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实习支教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融合建构
——以石河子大学实习支教为例

2020-03-03栾晓妹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支教课程思政大学生

赵 红 栾晓妹

(石河子大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校园环境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信息技术使得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象牙塔的学子也拥有了足不出户,尽晓天下大事的便捷环境,但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培养实质上还是局限于校园学堂,学校的理论学习对比实习训练,永远都在突显“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矛盾和尴尬,课堂教学缺乏有效针对性和实效性,所学知识几乎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理论层面。因此,强化实习环节,进一步延伸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与“课程思政”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是一致的。

2006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启动了“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基层实习支教计划”,发出了高校师范类学生到基层中小学实习支教试点工作的号召。石河子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及服务兵团向南发展战略,从2006年组织师生赴喀什地区实习支教开始,迄今已累计12批次,派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物理学专业、化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三年级学生近4000人及51人次带队教师,先后奔赴阿勒泰地区、喀什地区8县1市、吐鲁番地区、农三师图木舒克10个农牧场及第十四师和田地区皮山县、墨玉县、乡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等开展支教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南疆教育发展,缓解基层中小学教师缺乏等系列问题,探索了一条服务南疆基础教育的特色路径。笔者有感于师生实习支教的付出与所得、历练与提高,同时结合2010年带队赴喀什实习支教的工作经历,从“课程思政”角度,就实习支教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积极影响谈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激励大学生奋发有为,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与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时代的新天地中去。”[3]实习支教作为第二课堂,为青年一代提供了积极投身实践的广阔天地,在实践中把立德树人理念与思想传播给将来“正式出场”的大学生,代代薪火相传用心去感化,如春风化雨一般,于无声处播撒人文关怀的种子。

石河子大学实习支教的师范生以内地生源为主,很多学生在中原长大,千里迢迢求学来到石河子。对这些内地学生来说,上学之前他们对新疆的想象就是戈壁、帐篷、马背,现在他们更无法想象学长们对南疆各种新奇“夸张”的描述。实习支教地主要是南疆的乡下农村,停电、停水、干燥、风沙是日常所见。自然环境的艰苦和恶劣更让学生无法对这样一个陌生且很少关注的地方产生感情,毕竟这不是一次旅游采风,而是带着学习任务的半年实习。但一踏上这片土地后,学生们首先感叹的是举目望去当地维吾尔族高鼻深目的面貌特征,进而被当地传统妇女由头到脚的风韵而神秘的纱巾所吸引。一个学期的实习支教让初次踏上这片土地的大学生真切地体认到什么叫“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最后被这座称为“最后的西域”的古丝路重镇古朴的气息深深吸引。分散到各个乡镇实习点之后,很多学生感叹南疆地区贫困生活和教学条件艰苦的同时,更由衷赞叹到当地安家从教的师长们的奉献和吃苦精神。大学四年人文素养的积累,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完成了重大的转变,深刻滋养了大学生的身心,塑造了他们更加成熟的人生观。

实习支教的开展使得主动到贫困地区从事基础教育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从2009年起,喀什当地教育局就招聘一大批大学毕业生扎根喀什地区。到现在我校毕业生已经散布全疆各地中小学教育部门。实习支教为大学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天地,在生动多姿的生活体验中,培养了包容理解的爱心、乐观开朗的个性,锻炼了大学生身心承受能力,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了道德和人格的完善。一位毕业生在支教日志中写道:“我之所以这么爱我的学校,这么爱这群孩子,全是因为他们曾经给了我一颗心,我哪里有金玉琼瑶为报啊,唯有一颗蓓蕾般的赤子之心,等待着开花结果,投桃报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就应当树立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的理想信念,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之中,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实习支教就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青春。

