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汽车文化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浅探

2020-03-03马天博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院校

马天博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作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职院校而言,技术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始终被认为是贯穿全部教学活动的主线。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专注于技能培养固然重要,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也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改革方向。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可谓势在必行。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汽车行业对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高职院校也不断加大对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本文将立足高职院校汽车文化课程教学,从其思政教育现状入手,探讨高职院校汽车文化“课程思政”实施意义,为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供制度保障。

一、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正如上文所述,重视技能培养,忽视思政教育的现象在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从学情角度分析,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目的在于顺利就业,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思政教育对自身健康成长和技能学习的推动作用。事实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在心智成熟的关键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新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顺利就业、成人成才奠定基础。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却无法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学好技能就可以顺利就业,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的理论学习,没有实践价值。从教情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课程设置较少、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尤其是对于汽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实习期几乎很少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即便是设置了相关课程,也常常被专业课程和实习所顶替。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无法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入脑入心。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也不利于其融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个人发展。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课程思政”改革十分必要、刻不容缓。

二、高职院校汽车文化课程“课程思政”实施意义

作为汽车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汽车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基本结构、汽车的维修保养、著名汽车公司介绍等内容,从历史、技术、品牌等多层面进行汽车文化教学,是服务于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就对汽车及汽车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种了解更多的是感性层面的,并不是成体系的知识储备。同时多元文化思潮也使学生所了解的汽车文化内容良莠不齐,这就更加需要高职院校在汽车文化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基于此背景,高职院校汽车文化“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汽车文化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能够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挥“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二是在汽车文化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在培养学生树立健全品格和价值观念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团队、融入社会;三是在汽车文化这一汽车类专业骨干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中政治教育“缺位”的问题,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这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题中之义。

三、高职院校汽车文化课程“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在高职院校汽车文化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其实施意义,从校方层面加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重要意义的宣传,并为汽车文化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材、课程设置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从教师层面要改变传统的“唯技术论”的教学理念,同时充分认识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应尽之责,主动地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谋划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汽车文化课程教学活动始终,从而对学生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扩大优质教育的资源,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推进高职院校汽车文化课程“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丰富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构建更多理论转化实际的平台。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高职院校教师要注重将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科学的管理经验以及责任担当、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合作共赢等内容作为汽车文化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不断丰富校企合作的形式,在汽车文化课程体系中,通过专家讲座、知识竞赛、座谈交流、实地参观等实践性强的创新课程形式,来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提升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日常教学中,还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拓展汽车文化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一方面通过运用幻灯片、“微课”“慕课”等信息化载体进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通过制作思想政治理论“微课”,让学生简明扼要地自主学习理论内容。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中以案例讨论法、小组学习法等方式开展学习,更加充分合理地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此外,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教师还要在“面对面”教育之外,利用好网络媒体这一载体,利用网络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就汽车类专业教学活动设计而言,寻找汽车文化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加强校企合作,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发更多服务于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资源,无疑是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中推动“课程思政”的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