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对策研究

2020-03-03马亮文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制课程思政辅导员

马亮文

(燕山大学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高校政治教育内容广泛、内涵丰富,主要涉及理想信念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法律意识,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教育致力于引导大学生认识、理解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维护者、推动者。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不断融合,而“课程思政”改革更是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课程思政”改革紧紧围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课程思政”既不是“为思政而思政”,也不是仅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而是要在原有的学科专业体系上,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课程教学之中,强化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1]可以说,“课程思政”既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在分析大学生法制教育背景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并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进行研究。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背景和重要意义

法制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从个体的角度而言,每个公民都要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从集体的角度来说,国家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离不开法律,也离不开对公民的法制教育和法制意识培养。对于大学生而言,法制教育至关重要。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直接影响着法制建设的总进程和高校大学生培养质量。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言论的影响,甚至效仿某些违法违规行为,或是成为不法分子的“狩猎”对象。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大学生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与其他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题中之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2]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改革为法律知识走进专业课堂提供了良好契机,在大学课程体系中融入法制教育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法制教育理论性过强、法制教育实践性较弱等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 大学生法制教育发展及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就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时至今日法制教育一直是我国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大规模的公民普法教育和针对学生开展的法制教育也延续已久,这都为大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培养法制意识奠定了基础,大学生法制意识的不断提升,也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随着我国大学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思想理念都影响着成长中的大学生,这也为我国高校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法制教育虽然是大学生课程教学中的必学内容,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蒙混过关的现象;二是法制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方法比较老套,在课堂教学之外,缺少法制教育的实践活动,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三是教师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辅导员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也没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些问题在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升法制教育效能。在教学内容上,要依托教材内容做好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扩展教学内容,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要杜绝单纯地照本宣科,在课堂上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情境模拟法来进行授课,打造实践课堂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在教学评估上,要在传统的考试之外,增加课堂表现、社会实践表现的学分占比,全面测试学生理论学习成效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真学、真用上下功夫,提升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制意识和综合素养。

在立足思想政治课程进行专题法制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模式,推动大学生校内普法教育。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开设法制教育专栏,增添高质量的法制教育慕课,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制作相关法制教育的微课,为学生自主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注重丰富法律知识库、完善检索功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碎片化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信息化时代,“两微一端”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上增加法制教育的内容,并利用“两微一端”向师生定期推送法制教育的优秀课程、经验做法、警示案例等,及时发布最新的法律法规,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4]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好“中国法律大全”“中国法规大全”等法制教育的APP进行学习,通过便捷、高效的方式提升师生投身法制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好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引导作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为频繁,更容易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同时辅导员的身份也能够组织学生开展校内、校外的法制教育活动。辅导员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学生所掌握的法律知识情况和法制思维构建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为大学生法制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专题辩论等活动,并通过设立法律角、法律咨询室等方式为学生学习、交流提供更多“面对面”的平台,在良性的交流互动中营造时时学法、处处学法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法制教育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改革,大学生法制教育也不再囿于思想政治课堂之上,融入大学生课程体系的法制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法制意识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新形势下不断地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我国高校教书育人的题中之义和必要思考。

猜你喜欢

法制课程思政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培养中职生法制意识探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法制严质量高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