合教学的效果。

该阶段还有一项任务是学习效果考核,包括线上学习效果考核和线下学习效果考核,是对ADDIE模型中设计阶段的“学习考核设计”的应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检验学生混合式学习的成果并进行反馈,以形成良性循环学习,最终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良好应用。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及反思

1.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1)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养

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教师接触了一种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运用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更新了教学理念;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实时监控课前学生的线上学习过程,并进行学习效果分析,再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最后进行课后教学资料整理和积累,线上、线下全程参与使教师业务素养得到较大提升。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使学生接触了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通過线上教学微视频学习、在线课程论坛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中针对性教学和重点辅导,以课堂任务的形式开展的在线测试、案例分析、研究性讨论、学习成果展示及汇报等活动,增添了学习的乐趣,提升了学习参与性。通过混合式学习,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提升了技能,也培养了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最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实现了教学效果的实时、动态监控,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统计学生学习信息,做到实时、动态监控学习效果;通过网络平台“问卷调查”功能搜集学生对课程学习、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方面直观的、详细的反馈数据,便于教学设计的完善和改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反思

混合式教学有其优势,但在教学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构建网络教学资源,且要实时调整,无形中增加了教学压力;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课前线上自主学习,但仍有不少学生课前预习做不好,影响线下课堂教学效果;部分学生在完成线上任务时,会出现“作弊”现象,如复制粘贴现象等。

结  语

总之,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一条供教师尝试的全新教学路径,我们应该扬长避短,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进行完善,使其为高职教育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A08_sjhj/201007/t20100729_124842.html,2000年1月17日。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年7月29日。

[3]吕恒:《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3。

[4]Clark D.“Continuous process improvement”,http://www.nwlink.com/~donclark/perform/process.html.

[5]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2016年。

[6]冯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国软科学》1998年。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评估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