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原发性骨肉瘤

2020-03-05张梦兰唐婕晞可雪璇卫亚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性肿瘤性梭形

张梦兰,唐婕晞,可雪璇,卫亚妮,魏 兵

1 临床资料

本例读片资料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281-4。

患者女性,56岁。因右侧乳腺包块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腺包块,大小1.5 cm×1 cm×1 cm。余无特殊,无其它肿瘤病史。查体:右侧乳腺1~3点距乳头约2 cm处扪及一包块,大小4 cm×3 cm×3 cm,质硬,轻压痛,活动度欠佳。乳头及皮肤无特殊,腋窝及锁骨上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右侧乳腺见一大小4.2 cm×2.8 cm×2.5 cm的弱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可见斑片状强回声,边缘区见点状血流信号。手术发现:包块位于右侧乳腺内上象限,大小4 cm×3 cm×3 cm,质硬,边界尚清,无完整包膜;行右侧乳腺单纯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

眼观:乳腺切除组织1个,距乳头2 cm处有一大小4.5 cm×3 cm×2.5 cm的不规则质硬包块,切面多为灰白色,实性,中央区域见出血、坏死,灶性区域似有钙化。

镜检:肿瘤由梭形细胞、骨母样肿瘤细胞、破骨样多核巨细胞和肿瘤性骨样基质/骨组织构成,结节状生长。肿瘤边缘多呈推挤性,局部区肿瘤边界不规则,浸润瘤周脂肪组织(图1)。梭形肿瘤细胞密度不等。部分区细胞致密,界限不清,核椭圆形、肥胖或上皮样,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突出红染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图2、3)。部分区肿瘤以多角形/短梭形、异型程度不等的骨母样细胞为主(图4、5)。肿瘤细胞间可见粗细不等的骨样基质,呈不规则梁索状、丝网状、迷路吻合状或板层状分布,伴不同程度钙盐沉积。肿瘤局部区类似骨母细胞瘤,骨小梁较粗大,相互吻合,骨小梁表面和骨陷窝内见骨母样细胞,骨组织间尚见排列疏松、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图6)。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清扫腋窝一水平淋巴结23枚、二水平淋巴结10枚,均未见肿瘤累及。

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中CD10呈阳性,p63呈散在阳性,S-100蛋白呈灶阳性,PCK、HCK、CK5/6、CK14、CK7、CAM5.2、CK19、EMA、SMA、CD34、ER和PR、HER-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40%。

本例提交成都市第281届病理读片会讨论,病理诊断主要围绕化生性癌和骨肉瘤展开,诊断包括:(1)化生性癌/梭形细胞化生性癌/癌肉瘤型化生性癌/化生性癌伴骨分化;(2)骨肉瘤;(3)恶性肿瘤,倾向化生性癌(可见肿瘤性骨成分);(4)恶性肿瘤,病变呈骨肉瘤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不除外化生性癌,建议临床筛查全身有无其它病灶。

2 结果

2.1 出片单位诊断原发性乳腺骨肉瘤(primary breast osteosarcoma, PBOS)。

2.2 诊断依据(1)肿瘤与骨骼无关,发生于乳腺实质,破坏原有正常组织结构;(2)肿瘤由异型的梭形细胞、骨母样细胞、破骨样多核巨细胞等构成;(3)肿瘤性成骨明确;(4)无骨源性骨肉瘤和其它组织骨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 ESOS)病史;(5)缺乏恶性上皮成分和纤维上皮性肿瘤的背景或病史。

3 讨论

ESOS是原发于软组织的骨肉瘤[1-4],占骨肉瘤的2%~5%,多见于深部软组织,偶发于乳腺。乳腺肉瘤占乳腺恶性肿瘤的比例不足1%,其中PBOS的发病率约为乳腺肉瘤的12.5%。有学者提出PBOS可能起源于乳腺全能间充质细胞,或由中胚叶残余发展而来[5]。

既往PBOS多为个案报道[6-8]。Silver等[5]报道50例单纯型PBOS,以女性多见,年龄27~89岁,平均64.2岁。临床多表现为迅速增大的肿块,可伴疼痛。个别病例出现乳头内陷、血性溢液;少数患者体检时发现肿块或乳腺影像学异常。PBOS乳腺摄片常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伴粗糙、斑点状的微钙化灶,但部分PBOS的影像学诊断为“纤维腺瘤”。Silver等的病例组中3例患者有乳腺创伤史,1例有乳腺癌切除后放疗史。Silver等的病例组中PBOS平均直径4.6 cm,部分肿块固定于胸壁或皮肤,少数患者有皮肤溃疡形成。肉眼观察肿瘤边界常较清晰,可呈分叶状,切面实性,呈灰白、灰红或黄褐色,质硬,可有砂砾感或伴出血、坏死,偶有囊性变。

图1肿瘤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图2梭形肿瘤细胞呈束带状、席纹状增生,梭形细胞间可见肿瘤性骨组织图3梭形肿瘤细胞排列致密,可见核仁和核分裂象图4成骨细胞型骨肉瘤区域图5异型骨母样细胞间可见红染骨样组织图6骨小梁表面见骨母样细胞,其间见排列疏松、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

