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教师“三可”与“六要”标准的内在逻辑

2020-03-03郎方方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视野情怀人格

郎方方

(四川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对办好高校思政课起着关键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立德树人上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可靠、可敬、可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关键条件。办好思政课,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教师可靠、可敬、可信的品质。新时代下如何打造一支可靠、可敬、可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方面的要求分别涉及教师的政治信仰、家国情怀、教学水平、职业素养、道德情操和品行修养,是评价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标准,也是打造一支可靠、可敬、可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三可”与“六要”同为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标准,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厘清“六要”中的每一个要求与“三可”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政治要强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可靠的内在要求

可靠意即靠得住、牢靠,它回答的是立场的问题。可靠的思政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牢不可破。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突出了思政课教师的信仰要求,其实也在明确必须站稳立场问题。只有政治强才能够保持政治清醒,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学生理想信念的指引者。如何做到政治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中国共产党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一直保持着极强的战斗力。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有着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1]111老师要传道,得先明白这个“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探索的正确选择,新时代思政课老师须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理解得越深入透彻,理想信念就会越坚定。有理想信念是好教师的标准,更是思政课教师可靠的基石。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学就会迷失方向,缺乏说服力。唯有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坚守“为谁培养人”的政治初心,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培养出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是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在政治上光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是不够的,三五年过后,它就会被遗弃,所以,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后,还要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来坚持这个方向。”[2]191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不但要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站稳政治立场,不散播有损党和国家威严的言论。面临其他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诱惑时,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由衷地拥护党,捍卫党,紧跟党的步伐。而且还必须要具备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辨析各种错误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思潮,敢于同各种错误言行做斗争。尤其是面临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严峻挑战,更需要增强“四个自信”,坚守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灵魂,自觉而热情地担当起培根铸魂的职责,不为外界的困难和诱惑所困扰。切实做好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党和人民放心。

三是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政治观念、政治方向、政治定力、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的综合表现,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3]190,也是思政课教师可靠的重要品质。过硬的政治素质是有政治信仰的前提条件,有信仰才能讲好信仰,传播信仰。过硬的理论素质是讲思想的前提条件,有思想才能讲好思想,讲透理论,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新时代思政课老师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一定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各高校党委要充分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对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的强化、政治信仰的塑造和政治素质的锤炼。对于政治素质不过硬的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其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产生政治归属感,成为学生心中可靠的政治之师。

二、视野广、思维新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可敬的努力方向

可敬意即值得尊敬,主要针对思政课教师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可敬的思政课教师能够凭借自己高超的学术造诣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丰富知识、广阔视野、创新思维的思政课教师,其讲课内容定会缺乏深度和广度,授课风格也会索然无味。思政课的感染力、理论性和实效性也不会强。因此,要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获得感,让思政课教师达到可敬的标准,需要朝着视野广和思维新这两个方向努力,不断拓宽视野和创新教育方法,增强给学生传授“鱼”和“渔”的能力,如此才会成为学生心中“可敬的视野之师和思维之师”[4]5。

一是视野要广。视野要广属于知识方面的要求。视野的通俗意思就是目之所及,知识视野则意味着知识的高度、深度、广度和宽度。有知识视野是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质和水平,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奋斗目标。新时代下的青年学生政治关注度参差不齐,思想意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海量知识,但在思维深度和知识系统性方面普遍比较薄弱,对于知识的掌握深度还有赖于老师的深刻阐释。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不懈拓宽知识视野,把握好知识体系建构的维度与边界。

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广泛阅读文献资料,深入研读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经典著作,及时学习最新的中央文件。不但要掌握与自己主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直接关系的理论,也要逐渐掌握与自己主讲课程有间接关系的理论,并使之融会贯通,使自己掌握的理论基础不断地深厚起来,保持理论的广度和深度。然后要开阔视野,拓展理论的宽度和高度。整体把握思政课教材中蕴含的理念,把握好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关系,将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价值观引领和人格塑造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中,以情感为媒介,实现由知识向价值的转化,使学生领悟到通过读书学会做人的道理,在敬畏、温暖、理性与自律中获得自我的提升与价值实现。

