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历史逻辑、现实境遇和发展路径

2020-03-02王中迪牛余凤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思想政治教育

王中迪 牛余凤

摘 要: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就是受教育者认同、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灌输,进一步内化于心的过程。灌输理论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经过继承与发展仍适用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是,当下的灌输理论与以往的历史境遇不同,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对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加以正确引导迫在眉睫。

关键词:灌输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逻辑;当代境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2-0092-03

“灌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灌输理论不仅是一般的革命理论同实践关系的认识,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灌输理论也直接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将真理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的灌输方法。从灌输理论视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推动灌输理论自身的更新与完善,也有利于灌输理论与教育事业实践的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历史逻辑

“灌输”的本意是“将流水引到需要水分的地方”,引申的含义为向人们输送某种思想或知识。“灌输”一词的由来可以说历史悠久,最早它是作为一种带有政治性的教育实践方法而存在的。从政治上来看,灌输是统治者巩固统治对民众进行思想层面控制的强制性手段。从社会教育来看,灌输常常被用来实现特定教育目的的方法和途径。

(一)灌输思想的萌芽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德撒米在《公有法典》中对“灌输”做了首次阐述。“要往无产者的头脑里灌输真理,你有责任给无产者进行这一洗礼!”[1]这被后来的学者看作是灌输理论的最初表述。

空想社会主义学者的优秀成果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得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在其一系列著作和手稿中未明确提出灌输理论,但在其思想观点表述过程中,已显示出灌输理论的萌芽。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2]15—16在这里,马克思想强调的是先进的科学理论对无产阶级的重要作用。无产阶级如果想要获得解放,必须掌握精神上的武器,隐隐透露着马克思对于理论灌输的重视。恩格斯在致信美国社会主义者威士涅威茨基夫人时,尖锐指出:“首先要让运动有巩固自己的时间,不要硬把别人在开始时还不能正确了解、但很快就会学会的一些东西灌输给别人,从而使初期不可避免的混乱现象变本加厉。”[3]恩格斯反对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把它当作机械的教条来灌输,恩格斯的灌输思想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正确途径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对灌输思想的描述散落在各个著论中,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表述,但显现出这一思想的萌芽,由此被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源头。

(二)灌输理论的正式形成

灌输萌芽到了考茨基那里得到了创造性发展,考茨基对灌输理论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考茨基在《新时代》杂志发表的文章写道:“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把认识无产阶级地位及其义务的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列宁对灌输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趋于成熟。列宁结合俄国的现实情况,全面加以分析概括,形成了系统的灌输理论观。20世纪初,俄国经济主义思潮大行其道,严重阻碍了列宁创建的建党学说,在当时,不反对经济派就难以建立新型革命政党。由于经济派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低估革命政党对工人运动的意义,认为自发的工人运动自然而然倾向社会主义,列宁为此在《怎么办?》一书中阐述:“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4]这是列宁灌输理论成熟的标志。列宁的灌输理论主要内容在于,重视革命理論的作用,用先进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政党,夺取革命运动的胜利。列宁的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

(三)灌输理论的中国化

基于经典作家的灌输理论指导借鉴,灌输理论传入我国后也有了深入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我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提出了灌输对于提高革命军队思想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后,将灌输的范围扩大到普通的人民群众,突破了列宁仅对工人阶级进行灌输的传统观念。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总结1966—1976年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训,提出“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确定对人们进行灌输教育的基本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推动了灌输理论的全面发展,丰富了灌输的内容,强调以实践为导向的灌输方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前人的灌输成果, 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上对灌输做出新论断、形成新理念,将灌输目标落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基本道德规范作为灌输的重点内容,使灌输论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开启新时代的征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紧抓意识形态工作,有力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构建了多领域高层次的思想宣传工作队伍,加强党对领导干部的灌输,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的灌输方法,推进“互联网+”灌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的灌输思想不仅使灌输理论得到升华,而且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增强了灌输理论在运用过程中的有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当代境遇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思维的主体、客体和思维工具等因素受到了影响。信息化浪潮扑面涌来,人们的认识不断更新和充实,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对灌输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遭遇的瓶颈主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客体价值取向陷入误区。受各种思想潮流的冲击,理论灌输受到了一部分人的口诛笔伐。灌输主体和客体缺乏坚定的信仰,盲目跟从,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产生怀疑和动摇,在学术理论界上形成了“无用论”“过时论”“强制论”等错误观点。

灌输“无用论”侧重于灌输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目的在于使工人阶级接受先进理论的指导,自动向社会主义靠拢。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思想觉悟水平提高,认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灌输理论存在的必要性逐渐减弱。

灌输“过时论”着眼于灌输的时效性,即灌输理论已经过时。以为新形势下灌输主体、客体、内容、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灌输理论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灌输“强制论”针对于灌输方法,灌输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本质,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灌输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在运用的时候难免忽略灌输对象的自觉能动性,所以大家认为灌输是一种非理性的手段或措施,甚至认为理论灌输是一种违背道德的行为。

