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无择知海州考述

2020-03-03宋开智

关键词:庆历海州宋史

宋开智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方文化研究所,江苏连云港 222006)

祖无择为北宋名臣,诸多史籍都有记载。《宋史》中有《祖无择传》。祖无择曾任海州知州,但无论史传还是他的文集,都很少提及他任职海州的履历。《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关于祖无择任知州的记载,仅有“仁宗庆历时任,有传”[1]71八个字。祖无择曾在海州做过一些重要事情,考证其海州任职履历,不仅有利于认识与评价他的政绩与贡献,彰显他在海州历史上的地位,而且有助于丰富连云港区域历史文化内涵。

祖无择,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 年),卒于元丰七年(1084 年),享年73 岁。这位北宋名臣,许多史籍都有记载。《宋史·列传第九十》中有祖无择的传记。《宋史》载:

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高第。历知南康军、海州,提点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入直集贤院。[2]10659

令人失望的是,《宋史》关于祖无择任职海州的记载,仅有简单的一句话。他在海州的作为与政绩,《宋史》竟然只字未提。祖无择的《龙学文集》(十六卷本),也没有留下他海州履历的只言片语。《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关于祖无择任知州的记载,也仅有寥寥数语。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还有一段极为重要的涉及祖无择的记载,那就是花果山郁林观保留下来的祖无择所写的三言诗刻石。石刻的全文是:

清原王公衮君章,武功唐苏卿致尧,范阳祖无择择之。

起惊涛,放溟渤。披宿莽,屐崛岉。愒磐石,解簪韨。挹飞泉,醒心骨。挥高论,谢俗物。思古人,忽终日。足饮酣,清思逸。即绝壁,试奇笔。千万年,苍苔没。后有人,为吾拂。

宋庆历甲申岁秋七月辛卯朔,择之文,致尧笔,君章刻。[3]38

诗中的“苍苔没”,按拓片真迹应为“苍藓没”。这一记载为我们考述祖无择在海州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载祖无择在海州任职是在“仁宗庆历时”。“仁宗”即宋仁宗赵祯,他在位期间几经改元,从庆历元年(1041 年)十一月始使用“庆历”年号,至1049 年改元皇祐,共持续八年。据资料记载,祖无择曾经为著名教育家李覯的文集《退居类稿》作序。李覯(字泰伯)“退居之明年,类其文稿,第为十有二卷,以寄南康祖无择,且嘱为序”[4]477。在该序文的结尾,署有“庆历三年冬至日序”[4]477。这就是说,庆历三年(1043 年)冬天之前,祖无择还在南康当官。因此,只有庆历四年至庆历八年这段时间里,祖无择才有可能赴任海州。《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所说的“有传”,指的是《宋史》有祖无择的传记。《宋史》的记载仅能证明祖无择任过海州知州,但未记载他赴海州任职的确切时间。如此一来,花果山郁林观的三言诗刻石就成了我们确认祖无择何时知海州的重要依据了。

“宋庆历甲申岁秋七月”的题刻中“甲申岁”,指的是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 年。由此可以断定,庆历四年(1044 年)秋天祖无择到过海州,游览了花果山。与他同行的唐苏卿、王公衮是当时名人,但并未在海州任过官职。他们三人乘船同游花果山,吟诗作对,又撰诗刻石留念,是需要一定时日的。此时能尽地主之谊、提供行游食宿便利的,非祖无择莫属。由此推断,祖无择在庆历四年(1044 年)来海州就任知州的可能性极大。

笔者在翻阅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歌时,发现有一首诗与祖无择相关。诗曰:

骥有千里足,不使千里驰。人有抱长才,亦复不得施。去去作守长,政化尚可为。勿云海滨陋,岂无彼黔黎。事举讼必简,安能忘酒卮。水物错在俎,咸腥应自宜。朐山日相对,亦莫厌其卑。苍翠入画戟,浓淡若秀眉。但向此中乐,用舍乃系时。[5]445诗中描绘的“朐山”“海滨”“咸腥”等,都是位于黄海之滨的海州的自然景观元素。尤为重要的是,此诗的诗题为《送祖择之秘丞知海州》,这表明祖无择是以秘丞身份赴海州就任的。有了这首诗为佐证,再结合《宋史》中的祖无择传记,我们可以断言祖无择“知海州”确凿无疑。

梅尧臣此诗没有注明写作时间,也没有加任何附注。《梅绕臣集编年校注》卷十八收录了这首诗。该书第十八卷的开头语标明,这一卷所辑的诗歌均为庆历八年(1048 年)所作,比郁林观诗刻石晚了四年。但是,庆历八年(1048 年),海州没有留下祖无择的任何行踪和遗迹。因此,笔者姑且认定祖无择赴海州就任为庆历四年(1044 年)。

