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高职教师均衡发展的问题、对策及案例剖析

2020-03-02万达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粤东西北地区珠三角

万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即表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职业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创新高职教师管理机制,加强高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全面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广东省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大省,近些年在职业教育改革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由于广东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不均衡,导致广东职业教育的不均衡不充分,体现在学校治理、人才培养、基础建设等多方面,师资作为具有主观性和流动性的关键要素,在当前不均衡的现状中其矛盾尤为突显。找出广东高职教育发展中师资不均衡的原因,提出对策,有助于解决我省高职教育不均衡不充分问题,提升粤东西北地区高校的整体实力,增强粤东西北地区高校服务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发展能力。

一、广东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一)现状

广东是我国第一经济大省, 2018年,广东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十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68%,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096元。其经济总量自1989年起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位,已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然而广东各地级市是全国发展最不均衡的。从区域看,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833%,粤东西北地区占167%。粤东西北地区共辖有12个地级市,其中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市;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市;粤北地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5市。粤东西北区域总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占广东全省70%,人口约占广东全省4447%。这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地级市甚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由此可见,粤东西北地区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广东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不均衡性特点。

(二)原因

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很多,既有地理环境、历史问题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发展模式、人才制度等主观方面的原因。

1.地理环境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都是珠三角地区承接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产业转移,这个地区也有地利优势。早期的企业都是在地势平坦的珠三角地区,利用了珠三角陆地交通便利、近海等优势。地理原因制约了交通发展,广东虽是交通大省,高速公路总量仅次于河南,但区域布局存在极度不平衡的问题。广东省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占全省面积近70%的粤东西北地区,交通设施严重滞后,高速公路只占全省的40%。

2.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

近几年的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虽然取得巨大增长,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中后期阶段,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不振,主要是对自身的发展优势认识不清,缺乏创新驱动,科技含量高的经济支柱发展不足,导致产业结构升级慢,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是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3.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的人才培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粤东西北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输出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不仅输出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助推珠三角地区成为“世界工厂”,而且很多高素质的粤东西北籍的大学生均在珠三角地区工作,这使得粤东西北地区成为人才净流出的大户。人力资本的缺乏阻碍了粤东西北地区的创新发展,不利于粤东西北地区的振兴大计。另外,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也相对短缺,在人才培养的源头上即存在一定弱势。

二、广东高职教育及教师发展的不均衡

(一)现状

广东作为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实现教育公平、提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广东高职教育在规模上为全国第一,其高职教育总体上有较大影响力,但广东高职教育在总体上呈现出区域之间相对不均衡的发展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广东高职院校布局与高职教育机会的区域性不均衡

截至2018年底,广东有高职院校88所,在校生规模为7591万人,在校生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珠三角学校有72所,在校生人数6576万人,地区总人口630099万人,高职院校数占全省高职院校的818%,其中广州48所,占全省高职院校的545%。粤东地区有4所,地区总人口173781万人;粤西地区有7所,地区总人口162008万人;粤北地区有5所,地区总人口168712万人。其中梅州、潮州无公办职业技术院校。广东省高职院校在区域分布上并不均衡,这种现状必然会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机会的均等,也会影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万人拥有高职在校生的人数是反映区域高职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该指标在各地区越接近,则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越均等,高职教育越公平。(见表1)

2.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高职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到2018年底为止,广东共有11 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立项院校,而这些高职学院也全部分布在珠三角城市,具体分布为:广州市 6 所,深圳市 2 所,佛山市1 所,中山市1 所,珠海市 1 所。广东省立项的省示范高职院校共计25所,具体分布为:广州市 16 所,佛山市 2 所,深圳市 1 所,中山市1 所,珠海市 1 所,东莞市 1 所,江门市 1 所,河源市 1 所,清遠市 1 所。

2019年,教育部认定优质高职院校,广东省14所优质高职院校全部在珠三角地区。教育部正准备立项建设的“双高”院校,其申报学校也均来自珠三角地区。(见表2)

3.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高职教师发展条件的不均衡

高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和实施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条件对一个学校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珠三角高职和粤东西北分别遴选一所高职院校师资进行相关指标项的比较,具体有学历比例、职称比例、双师型比例、有专利的专任教师比例、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数等主要反映教师队伍情况的指标项。(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对珠三角高职院校来说,粤东西北高职院校存在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高学历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师资职称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有专利的专任教师比例偏低、省级以上教学名师偏少等现象。

