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曼的交响诗思维
——以D小调第四交响曲op.120为例

2020-03-09浙江外国语学院31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音型引子谱例

(浙江外国语学院 310000)

1840年是舒曼歌曲之年,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有《桃金娘》《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等,并获得极大成功。同年,舒曼在克拉拉的鼓励下,在聆听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曲》之后,决定着手开始创作交响曲。舒曼天生具有敏锐的灵感、丰富的想象,这似乎并不符合古典交响曲逻辑缜密、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构思方法。前辈贝多芬交响曲的规模和成就对于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而言,具有典范性作用,这也是舒曼同时代作曲家不敢轻易涉及交响曲领域的主要原因之一。舒曼对于交响曲创作,既谨慎又热爱。他在《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乐》一文中提到:“舒伯特表现了如此确定的结构意识和创造性,以及在很多其他形式上的多样性,他会从侧面对付交响乐,而且找到能够同时抵达交响乐和公众的支点。”1他在另一篇《门德尔松的苏格兰交响曲》一文中指出:“它比任何其他交响曲都更表现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整体。在不同的乐章不存在任何特性、音质或者韵律上的重大偏离。……它的整体结构的优美和精致,以及结构的细节,与他的序曲可以并列。”2由此可见,他不仅了解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曲,也熟知同时代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等作曲家的交响曲,并逐步确立起交响曲创作的理念。

1841年,舒曼仅用四天时间完成《第一交响曲》,首演极为成功。之后,他开始构思《第四交响曲》,并在同年将此曲送给克拉拉作为生日礼物。由于此曲首演不受欢迎,舒曼便开始对它进行大篇幅修改,直到1851年才修订完成,因此该曲以第四交响曲的编号出版。1853年在杜塞尔多夫上演。从外形看,该曲无论是1841年的首演还是1851年的出版都遵循了传统4乐章交响曲的排列,即快板-行板-谐谑曲-终曲的布局。然而,舒曼不仅要求此曲4乐章全部连续演奏,主题衍生和主题贯穿的技法也使整部交响曲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从而使该作以全然不同于其它三部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第一乐章:D小调,3/4拍,无再现部的奏鸣曲式,Ziemlich langsam(颇慢的)。

伴随着定音鼓的滚奏,弦乐及管乐奏出一个响亮的长音A开启了此曲的引子。随后,大管、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在A音的衬托下缓缓地奏出了深沉而忧郁的主题(见谱例1),它几乎是之后所有主题的源泉。旋律在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和弦乐的逐步加入中变得厚实丰满,在不断积聚的力量中前行。第22小节小提琴奏出呈示部第一主题的最初两拍的音型。随后,音乐转为2/4拍,在加速的推动下进入生动的(Lebhaft)呈示部。长笛、双簧管和弦乐奏出一个快速活跃、向上冲击的第一主题(见谱例2)。该主题音型并没有独特之处,但却是该乐章的核心。

谱例1、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引子主题:

谱例2、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

铜管和弦乐组奏出一个响亮的延长音后,音乐进入展开部。在此,第一主题时而欢快、激动,时而犹豫、疑惑,时而出现在木管组,时而出现在弦乐组。第121小节由木管组奏出展开部第一个新主题(见谱例3)。它与主题的开始部分交织出现,急速向前的音乐再次在延长音的阻止下暂停下来。第147小节第一小提琴奏出展开部中抒情优美的第二个新主题(见谱例4),虽然短小,但足以让人铭记在心。随后,抒情的第二新主题与活跃的第一新主题不断交替出现。第313小节,音乐转到D大调,木管与弦乐以饱满的激情奏出第二新主题。最终,热情似火的呈示部第一主题在力量的增强下,迅速掀起热情的浪潮,并在D大调中加速冲向壮丽、辉煌的结尾。

谱例3、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展开部新主题1:

谱例4、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展开部新主题2:

无再现部的奏鸣曲式

结构引子 呈示部 展开部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结束部 第一主题小节1 28 59 77 87 102 121 147 175 195 221 297 337材料核心音型 主要音型F大 主1——新1 新2 主1 新1 新2 新2 主1