具备了广阔的知识视野,思政课教师还应该具有鉴古知今的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是从时空的纵向角度拓展的,国际视野则是从时空的横向角度拓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回顾曾经走过的路、比较别人走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了从何处来、将要往何处去,才会将许多问题看得透彻、把得准确。”[5]通过对历史史实进行纵横比较,梳理和解读、回望和总结,才能够讲清楚我们选择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才能够更深入、具体地建构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历史视野是拓展国际视野的根基,宽广的国际视野则有利于开拓知识视野和历史视野。”[6]25如今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剧烈变局中,思政课教师还须不断拓宽国际视野,将现阶段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难题放在知识、历史和国际的三维架构中进行阐释,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既具有历史厚度又体现国际眼光。如此一位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渊博的历史课程学识和国际眼光的思想见解的思政课老师自会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用知识的伟力启迪学生,用自身的功力折服学生,成为学生心中可敬的视野之师。

二是思维要新。思维要新属于能力方面的要求,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思政课教师自然会想方设法创新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给学生新奇而又深刻的学习体验,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启发学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方式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增强其驾驭复杂形势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从本质上说应该是辩证式的,教学的过程是思想的过程,思想的过程是辩证的过程。教学思想是完成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目标很好把握,但教学思想的不同却严重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有些老师认为思政课作为公共课,其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但实际上应该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能力,实现认识的飞跃。这才是奠定学生一生成长的思想根基。“马克思的世界观给我们提供的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而非现成的教义。”[7]53只有老师掌握了这样的方法,才有能力授以学生“渔”,而不只是“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批判的勇气和信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过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但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却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它将带领学生不断地去解锁新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更加有信心地以系统性、客观性、批判性等辩证的思维方式应对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情况与新挑战。

教学思想要随着时代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方式也应随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才能重塑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老师教学新思路与新想法的最直接体现。课堂教学既需要老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也需要老师借助于教学艺术进行完美呈现。“理论没有美好的呈现形式,只会变成外在于学生可认知的晦涩内容。”[8]63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还需研究教学艺术,做好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完美呈现。

首先要在教学设计的六个要素上苦下功夫,解决“一深刻就无趣,一生动就无聊”[9]110的教学困惑。第一,导入要精妙。教师应根据自己所讲内容的需要,从生活实际或者时事新闻出发,寻找既有关联又有趣味的问题、案例、视频、情境等引出课堂讲授的内容,争取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主题要突出。在授课内容上,主题内容要鲜明,围绕主题选取教学素材进行生动丰富的延展拓深。第三,内涵要丰富。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要能够以理论的彻底性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既体现理论魅力又蕴含人文价值。第四,师生要互动。教师既要注意对课堂的整体把控,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以学生为本,及时回应学生的反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速吸收知识。第五,语言要通俗。教师要善用学生易于接受且乐于接受的语言风格讲授理论知识,既不失理论高度又通俗易懂。第六,总结要到位。教师要对一堂课所讲的内容有一定的归纳和总结,既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又做到了善始善终。

其次还需要多样化教学形式和教学载体。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兴趣差异,将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采用灌输、启发、体验、互动等多种教学法,并配合慕课、微课、微电影等多种技术平台,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进行或显或隐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构学生不同寻常的学习体验,增添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获得感和精神上的幸福感。如此不同寻常的思政课老师自会引得人心生敬佩,成为学生心中可敬的思维之师。

三、情怀深、人格正、自律严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可信的重要支撑

可信意即可以相信、值得信赖,主要针对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职业情怀、道德情操和品行修养。思政课教师要成为新时代的可信之师必须要具备情怀深、人格正、自律严的素质。首先在情感方面得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教育情怀和人文关怀,其次在品德方面要有刚正不阿的人格,最后在行为方面要有严格的自律精神。这三个方面是思政课教师可信的重要支撑,做到了这三个层面才会真正赢得学生的信赖,让学生相信自身所讲的真理,成为学生可信之师。做到了这三个层面才会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让党和国家可信之人,让人民可信之人。