二、开阔大学生胸襟视野,了解民俗地理风情,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的认同感

传授知识理论,提高专业水平是学习过程的基本要求,最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习支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一方面实现了对贫困边远地区的有效支援,同时,为生活环境优裕、阅历单一的大学生,提供了多游历、广见识的好机会。新时代大学生要用勤奋努力,把真才实学运用到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上去,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在带队往喀什实习支教临行前的送别会上,笔者以唐代知识分子漫游边塞、佐身戎伐为例,讲到古代读书人对于知行结合的践行。结合唐代诗人震撼人心、乐观昂扬的人生志趣与追求。唐人笔下那雄浑壮阔、神奇莫测的边塞风光,体现的就是积极进取、追求奋斗、乐观昂扬的人生态度。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前后在西域生活六年之久,他用乐观昂扬富有激情的笔调,赞美和歌颂边塞大漠的壮美风情。[4]这种穿越式的联系对于青年学生富有感召力,用古人的人生经历与体验转化为学生为人处世的间接经验,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的坚定从容的心态,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规划未来。一位学生在支教日志中写道:“一路踏着过往千年的诗人的足迹,去寻找年少的激情与梦想,为什么一定要纠结于风沙、闭塞、落后这些字眼呢!20岁的青春热情足以让每一个人生发战胜一切的勇气和力量,为青春宣言、为理想挑战。既然认定了远方,就要怀着诗心无畏前行。望前方:克孜尔千佛洞、香妃墓、高台故居、盘橐城,丝绸路古道上的山山水水无一不激荡着感发人心的力量和魅力。”

实习支教学校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为主,因此,实习支教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接触和了解少数民族同胞的好机会。很多学生除了传授汉语知识,还向当地师生学习日常维吾尔语,到了节假日,还会受到好客的同事和学生的邀请,到当地居民家中做客,学生们普遍认为受益匪浅的是参加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活动,比如实习生参加维吾尔族的婚礼后,当在课堂上介绍到中华民族传统婚庆风俗文化,维吾尔族学生很自然与本民族的婚俗对比,并很快找到差异:维吾尔族是日落时分迎娶新娘,于是,实习生老师会向学生解释上古的时候,老祖先也是黄昏迎娶新娘,并且有抢婚风俗,“结婚”一词中的“婚”字就是由黄昏而来。通过这样的讲解师生双方对《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认同和理解。

三、带动大学生深入基层,培养积极乐观情怀,推动学生高效完成大学学业

实习支教对推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人文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要通过接受对象成为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人的社会化有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使个体了解和掌握特定社会的运行规则和主流价值观念。一个人不具备这些素质,就很难融入现实社会,甚至被社会淘汰。实习支教经历使大学生了解现实社会的运行规则。在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之前,有这样丰富而充实的社会实践“彩排”是非常有意义的。

社会是群体的组织,实习中大学生要面对教师、学生、支教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等,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支教后,大学生有意识地在大四阶段从各方面提高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明显表现出相比支教前更成熟与自信,同时,参与班级事务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老师下达任务的执行效率明显提高。

社会化是一切内在的外化,而实习支教更大的意义在于磨练铸造了更加强大的内在素质,在实习支教过程中,学生们的生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懂得“善待”挫折。在艰苦环境的锻炼下,学生们重新反省自我、重新审视自我,懂得了奉献、懂得了关爱,更加懂得善待人生的遇见。思想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是课堂上学不到,是学校里教不全的。同时,实习支教使大学生们更加珍惜和利用现有的优良条件和有利资源,并且认识到作为教师仅具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促使学生进一步产生了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习返校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提高。不仅加强了对专业课的学习主动性,对教育学、心理学,甚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也明显提高。同学无故缺勤的情况少了,在课堂上与教师积极交流沟通,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毕业绝不意味着完成了社会化,在社会的大熔炉中不断经受社会教育才能真正融入社会。实习支教是学生正式踏入社会前的有效演练。在实习支教中,大学生不仅要接受人文教育及知识储备,还要不断接受主流思潮的影响,使自己的思想日益深刻成熟,行为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能体现社会所要求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在实习支教中,学生与其他同龄群体同时进行角色身份的转化,以独立的身份彼此沟通和影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教育的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更好地完成人文素质的培养,完成高尚品质的塑造,无论是知识的增长还是品行的提升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支教课程思政大学生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