(二)原因

上文所述广东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高职教育发展不均衡外,还有诸如政策、学校治理等原因。

1.现行公办高职院校的财政政策差异造成的不均衡

公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投入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 学费收入”,公办高职院校从管理性质来看分为省属院校和地方院校,公办高职院校学费国家有相应规定,不可轻易变动,所以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即为财政拨款。省属高职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由省级财政拨付,省属高职学院能享受到广东省整体经济发展的优势,办学经费投入具有一定的保障,这类高职院校除少数在珠三角其他城市外,其他基本在广州。而地方高职学院办学经费主要由各地市财政拨付,基本上只能依靠本地的财政支持,所以,地方高职学院的办学经费因各地经济的差异而差别很大。上文已述,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对粤东西北地区的高职学院来说,由于目前的属地财政拨款制度除少数专项项目外(如创新强校项目),基本上得不到省级财政的资金投入,粤东西北高校的财政拨款水平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生均财政拨款仅为教育部规定标准的1/4。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目前财政拨款制度是导致高职教育区域不均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原因,这也必将长期影响高职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另外,近些年开展的国家示范(骨干)校建设、省示范校建设和正在实施的“双高”校建设这些工程对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引起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政策却忽略了对办学条件落后高职学院的扶持,珠三角地区高校由于各有较好的先天基础,能被评审为示范(骨干)校或“双高”校,从而获得大量的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剧区域间高职发展的不均衡。

2.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不均衡的原因

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支持不足,经济社会环境对人才缺少吸引力。政府对师资的培训经费不足,资金短缺,人才培训渠道不畅。从而更无法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落后,年青教师队伍难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和培养机制不完善,引进人才考核指标不切实际,人才引进后,学校往往只重视经费津贴的支持和职务职级的安排,忽视团队建设、相应科研条件的建设以及管理服务的跟进,导致引进人才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集中精力于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此外,对于引进人才的考核指标存在急功近利倾向,过度重视聘期科研成果考核,过于急功近利。高层次人才缺少发挥作用的平台,导致吸引力不足。高层次人才创业及家属安置存在困难多,人才引进难、流失易。缺乏优质中小学,引进人才子女难以享受优质教育服务。所在地文化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落后,现代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缺少技术转化和服务平台,就业创业环境差。

(三)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缩小区域办学条件的差距

政府应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优化资源配置,全面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职教育发展状况和需求,通过各种措施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区域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明确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支出比例,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对高职教育的稳定投入。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政府加大对高校建设教学行政用房、实习实训基地的用地和经费支持,支持高校加快学校硬件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经费来源,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高职教育领域建立帮扶合作共建机制,促进省内一流高职院校相关学科专业对接,对于相关高校在加强教学条件建设、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提升师资水平,激发粤东西北高职院校的发展活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立粤东西北地区高校人才引进专项和提供经费,重点支持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优势特色专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粤东西北地理位置、人口状况、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实行分类指导。根据当地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办学定位优先建设若干重点学科、优势专业、工作室等,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优化高层次人才机制。在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中,设立关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按要求聘用高层次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完善教学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大政策倾斜。对培养粤东西北地区青年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在教学科研成果评奖上给予倾斜。

3.深入分析个案,寻找破解问题的改革措施

粤东西北高职院校发展平衡既有个性问题,也是共性问题,深入剖析某个院校的具体问题,对于了解制约学校发展的机制障碍、政策壁垒、层次水平等诸多原因有积极的意义。用庖丁解牛的方法,细致分析某个院校在学校治理、教学管理、人事制度改革、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室建设、专业(群)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学生管理、质量保障等方方面面有关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厘清治理逻辑,针对粤东西北高职院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作深层次分析,挖掘院校存在的问题,方可确立改革发展的方向,优化管理方法,提出行之有效的针对性策略,進而寻找破解问题的改革措施。

猜你喜欢

粤东西北地区珠三角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北地区投资环境评价分析
寒露
七谈粤东民俗建筑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提升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
我的潮剧梦
粤东LNG浮仓项目市场分析
珠三角,2012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