宋代著名理学家邵雍一首小诗值得关注。熙宁五年十二月十日(熙宁五年为公元1072 年,农历十二月十日应属于公元1073 年),时年62 岁的邵雍受祖无择之托,为祖无择的叔父祖士衡撰写墓志铭。墓志铭完成之后,邵雍给祖无择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三十年交旧,相逢各白头。海壖曾共饮,洛社又同游。脱屣风波池,开怀松桂秋。两眉从此后,应不着闲愁。[6]158

诗云“三十年交旧”,由1073 年上推三十年,约为1043 年。祖无择与邵雍同岁,当年他们曾经在“海壖”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开怀畅饮。《辞海》释“海壖”为泛指沿海地区,《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在祖无择三言诗后的述文中称“郁州僻在海壖”,因此邵雍诗歌中的“海壖”当指海州。这首小诗堪为祖无择知海州的旁证。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以他惊人的记忆力,对三十年前往事的回忆应当无误。因此,有了花果山祖无择三言诗刻石以及两位诗人的诗歌为佐证,祖无择知海州的年代可以得到确认,那就是庆历三年(1043 年)至庆历四年(1044 年)间。

那么,祖无择是何时到任的呢?要探明这一问题,需要从他任职南康去寻找线索。康定元年(1040 年)五月,祖无择受诏令归朝,充直使馆,大约于该年下半年知南康。至庆历三年(1043 年)冬,祖无择在南康任职已有三年。北宋时期,官员外任的任期一般为三年,说明祖无择此时可能已经就任新职了。根据花果山郁林观三言诗刻石可以得知,祖无择任职的下一站就是海州。照此推算,祖无择知海州最早是庆历三年(1043 年)底任命,抑或于庆历四年(1044 年)初到任。余靖的《海州社稷坛记》中有“下车之三月”之文句,这也许是最确切的关于祖无择到任的时间线索了。祖无择上任之初,忙于清理积案、办学兴教,可谓公务繁忙。忙碌之余,也该看看治内的名山秀水,于是有了秋游花果山题留三言诗的故事。

祖无择在海州任职多久、何时离任,也是一个疑点。在南通狼山风景区葫芦峰下,有人发现了祖无择的遗迹。葫芦峰下有个朝阳洞,洞内有祖无择等人的题名。祖无择的题款是“庆历甲申淮南刑狱祖无择”,与郁林观三言诗刻石题款为同一年,此时祖无择已担任“淮南刑狱”之职。淮南路设于北宋至道三年(997年),于熙宁五年(1072 年)将淮南路分为东西二路。淮南东路始建制,首府在今天的扬州,故而也称其为扬州路。淮南东路下辖十州,分别是扬州、楚州、真州、通州、泗州、海州、泰州、滁州、亳州、宿州。海州、通州在淮南路的管辖范围之内,也就是说祖无择就任淮南行狱应在任职海州之后,从州官升职到淮南东路属官。郁林观三言诗刻于庆历四年(1044 年)秋,南通狼山碑刻应在这一年冬季。由此推论,祖无择在海州任职的时间较为短暂,约为一年。

狼山碑刻并非祖无择在海州任期的孤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记载,“庆历四年,提点淮南刑狱、秘书丞祖无择知黄州”。清代编撰的《江苏省通志稿》第十五卷也有记载,庆历四年(1044 年)“十一月甲子,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刁约通判海州”。同年“十二月乙巳,提点淮南刑狱、秘书丞祖无择知黄州”。庆历四年(1044 年)农历十二月,按公历推算应该是公元1045 年。由此可知,庆历四年(1044 年)十一月,新任通判刁约到海州上任;次月,淮南刑狱、秘书丞祖无择则被任命为黄州知州。这两处记载,证实了笔者对祖无择在海州任职一年的推测。

或许有人质疑,祖无择为何在海州只任职一年就调离了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记载:

乙巳,降知楚州职方员外郎胡楷通判秦州,提点淮南刑狱、秘书丞祖无择知黄州。初,王素自淮南徙渭州,文楷摄转运按察使事,无择既不平,因与楷互讼,事虽会赦,忧降之。

胡楷、祖无择均为朝廷命官,二人不和,争斗至对簿公堂,结果两败俱伤,都受到处理。胡楷降职,祖无择调离海州,远去黄州就任。关于这次左迁,祖无择的墓志铭中也有记载。

笔者曾有幸看到连云港龙祠摩崖石刻群中王信臣题刻的拓片。刻文为:

庆历丙戍岁甲午月壬辰日,知州王信臣、通判刁约、监榷萧映、张子亮、驻泊眥文明、巡检曹元礼率涟水新守逄冲登朐岺,休□石庵之前,逮□□□□□瀹。□□□□□题。[3]39

“庆历丙戍岁”即庆历六年(1046 年)。这幅拓片文字残缺颇多,但时任海州知州是王信臣、通判是刁约等文字清晰可识。这与前面志书的记载是吻合的。祖无择已经调离海州也应该是无可置疑的。祖无择接到调令就出发,由海州沿水路南下,从吴淞口入长江,经南通,游狼山,然后溯江而上,直奔任所而去。