第二,理论灌输的内容繁杂。灌输内容是灌输主体向灌输对象进行教育的具体要素。这些要素是根据灌输目的和任务以及灌输客体的具体实际制定的。目前,灌输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化浪潮将更多的前沿消息推拥上岸,即使人们小心翼翼,也无法避免极端或错误信息的侵扰,灌输主体难以谨慎地筛选过滤;另一方面灌输客体自身的思想意识薄弱,难以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又对事物对错的辨别能力有限,难以抵抗非主流思想的渗透。当然,还有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说灌输的内容不敢有所创新,始终局限于传统的条条框框,局限于原有的大众普遍认同的内容上,从而使灌输内容缺乏新意,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第三,理论灌输的方法单一。灌输理论本身是属于认识层面,但“灌输”本身的确也是一种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教化,所以灌输难免被用作进行教化的工具。很多时候,受传统列宁从外向内灌输思想的影响,现实运用中灌输手段又得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政策的保障,常被理解为一种主体—客体的单向运动,贯之以形式主义,把灌输对象看作被动接受的一方,忽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的双向性,激起灌输对象的心理排斥。另外,说服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常用手段,灌输不能仅仅依靠说服教育。就像学习文化课一样,每天被动接受书本的知识总会觉得枯燥乏味,很有距离感。灌输也是同样的道理,灌输方法应该灵活多样。

第四,理论灌输的环境复杂。环境对灌输对象的价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灌输环境是影响灌输教育活动和对象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既有自然要素又有社会要素,既包括物质要素又有精神要素,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复杂的环境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经济条件越好,政治越民主,主流文化越普及,人们对理论灌输的认可度可能就越高。当然,改革开放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矛盾冲突会对灌输对象心理、心态以及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群众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频繁爆出;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对个体的价值观念层层渗透,这些环境要素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灌输对象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尽管人们对灌输有很大的争议,但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主要宣传途径,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无可非议。从理论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灌输理论在当代我国得到继承与发展说明马克思主义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将理论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在促进各国发展的同时又使自身得到完善与发展。从实践上来说,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灌输方法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根正苗红的接班人,在国内外多元文化渗透的背景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

三、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发展引导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9这句话说明理论本身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物质力量。但需要注意的是,理论要实现转化,需要一个中介即人的作用,也就是理论还需要人的宣传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物质力量的主要途径,而灌输理论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灌输理论在当代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产生了许多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面对这些影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对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引导工作。

首先,从灌输主体来看,灌输者是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主体,因此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他们要切实履行好职能,具备良好的素质。首先,灌输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能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其次,灌输者要能够根据社会生活的变迁,自觉更新观念,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再次,灌输主体要有专业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教育者的基本功,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并综合运用于实践。灌输者还应当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评价者,及时总结和反馈灌输成效和结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从灌输内容来看,要以社会要求为标准,针对对象的思想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输入思想政治信息。灌输内容必须突出政治性,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教育实践。还要注重灌输内容的时代性,灌输内容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敏锐地、及时地传递生活实际,解决教育对象最关注和关心的问题。除此之外,要优化灌输内容结构,从整体出发,协调各要素,发挥合力。

然后,从灌输客体来看,灌输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有许多层次和类型。根据矛盾特殊性的规律,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事物总会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所以不能将他们看作一个有待填充的容器,而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切实地从灌输对象的精神需求出发。对于不同的灌输对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尊重对象的差异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灌输对象,引导他们激发自身的潜能,自觉接受熏陶。

再次,从灌输方法来看,每谈起灌输就会和“满堂灌”“填鸭式”联系起来。这都是灌输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恰当的运用导致的。“灌输”是一个中性词,不能简单理解为强行硬灌,要使灌输教育产生实效,就要注意灌输的技巧和方法。首先,采取有利于灌输对象接受的形式和方法,改进传统的灌输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介,采取暗示、渗透或者启发等各种非强制性的方法。其次,灌输理论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具体运用灌输的时候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坚持正面引导,做到以理服人。

最后,从過程规律来看,灌输理论还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即灌输要求要与灌输客体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灌输要求需要适当超越灌输对象目前基础,又不能高到个体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灌输要求与灌输对象的思想状况相互作用,辩证统一,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地不断发展。

灌输理论的提出是思想斗争的客观实际决定的,其实质就在于要不要科学社会主义,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不要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今天,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离不开灌输理论,灌输理论并没有过时。要发挥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须坚定灌输主体正确的理想信念,尊重灌输对象的差异性,创新作用主客体的灌输方法,遵循基本教育规律,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泰·德萨米.公有法典[M].黄建华,姜亚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9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12-09(01).

(责任编辑:陈 树)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