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成效观察

2020-03-02贾芳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4期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贾芳芳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成效观察。方法:把我院呼吸窘迫综合征70例在2017.07~2018.08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把70例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分别给予机械通气等一般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效与有效所占的比例之和)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上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患儿呼吸窘迫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成效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类严重并多发的呼吸系统的疾病。该类疾病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刚出生的新生儿由于他的肺发育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便出现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症状的疾病。因为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严重导致患儿呼吸障碍,所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呼吸衰竭最重要的病因[1]。呼吸窘迫综合征主张早期应用持续气道加压进行治疗,可以很好有效的促进氧合,减少体内的二氧化碳,减少呼吸窘迫的患儿的病死率。这类病病死率是非常高的。常规是以机械通气和呼吸机辅助为主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改善呼吸窘迫但患儿仍存在很高的病死率。肺表面活性物质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值得大力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把2017.07~2018.08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取得家属的同意。将70例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70名患儿均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发绀青紫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70名患儿均可以满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①胎龄均>37周;②发病较急,发病时间在出生—28 天内;③伴有感染、休克、缺氧等病症,随后继续恶化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发绀。经过一般资料的比较,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都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保证身体的热量,保证能量的补给。抗生素预防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商品名:猪肺磷脂注射液;制药企业: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批号:H20080428;计量:100mg/kg)。通过气管插管的方式注入气管内,把患儿取于仰卧位,中间间隔12小时再次给药[2]。给药前,吸干净患儿体内的分泌物和痰液,给药后6小时内不能给予吸痰等操作。

1.3 观察指标:观察研究對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对比。

1.4 疗效标准:①显效:治疗24小时内,四肢变暖,面色红润,呼吸恢复平稳,三凹征小时;②有效:治疗24小时内,四肢开始变暖,面色开始红润,呼吸开始有所改善。③无效: 患儿治疗 24 h 后,临床表现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对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采用均数t检验,作为计量单位。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得出以下结论;观察组的症状持续时间总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77.1%)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从而导致肺泡萎陷,这就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上把新生儿窘迫综合征作为导致新产儿死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3]。病情一旦到达严重的地步,会发生窒息,甚至可能会死亡,占全部新生儿总人数的1%-2%左右,其死亡率水平高达10%左右。引起新生儿窘迫综合征的原因:①早产的胎儿 ②糖尿病母亲的患儿③围生期窒息的产儿④剖宫产的婴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指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软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前者约占60%以上,后者约占10%[4]。胎龄、肾上腺皮质激素、缺氧、感染是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原因是为了保证通换气功能正常。一般治疗包括体温,将患儿的皮肤温度保持在36.5摄氏度,并且要注意检测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等,还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液体供应。要注意纠正酸中毒,若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呼吸窘迫的患儿肺泡合成的磷脂蛋白比较少或无法合成,可有效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了氧合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患儿呼吸状况。本文中,两组均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组在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新生儿是治疗绝对的优势性和,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将肺表面活性物质类药物作为该类患儿治疗的一种常规药物,使更多患儿的病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得到有效治疗使其早期摆脱病情的折磨。

综上所述,该病在治疗期间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病情得到了及时控制,患儿的症状得到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胡佳,陈姝姝,刘玲.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01):54-55

王海燕.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7):67+70.

袁玉肖,姜凯.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3):134-135.

史伟红.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4):2577-2579.

猜你喜欢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PS在早产儿RDS治疗中的应用
高频振荡通气等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观察
不同剂量PS对早产儿NRDS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