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国学经典教学与价值探析

2020-03-02祖木来提汗·阿里木阿卜杜外力·艾萨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唐诗教学

祖木来提汗·阿里木 阿卜杜外力·艾萨

摘 要:所谓国学经典就是指我国上下几千年里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国学经典对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学经典的范围比较广,凡是有价值、有代表性的典范著作都属于我国的国学经典。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为主,着重探讨如何增强维吾尔族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以及如何弘扬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历史感和使命感等。

关键词:唐诗; 教学;教育价值

一、唐诗与教学

2018年之前,维吾尔语文课程里中国古典文学的选片比例是较少的,而且,教材也是维吾尔文,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汉文版。因此,维吾尔族学生对中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古典诗人的了解不够,这就导致维吾尔族学生缺乏中华文化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中提出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念,从2018年开始维吾尔语文课程进行了大改革,尤其是《四大名著》选片,唐诗,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作品与国外经典文学作品被选入了语文教材。新编制的维吾尔语文课程里有李白,杜甫等唐代诗歌之父的经典诗歌。并且,这些诗歌语文课程维文版和汉文版都有,这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唐诗,掌握唐代诗人的生平简介,人生观以及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 年,维吾尔族诗人、翻译家亚森先生将《唐诗三百首》翻译成维吾尔文。亚森先生从 1984 年开始从事唐诗的介绍和翻译工作。首先,他选择比较简单易懂的唐诗,把它们翻译成维吾尔文并出版了一本《唐诗 100 首》的维吾尔文诗集,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为此对他作了专门报道。很多地方期刊都陆陆续续登载了他翻译的唐诗。《唐诗 100 首》维译本出版不久,亚森先生翻译的唐诗便被选入中小学和大学教科书里。[2]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在《非常中国》中这样说道:“最能表达汉语汉字的特色的,我以为是中国的旧诗。一个懂中文的华人,只要认真读一下《唐诗三百首》,他或她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国化了。”

确实,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唐诗,在给维吾尔族学生带来欣赏诗文之美的同时,还促进了维吾尔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具体来讲,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唐诗,增强了维吾尔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加强了维吾尔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了维吾尔语学生对我国著名诗人的崇敬感等。

唐詩在维吾尔族学生初中语文课程两种语言的版本(国语和维吾尔语)都可以见得到。这对唐诗教学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在新疆吐鲁番市,两个县与四个乡村十所中学进行调研调查得知,唐诗教学以国语版与维文版对比形式为主进行教学。这样,在掌握好唐诗用语,用词,用句特点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唐诗的理解也能够领会其精神文化与辉煌历史。教学方式方法上,主要运用讲授法,互动法与讨论法等方法。除此之外,让学生朗读两种语言的唐诗,有必要的时还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调研的过程当中发现,学生对唐诗的学习热情还是挺高的。

二、《四大名著》与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7-9 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要阅读两三部名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 “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 万字”。

维吾尔语文教材是《四大名著》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初中和高中生的语文课程中都《四大名著》的选片。语文教材平时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这两种教材都被选入《四大名著》选片。必修课是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选修课是给学生自愿阅读而准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利用教材文本与影视双方,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维吾尔族学生对《四大名著》的理解并引起了他们对全文阅读的欲望。

三、教育价值

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语文课程中的国学经典教学在给维吾尔族学生带来美感与语文素养提升的同时,还对他们的精神,思想与心态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教育价值。由此可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是少数民族区域个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经济发展与长治久安的基石。

(一)有利于扩展维吾尔学生的文化视野。

文学作品某种意义来讲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政治制度。唐代繁荣的经济与文化,都通过诗歌与长篇小说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讲,语文课程就是给学生进行“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对维吾尔族学生进行唐诗教育,是这一重要途径的必要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3]达到这一课程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维吾尔学生语文教学中有力注重中华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因为,唐诗所包含的内容不仅牵扯到唐代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而且也与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有关。语文教材里还有每一首唐诗所包含的历史事件与历史背景。这对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诗人的创作心态与创作目标有一定的帮助。总而言之,唐诗的教学不光是简单的读诗和了解它的主题思想,而是让学生明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发自内心的为中华文化骄傲与自豪。

(二)增强维吾尔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国家认同感

“超我”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道德理想、社会戒律和道德规范,即道德化的“自我”。[4] 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家认同感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历一个周围影响、外界教育的过程,从而慢慢地萌芽、开花、最终根深蒂固嵌入人格。

教材通过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反映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制度自信来实现国家认同使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杜甫的诗歌充满忧患意识,他为国而忧患,为民生而忧患。他将把这种“忧患意识”通过充满爱国激情的美句和饱含自然美的自然意象来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初中学生正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国家意识等等各方面有待发展成熟的阶段。而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就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与增强国家认同的最好途径。

安迪·格林认为 “教育的功能绝不仅仅是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绝大多数国家,形成公民群体和形成民族认同仍然是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 [5] 因此,学校教育是公民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公民的主要工具。课程和教材在国家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课程倾向于大力强调民族国家,语言和文化,历史被用来普及国家神话和促进民族认同,公民和道德教育被用来灌输民族价值观和良好的公民观念” [6]

国家认同需要共同体成员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共享文化生活形式。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培育和创造这种共享的文化, 教材作为教育的基本工具, 通过文化选择、 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实现文化共享,帮助一代青少年实现国家认同。

(三)“天人合一”与“无我合一思想”

意象是唐诗的内核所在,读懂了唐诗中多种多样的意象,就能真正理解诗歌的涵义。李白,杜甫的诗歌中自然意象运用的非常丰富,用的词句也十分优美。自然意象包括“季节意象”,“颜色意象”,“动物意象”,“植物意象”及“天文物意象”等意象种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唐诗“花”,“月亮”,“水”,“秋天”,“河”,“鸟”,“云”,“日”,“白色”,“马”,“沙漠”,“星星”等意象运用的比例较多。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好唐代诗人的“天人合一”与“物我合一思想”。这样,可以达到双重效果,其一,通过唐诗中的意象运用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唐诗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其二,也能夠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唐代诗人跟大自然紧密联合一体的诗歌构想,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大自然”思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亚森译.唐诗三百首[M].民族出版社,2005 年 12 月(序言).

[3].杨笛:《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一期,第67页.

[4].林 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5].安迪·格林 . 教育、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M]. 朱旭东, 徐卫红, 等译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10.

[6].安迪·格林 . 教育、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M]. 朱旭东, 徐卫红, 等译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10.

作者简介:

祖木来提汗·阿里木,女,(1987.6.1 ),籍贯:新疆 ,乌鲁木齐,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博士.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唐诗教学
唐诗写柳之妙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唐诗赏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