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以党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机制

2020-03-03白金山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标兵学生党员育人

白金山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我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质量,抓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课程教学全方位、全过程,从而确保教学育人效果;同时,更要强化高校党组织建设,实现教育机制创新,推进教学方式突破,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因此,我们将教书育人和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有机结合,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二级学院是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临沂大学教育学院依托沂蒙精神,立足师范特色、传承红色基因、聚焦“四种意识”、夯实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以党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机制,促动党建与育人工作融合共生。

一、基本做法

(一)用一个提升,增强政治素养

传承红色基因,把提升政治觉悟、增强育人实效作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目标。依托红色资源,用沂蒙精神筑牢党的建设,让红色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做实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落实“双带头人”制度。支部书记是支部的领头人,按照将支部建在基层的思路,选聘党性觉悟强、作风心术正、业务水平高的学系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二是坚持活动锤炼素养。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既要强化特色,又要从根本上提升师生的政治觉悟,从而促使青年学生勇于创新、吃苦耐劳、敢于承担、不断奉献。

(二)用两个夯实,筑牢教育载体

一是完善网上阵地。加速党建网站建设,积极营造学习氛围。比如开设党员学习天地、党务知识讲座、党建知识竞赛、廉政教育学习等栏目,扩大党建宣传教育的窗口;建设“教院之家”和“党员先锋论坛”微信群,开通学院微信公众号,鼓励师生积极加入新媒体之中,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促进党员与群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形成答疑解惑、互学互帮的动态管理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做实网下阵地。充分发扬十九大精神,成立习近平思想学习社区,鼓励青年学生学习并讨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和讲话内容;编印学习党建知识辅导读本;打造具有沂蒙精神和师范特色的党建文化长廊。同时结合“三会一课”,创新学习形式,建立每周固定学习日制度、每月一次“德馨大讲堂”、每月1次党建沙龙。

(三)用三个走进,促进作用发挥

一是走进课堂,发挥党员战斗堡垒作用。实施“课堂三分钟”红色教育,加强主渠道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专业教学。发挥党支部书记带头人作用,每学期主讲一次“德馨大讲堂”;实施教师青蓝工程,由教职工老党员与青年教师“一帮一”结对,在指导青年教师业务的同时,积极吸纳思想好,业务精,学术强的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二是走进社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学生社团在党建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让社团成为党建宣传工作的主场,真正让党员成为群众的好榜样。让教师党员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指派优秀学生党员担任负责人,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团队活力,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觉悟。三是走进宿舍,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让高校党建工作走进学生公寓,以宿舍为起点、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真正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高校党建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学生党员宿舍“四个一”活动,即整洁一张床位、净化一间寝室、影响一个楼层、辐射一幢公寓,带动学院公寓文化、卫生、管理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

(四)用四个争创,助推标兵示范

一是争创思想标兵。注重学生党员的信念塑造,强化以校为家的教育主张,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党建活动,并加强考核工作,对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进行年度考评和测试,从广大师生党员中选择思想优秀、作风过硬、素质良好的党员,真正成为广大师生认可的先进典型。二是争创服务标兵。不断提升党员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使之树立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目标理想,积极开展争创服务标兵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培养自我奉献、服务于人的精神,从而营造良好的党员服务氛围。三是争创学习标兵。培养党员善于学习、具备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带头学习、带头读书、带头听课等;鼓励学生党员带头诵读经典、带头借阅图书、带头认真听课、带头诚信考试。四是争创新创业标兵。培养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党员的创业能力,积极开展以创业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教师党员要发挥引领作用,实现有效的科研规划,提升学术能力和实操能力,并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从而在全院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创新与特色

(一)展现一个特色

临沂大学具有优良的师范教育传统,教育学院以传承弘扬这一传统为己任,围绕提升政治素养和教师素养两个方面,实施“1234”育人机制,开展品牌活动,践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教师的育人使命,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打造立足师范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

(二)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将网上、网下有机融合。完善网下阵地,让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感、仪式感。构建网上阵地,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让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更灵活、更丰富、更生动。二是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三进活动是将政治学习工作渗透到学生专业学习、第二课堂活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让青年学生既收获专业知识,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方位感受党的教育和熏染,深化育人效果。

(三)实现三个融入

一是实现思想政治与党建的有效融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二是实现教学业务与高校党建的有机融入。将支部建在基层,鼓励党员为学系广开思路、集思广益,为学校的党建工作添砖加瓦。与其他教职工共建学院、学系发展规划,将党建工作做到实处。三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融入。鼓励党员教师“三个走进”,安排党员教师牵头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引导学习、指导活动、贴近生活的过程中,推动教师全方位的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提升育人质量。

三、工作成效

构建以党建为核心高校思想政治育人机制,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密结合,使得这两者有效互动、互相渗透,以“四种意识”夯实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彰显党建工作凝聚人心、科学规划、统领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坚定使命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优秀人才培养的问题。在实践中要牢记使命,将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培养时代新人,使之可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机制确保高校基层党委的立德树人使命落地生根,将“两学一做”制度化,深入落实“三会一课”、实现主题党日常态化,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理论学习;同时还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支部主题活动与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有效统一。

(二)完善阵地意识

高校必须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牢记“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固本强基,在夯实组织根基上坚持一抓到底的大局意识,强化院系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毫不犹豫地站在意识形态战线最前沿,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始终做到把责任放在心上、任务担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着力夯实网上、网下两个阵地,促进高校基层党建、思想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互动、互鉴。

(三)培育融入意识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习、知识传授等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引领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环节,形成人才培养、党建工作、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按照“三全育人”工作部署,转变理念思路、创新内容形式,开展“三个走进”(即走进课堂、走进社团、走进宿舍),将课内课外有机融合,将党员和群众有机结合,让每一位党员融入育人全过程,着力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党员作用发挥。

(四)升华引领意识

标兵,意味着一马当先、斩关夺隘。进入新时代,弘扬“挑山工”精神,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亮身份、亮职责,意味着压担子、压任务。争创四个标兵需要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在工作岗位上保有党员的优良品格,立足本职工作,坚持学做合一,在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业绩,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示范、树标杆,助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以争创“党员示范岗”为抓手,将党支部工作规范化、特色化,有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凝聚起工作正能量。

猜你喜欢

标兵学生党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节约标兵是怎么炼成的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五老”标兵:刘应启
一位技术标兵的自学成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