PBOS的形态学具有多样性,与肿瘤的具体亚型相关[5]。PBOS的组织学亚型与其它部位的ESOS一致。有学者提出,如果ESOS中某种组织学类型占比超过肿瘤的75%,则直接诊断为该亚型;如果主要组织学类型占比小于75%,次要组织学类型比例超过25%,则诊断为混合型[1]。文献报道ESOS亚型包括成骨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成软骨细胞型、血管扩张型、小细胞型、高分化型和富于巨细胞亚型等[1-3],以成骨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和混合型最为常见。既往个案报道PBOS以成骨细胞型多见[6-8]。Silver等[5]的病例组中成纤维细胞型最多(56%),少见的形态学包括上皮样生长模式、血管外皮细胞瘤样区、血管扩张型样改变等。本例肿瘤组织学呈混合型改变。

高分化骨外骨肉瘤(well-differentiated 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 WDESOS)预后相对较好[9-10],其组织学特征类似于皮质旁骨肉瘤,肿瘤细胞形态相对温和,肿瘤性骨组织分化良好、排列较规整,肿瘤成分的反转分带现象(reverse zoning phenomenon, RZP)明显。RZP与骨化性肌炎的分带现象相反,即肿瘤中央含有较多分化良好的骨组织增生,肿瘤周边是具有一定异型性的梭形细胞增生伴不成熟的肿瘤骨。文献报道WDESOS病例较少[9-10],近半数肿瘤随访时有高级别肉瘤复发。WDESOS由于组织学形态温和,极具欺骗性,诊断较为困难。国内曾报道2例复发后确诊的PBOS,其首发肿瘤均含有相对温和的增生梭形细胞和化生骨组织,首次病理诊断分别为“WDESOS或骨化性筋膜炎?”、“纤维组织瘤样增生伴骨化”[7-8]。其中1例在第4次复发呈经典骨肉瘤形态后确诊为恶性[7],笔者亦曾遇到乳腺WDESOS肺转移病例。

PBOS的鉴别诊断分为两个方面:当乳腺成骨性病变异型性较明显但取样局限时,需与伴骨肉瘤成分的恶性叶状肿瘤(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 MPT)或化生性癌鉴别;乳腺转移性骨肉瘤等仅在特殊情况下加以考虑;当乳腺成骨性病变的形态相对温和时,需与乳腺WDESOS与骨化性筋膜炎、骨母细胞瘤或骨瘤等鉴别。(1)伴有骨肉瘤的MPT:形态学特点是寻找确诊为叶状肿瘤所需的双向结构模式,或是典型的叶状结构(可非常局限),或是与间质密切相关的上皮成分(如裂隙状/拉长/分支状导管)。复发肿瘤可缺乏双向结构,既往纤维上皮性肿瘤病史有助于诊断。(2)伴骨分化(骨样基质分泌)的化生性癌:临床少见,其癌成分包括非特殊型癌、梭形细胞癌,可伴鳞状化生。当骨肉瘤成分与经典癌成分同时出现时,将其归入化生性癌较为合理。Rakha等[11]认为多数乳腺“骨/软骨肉瘤”起源于上皮,应归属于经典癌成分较少或未被充分取样的基质分泌型化生性癌,可能是上皮向间叶转分化的终末期改变。该研究中缺乏经典癌成分的基质分泌型肿瘤仅占17.8%,单纯“骨肉瘤”的病例数未知,且其它研究显示细胞角蛋白阳性并非化生性癌独特的免疫表型[12],因此PBOS的组织学起源尚需深入分析。(3)乳腺转移性骨肉瘤:骨源性骨肉瘤的乳腺转移灶有时难以查见肿瘤性成骨,此时需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染色。SATB2可以作为间叶性肿瘤骨分化的标志物,其对鉴别骨样基质与胶原组织具有一定价值。(4)乳腺骨化性筋膜炎、骨母细胞瘤等:充分认识骨化性肌炎/筋膜炎的组织学特点有助于避免漏诊乳腺WDESOS。骨化性肌炎/筋膜炎的分带现象表现为病灶中央是富于细胞的筋膜炎样增生,向外逐渐过渡为增生骨及最外层的成熟板层骨[9-10]。借鉴骨组织骨肉瘤和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支持PBOS的组织学包括:肿瘤具有RZP;肿瘤周边骨组织呈花边状、排列紊乱、失去疏松的血管纤维性间质;肿瘤性骨母细胞丰富,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呈上皮样外观及实性片状增生;有异型软骨成分;肿瘤浸润性生长;肿瘤复发。Abramovici等[10]强调如果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病变中央,WDESOS可被误诊为骨瘤。

PBOS属于侵袭性强的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较常见。Silver等[5]的病例组患者5年生存率约38%,10年预期生存率约32%。PBOS亚型中,成纤维细胞型的预后优于成骨细胞型、成软骨细胞型等。PBOS首选治疗方案是完整切除肿瘤及保证切缘阴性。本例患者随访99个月无瘤生存,可能获益于乳房单纯切除。PBOS较少累及腋窝淋巴结,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无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5]。针对手术切缘不明确的患者,可以辅助局部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如果考虑辅助化疗,软组织肉瘤治疗方案优于骨骼骨肉瘤。

猜你喜欢

生性肿瘤性梭形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为什么不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创生性的互联网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豹子 生性凶猛的猎手
生性残暴的鳄鱼
含裂纹的梭形薄壁圆柱壳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