一是情怀要深。首先,家国情怀要深厚。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植于每个人内心对自己国家认同、热爱与归属的情怀,它是一种最深沉与最永恒的情怀。深厚的家国情怀是当代青年学生肩负时代使命的情感之基与力量之源。教师的家国情怀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尚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学生。有着浓厚家国情怀的思政课教师才会对我们的政党、我们的国家充满信心,带头做好“两个维护”,并真诚地跟随党中央的步伐;才会以慷慨激昂的语言激活思政课教材上那冷冰冰的文字;才会以自身浓烈的爱国情怀感染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做好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0]28。学生耳濡教师的肺腑之言后就会更加坚定自身的爱国意志,强化爱国践履,落细报国行为。

其次,教育情怀要深厚。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情怀会影响其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心、坚定性和使命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老师都认为思政课教师是没有专业性的教师。但事实上,思政课的内容广泛、思想性强、政治性强、时效性强、涉及领域宽泛、理论精深、授课个体复杂,要真正上好思政课,使其深受学生喜爱,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功能是非常艰难的。加之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政课的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自信心,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认识到自己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中的关键作用,要以乐为敢为的教学态度和极大的教学热情投身到思政课的教学中,以自己所授课程为荣,真正增强对所教课程的自信心,厚植教育情怀和职业情怀。如此,才会以自身所为感染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充满信心与热爱。

最后,作为教师还需具有人文关怀,心里除了要装着国家和民族外,还要装着学生。“有情怀的教师懂得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11]5,以学生为本,寓理于情,用情育人。有情怀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学生的生活,耐心解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亲疏学生,不以教师的威严而压制学生。心中有爱的思政课教师授课才会言语有情,吸引学生的关注,温暖、感染和滋润学生的心田,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厚植学生的人文情怀。一位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教育情怀同时又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政课老师定会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做好铸魂育人工作,成为党和人民可信之人。

二是人格要正。人格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修养的集中反映。“人格的意义在于以感性的形式作用于外部环境,影响周围的人,乃至一定的社会层面。”[12]16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循其步。堂堂正正的人格是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生成的重要标识,也是吸引学生,赢得学生信任和喜爱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5]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深远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新人。教师人格正才能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树立起宽厚仁慈、乐于奉献的大爱意识。如果思政课教师人格不正、品行不端,那么即便拥有夯实的学术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水平,也不会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思政课教师不但要学高更要身正,“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3]2,“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10]30,以自身的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影响学生,发挥“人格效应”的积极作用,塑造出具有高尚品格、品行、品味的学生。

三是自律要严。自律要严意味着在行为方面要严格约束自己,将外部的要求和期望变成自主的行动。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随时随地以师德规范约束自我,把控好自身的言论,积极传播正能量。尤其是现在处于“互联网+”的时代,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互动频繁,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情绪、分享体会的常用舆论空间。加之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状态,人们的信息摄入和言论输出都体现在互联网平台上。活跃在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消息,一定程度上会扩大此次疫情的影响。因此,思政课教师更要注重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不传播虚假、不良信息,保持理性和科学精神,用理性去粉碎迷信和谣言,做止于流言的智者。上好疫情期间的思政课,抓好疫情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课教师责无旁贷。

自律严是政治强、人格正的基石,是思维新、视野广的助力器。严格的自律行为有助于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定,高尚人格的塑造,坚定意志力的维持,理论学习的专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丰富的知识是辩证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自律是获得丰富知识的前提条件。于自律的人而言,学无止境。尤其在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处于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中,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律心向学、潜心问道、治心养性,静心提升学术功力、增强学识魅力,以主动的律己和自主的行动不断雕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使学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三可”与“六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它们各有其义,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其独立性在于“六要”和“三可”都各自从政治站位、教学水平和道德品质三方面要求思政课教师,各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作为两套独立的评价体系,二者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标准。其内在逻辑关系表现为“六要”是新时代打造一支可靠、可敬、可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着力点,“三可”为“六要”提供了目标定位。“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崇高、政治素质过硬”[14]94是政治强的具体表现,是思政课教师可靠的内在要求。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效性”[5]需要思政课教师朝着视野广和思维新这两个方向努力,以达到思政课教师可敬的标准。这样我们自会对一位能够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国际视野将理论知识讲深析透的思政课教师心生敬意。情怀深、人格正、自律严是思政课教师可信的重要支撑。思政课教师达到了“六要”的标准自会成为可靠、可敬、可信之师,发挥好“系扣人”、“引路人”和“筑梦人”的作用,培养好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视野情怀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居· 视野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视野
真相
“五老”情怀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