祖无择知海州的起止时间既已明了,他在海州任上的政绩和留下的遗迹,就可以通过搜寻有关资料做出描述。笔者历经多年搜寻,终有所获。除了《宋史·祖无择传》中的“祖无择治郡所至,能修校官,是皆斑斑可纪者”[2]10660泛泛陈述之外,《祖无择墓志》对其政绩也有称赞。《祖无择墓志》拓片虽然文字多有破损,但大体可以连贯成文,对祖无择在海州所作所为的记载甚为清晰,“谪知海州,下车毁淫祀,而貌前守之贤者孙公冕而祀之。又亲题其市桥曰怀孙桥”。虽然文字简单,却记下了祖无择在海州任上做的三件好事。其一,祖无择刚一到任,即下令废止当地“淫祀”之风。其二,他请人为曾任海州郡守的孙冕画像,张挂在新建的寺庙里供人瞻仰祭祀。其三,为纪念孙冕的贤德,祖无择把当地的市桥更名为“怀孙桥”,并亲自题写桥名。显然,祖无择着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把口碑甚好的前任郡守孙冕立为民众学习的榜样。

孙冕有什么值得祖无择宣扬的事迹呢?《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载“孙冕,有传”,并把他列在祖无择等人之后。《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的记载显然有误,但毕竟说明孙冕在海州任过知州。然而,史籍中都没有查找到孙冕的传记,他的生卒年月更无从知晓。《续资治通鉴长编》《永乐大典》《九华山志》《梦溪笔谈》等著作中,有关于孙冕的零星记载。

虽然史官没有为孙冕树碑立传,民间却流传着他的佳话。流传最广的有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发生在孙冕知海州时。当时,朝廷发运司准备在海州新建三个盐场。孙冕认为海州现有盐场所产的海盐足以满足百姓需求,多建盐场会导致产盐过剩,会成为沉重的包袱,所以坚决反对发运司的新政。海州百姓认为孙冕不允许新建盐场,是堵了他们谋生赚钱的出路,纷纷上书要求罢免孙冕。孙冕面对汹汹舆情,苦口婆心,详陈其害,“官买盐虽有近利,官盐患在不售,不患盐不足。盐多而不售,遗患在三十年后”[7]202。无奈民众不能接受,在官商勾结运作下,“至孙罢郡,卒置三场”[7]202。后来,孙冕的预见果然应验。几十年后,当地刑事案件激增,流寇盗贼盛行,徭役赋税等均超往年。由于运输、销售不畅,海州囤盐日增,盐场多亏损负债,甚至破产。由此看来,孙冕为官正直,看问题深谋远虑,实属难得的人才。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苏州。孙冕大概在65 岁左右受命知苏州太守。他人已年迈,但勤于政事。他带领民众兴水利、修农田、建桥梁、劝桑蚕,尽职尽责,办了不少好事。孙冕晚年主动放弃太守之职,在收拾行装离开官衙时,他在厅壁上提了一首致仕诗。诗云:

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西又见陈。寄语苏州孙刺史,也须抖擞老精神。[8]649

据笔记资料记载,“朝廷闻之,令再仕,诏下已归,竟不出矣”[8]649。这样一位为百姓办实事、不恋官位、德行高清的地方官,在当时实属罕见。祖无择尊崇他,要百姓纪念他,足见其眼力非凡

祖无择在海州任上,还做了许多有益于民的好事,比如办学兴教、建造新社稷坛。祖无择对自己“毁淫祀”、建新社稷坛等事,是颇为得意的,这从他特意请好友余靖题写了《海州社稷坛记》一事可以看出。《海州社稷坛记》载,祖无择刚到任时看到旧坛破败不堪,有感于“群神之在祀典者众矣,唯社稷得用笾豆贽弊,以修万民之报,而祠所弗严,何以示教”[9]。于是,他“乃相美土,改而筑之”,新植树木,更新祭器,“於是政礼俱举,人祗交感。风雨以时,田谷顺成。秋八月行事于新坛,以报神福,民心熙熙,觇盛仪而乐嘉应也”[9]。余靖还特别赞叹说:“择之以通才运识,屈在外补。观其临民赋政,先于典礼,得有君子之风焉!”[9]

作为才华横溢的诗人,祖无择在齐州任职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二十多首诗歌,还留下了许多文字;在南康任职时也创作了诸多诗作,还为其他名家撰写了两篇序言。令人疑惑的是,在海州这座山明水秀的滨海之城,祖无择只留下一首三言诗。就是这首仅存的诗篇,也没有收录在他的《龙学文集》中。也许有朝一日,祖无择那些散失的诗作、文稿会重见天日,那时,祖无择在海州任职的经历就会更加明晰。

猜你喜欢

庆历海州宋史
毕昇(节选)
《海州绣——十二生肖儿童吉祥玩具》
海州刺綉
《庆历四年秋》:北宋时代的缩影
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海州”实践
“情—理—情”模式与《宋史·苏轼传》文本的形成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考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北宋“庆历直十”创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