第二乐章:A小调,浪漫曲,3/4拍,三段式,Ziemlich langsam(颇慢的)。

继上一乐章结束时的延长音之后,音乐直接进入这一短小、缓慢,仅有53小节的乐章。独奏大提琴和双簧管在D小调上缓缓奏出一条低沉、惆怅的旋律,该主题既具有民歌风格,又似乎在诉说着遥远的往事(见谱例5)。随后,第12小节小提琴奏出前一乐章引子中的音乐(见谱例6),伴随着管乐的加入,音乐变得明朗而热情。进入中段,调性转为D大调,独奏小提琴在三连音上奏出一条流动的旋律,犹如一道明媚的阳光,一扫之前的伤感(见谱例7)。从谱例7中不难看出,此音型仍有第一乐章引子主题的特征。最后,独奏大提琴再次奏出忧郁的第一主题,音乐结束在A大调上。随后,马上进入激情饱满的谐谑曲乐章。

蓝蓝似有同感,点了点头,用眼睛扫描着洞壁上画着的开拓者的研发历程,以及鸣梭星、云织星、猎影星的简史。几百年来,在别人看来百无一用的机器人却把这个偌大的洞穴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博物馆,或者说是历史迷宫。橙橙拉着紫丁儿停在了一组奇怪的图案前,惊奇地打量着那上面他们所熟悉的战舰,那是地球人才拥有的战舰。小小的战舰有的飘在云上,有的在云洞里巡游,有的则底朝上挂在云下——确切地说是头朝下飘在云团下。

谱例5、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

谱例6、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第12-16小节:

谱例7、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二主题:

第三乐章:D小调,谐谑曲,3/4拍,复三部曲式,Lebhaft(生动的)。

小提琴奏出一支热情洋溢的主题(见谱例8),切分节奏的加入使旋律变得生动、欢快。音乐在卡农手法的助推下,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地急速向前。中段采用三声中部,调性移入降B大调。木管吹奏出级进、下行喃喃自语般的中段主题(见谱例9)。伴随该主题的小提琴则奏出上一乐章中段的旋律(见谱例7),蜿蜒下行,音乐与前一主题形成鲜明对比。跃动的第一主题再现后,中段主题再次出现。力度逐渐减弱,音乐渐渐趋于平静,并直接进入末乐章。

谱例8、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主题:

谱例9、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二主题:

第四乐章:D小调,4/4拍,langsam(徐缓地)。

这是一个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奏鸣曲式乐章,不仅形式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而且还采用第一乐章中的主题素材,让人想起舒曼曾为此曲所用的标题“交响幻想曲”。

引子缓慢地、轻声地从上一乐章的结尾直接进入,此时忧郁的音乐仍停留在D小调上。小提琴轻轻地奏出第一乐章引子中的主题音型。不久,随着长号、圆号的逐一加入,在定音鼓滚奏的助推下,速度加快,音乐在D大调中变得明亮而辉煌。速度由开始的♩=5 2变为♩=1 2 6,表情术语也变为生动的(Lebhaft)。第一主题由全体乐队用响亮的声音奏出,三个坚定有力和弦瞬间让音乐具有凯旋般的胜利(见谱例10)。中提琴及低音提琴仍然演奏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音型。抒情如歌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长笛和双簧管奏出,跃动的旋律散发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见谱例11)。进入展开部,首先出现的是第一主题中带有附点节奏的音型,它在不同的乐器组合中轮动出现。再现部中,舒曼省略第一主题,只运用第二主题。第175小节木管和弦乐奏出一条抒情的旋律。该旋律来自第一乐章展开部中的主题。尾声从第188小节开始,音乐充满欢乐气氛。最后,一串快速有力,向上升腾的音型将全曲结束在喧闹、狂放的高潮中。

谱例10、舒曼《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主题:

谱例11、舒曼《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二主题:

《第四交响曲》是舒曼交响作品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首。舒曼在此淋漓尽致地展示他的抒情风格。此曲规模不大,一气呵成。乐章间连续演奏,舒曼有时用一个延长记号来表示,有时则直接进入后一乐章。该作品完全打破乐章间独立的形式,各乐章的主题和调性紧密相连,第二乐章的主题素材出现在第三乐章中,而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不断地出现在各乐章中,可谓贯穿全曲。舒曼在此曲中虽然沿用了传统的曲式框架,但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构思。他甚至在总谱上标明“引子、快板、浪漫曲、诙谐曲和终曲合成的一个乐章”,并将此曲称为“交响幻想曲”。虽然,舒曼最终没有采纳这个标题,但可以看出他尝试用交响诗的思维进行该曲的创作。

注释:

1.【德】罗伯特·舒曼著.我们时代的音乐.(马竞松译),漓江出版社,2013年,第194页.

2.【德】罗伯特·舒曼著.我们时代的音乐.(马竞松译),漓江出版社,2013年,第215页.

猜你喜欢

音型引子谱例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