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遇匠心,实践传非遗

2020-03-02薛立刃

文理导航 2020年6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

薛立刃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面临着教学资源单一、没有通用教材可循的局面。开发地方特色资源来寻找实践主题,那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意义,使学生有据可查、有料可依,有情共鸣。非遗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与传统文化“零距离”,让童心遇上匠心,不仅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同时也整合了传统美育资源,为学校美育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跨学科的实践课程。它围绕的是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三个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以各种实践、技艺、表演、民俗活动、知识体系和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等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生活文化遗产,注重以人为核心的技术,经验和精神,其特点是生动的变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走进课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实践联姻非遗,丰富了课程资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自主确定主题,开展调查活动,整理信息,报告结果,自我反思。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学生参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绩斐然。开发地方特色资源来寻找实践主题,那么会使活动开展的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有据可查、有料可依,有情共鸣,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挥提供更坚实的舞台。什么是文化遗产的保护或发展?酒香也怕巷子深,再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果年轻人不赏识不问津无人传承渐渐淹没在现代生活中,靠列入遗产名录能以为继吗?戏要有人看,曲要有人听。墙里都不香,墙外如何香呢?因此,让当地人民熟悉当地的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

我们尝试着将当地文化遗产结合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结合,通过青少年的零距离体验而重新赢得群众的喜爱。就如福安本地的“评讲戏”“福安评书”“畲家乌米饭”“官埔油扇”“坦洋功夫红茶”等非遗文化。我们以“拿来主义”精神,选择适合小学生开展的,有意义的项目,开展活动。比如:畲家乌米饭,需要认识乌稔树叶等植物知识,适合放在四、五年段,坦洋功夫红茶制作从采茶青到茶厂制作到调查报告适合高年级参与,再看“评讲戏”“福安评书”都是用福安方言演绎,适合会方言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贯穿学生一生的课程。如果只关注教科书、校本课程资源,忽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导致学生研究生命与自然与社会的分离,使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社会与自然。引进非遗项目,学生走入社会,走向自然,学起来既有新鲜感又特有乐趣。

二、实践联姻非遗,丰厚了学生体验

许多学校都有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但观做法,其中大部分是在文化遗产日宣传一段时间。开展一次展览或表演活动,一年刮一阵风,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非遗并未走进学生心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能让学生从“选题—调查了解—实践研究—传承展示—体会感悟”等阶段,系统地感知非遗的魅力,才能真正的有所体验,感悟传承。

例如开展《三月三畲家乌米饭调查》主题活动,第一阶段,确定主题,拟定调查方案;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了乌米饭来历与传说,准备材料、制作方法、风味特色等;第二阶段,尝试制作;学生从认知乌稔树叶开始,周末与家长、畲家人一同到山野里寻觅采集树叶,回家依照了解的方法,初步制作;第三阶段,交流评价;评价制作过程,交流中比对失败的经验,有的叶子采集回来放袋子捂太久,做出来不新鲜。有的下糯米时间不一,做出来的乌米饭颜色不一。有的树叶挤不出水。但也有的孩子实践中改进老办法,不是将树叶放石臼锺打,而是放榨汁机榨汁,高效多汁。第四阶段,实地走访,参与畲家三月三活动;三月三当天带孩子们到畲家与畲家小伙伴一同庆贺节日,一同制作、享受乌米饭,感受乌米饭文化内涵;第五阶段,总结延伸,交流畲家文化。孩子们由乌米饭制作到畲家文化感受,兴致勃勃,体验深刻,收获在甚丰。

再如福安“板糖制作”,学生在确定主题后的第二阶段,开展听、看、品、做“四个一”活动。听一听:听板糖制作基地的师傅讲解板糖的历史和发展前景;看一看:看板糖制作基地的老师如何分解制作的各个过程,怎样完成板糖制作;品一品:品板糖独特郁香的味道;做一做: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亲自尝试学做板糖。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兴趣,有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经常点头,有的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渴望尝试,有些学生在“吃”的过程中感到自豪,有些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他们意识到继承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成为非遗传继承者。

三、实践联姻非遗,丰盈传统文化

无形文化有形化,非物质遗产生活化,近几年,全国各地正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百姓生活。的确,非遗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与传统文化“零距离”不仅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育注入活力。

就如福安非遗“官埔油扇”走进综合实践课程。第一阶段,学生认识非遗意义,据计划表,自主了解官埔油扇制作工艺、材料、历史、传承人、制作步骤、社会价值、面临问题。第二阶段,交流反馈,分享了解到的资料。第三阶段,实地走访,交流学习。第四阶段,传承人进校,讲解传授,现场学习制作。重点学习油扇绕线和画彩。第五阶段,展示交流,小结评价。第六阶段,社区活动,卖油扇,了解油扇传统价值及现代面临问题。传统油扇是女人婚嫁必备,如今沿袭人少了,再者生活中有了电扇、空调、折扇,油扇传统如何传承?第七阶段,交流看法,形成报告。

如我们成立了“讲解员综合实践社团”,让孩子们走进“福安博物馆”,“福安非遗展馆”参观、学习、讲解培训,成为义务讲解员,成为福安文化遗产传承人。五月,学校举行“代代传承”微拍竞赛,经历过非遗实践活动的孩子们拍出了一张张视角独特的照片,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视角里闪光。我们看到,综合联姻非遗,丰盈传统文化。

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认为,“非遗进中小学旨在普及非遗知识,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文化素养。需要特别保护的文化遗产,通过年轻人的零距离体验,重新体现在人们的眼睛里,赢得了群众的爱戴,需要有一种自然发展的淡水。成为广大群众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文化遗产不仅是稀有动物的“遗产”,也是当地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每个当地人都会为拥有如此优秀的文化感到自豪。

让非遗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同时,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断研究学生文化需求,不仅要使“匠心”走进校园,还要走近“童心”,最终使“童心”融入传统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Z].教育部〔2017〕教材4号文,2017年9月25日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Z].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3日在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

[3]赵喜嘉.小学综合實践课程开发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0

(基金项目:福建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省名师工作室)2019专项课题,课题编号GZS191045《基于乡土乡情的研学旅行实践与研究——以宁德市为例;

2018年福建教育学院关于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人选课题,课题编号135XK072《基于乡土乡情的研学旅行实践与研究——以福建省福安市为例》。)

(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福建 宁德 355000)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