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情智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020-03-02胡丰

文理导航 2020年6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胡丰

【摘 要】情智教育是教师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推动实现以情促智、以智启情,帮助学生协调身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多媒体为载体,用语言感染力,创设情景以促情智;以阅读引导字句品读,由文创境,合作探究以促情智等方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情智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改革

当前,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从根本上并未得到改变,小学生的个性在传统机械、呆板的课堂中逐渐被磨灭,而小学语文课堂往往也过于程式化,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之间也缺乏平等的交流,小学生的情智被严重束缚。但是,情智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性与实践性的重要表现,是小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智,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情智课堂是师生平等沟通、和谐民主的课堂,它更加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智慧。那么,创设小学语文情智课堂有哪些策略呢,下面,笔者将自己总结的经验与诸位同仁分享探讨。

一、以多媒体为载体,用语言感染力,创设情景以促情智

分环节进行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导入”环节。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开始,当前,好的导入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小学生性情喜动,个性凸显,但注意力也很难长期集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常来说,导入环节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轻松和谐的氛围。导入环节时间占有较短,但短时间内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智课堂情景。

其一,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情智情景。导入环节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往往学生在课间过于放纵,一上课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环节要以收心为上。虽然导入环节的时间很短,但又非常重要,教师要创建情智课堂,就必然需要情智导入。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能吸引学生尽快融入到情智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创设音乐情景渲染情智课堂。音乐是人类情感沟通最好媒介,好的音乐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触动学生的情感。在导入环节,创设音乐情景,不仅可以渲染情智情景,还能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七律长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播放《七律长征》的背景音乐,用音乐沟通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走进革命先烈长征的视界。借助这种豪放、悲壮的音乐情景,学生尽快进入《七律长征》的教学氛围中,当学到诗词内容时,内心中积蕴的情感被引发,教师则从旁引导,就會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三,激发学生想象力创设情智情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引导,专家在设定教材时,为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足以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充实,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就能让学生的想象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因此,教师要创建情智课堂,就必然要引发学生情和智,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语文的魅力所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情智发展服务。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的教学中,作者将自己充沛的感情融入到景物的创设中,教师则可以借助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用画的方式将作者所面对的景色展现出现,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进而理解诗人的真实情感,以达到情智教学的目的。

其实,优秀的中国诗词文化,非常重视“意象”的创设,只要教师引导的好,能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融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让学生还原诗歌情景,学生就会自觉地融入到情智情景中,进而实现以情促智、以智启情。

二、以阅读引导字句品读,由文创境,合作探究以促情智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文字的美就是在于中国最美的情感植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情智课堂,阅读是重要手段。在传统视域中,以文入情、以文入智是最常见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优美的字句进行精读,对这些文字蕴含的情感进行品味,并借此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语言的世界中将情和智融合贯穿阅读环节,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一,借助优秀传统名篇,通过咬文嚼字来品味情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的主线。虽然人教版教材没有专门的课文安排,教师可以引入《论语》通过语文品味来引导学生体会情智。咬文嚼字尽管是浅表层面对文字的理解,但教师要向更深处引导学生,将字词的含义“嚼”出来,尤其是古文中的一些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妙处可不是通过语言能表达的。如课外阅读《论语》中,在对“乐”和“说”的品读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大家说说这个乐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说又是什么意思呢”然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古文字典,接着进行展示,最后教师总结。教师在总结中,要将“悦”的字形加以剖析,进而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把握“乐”和“悦”的不同,“悦”是竖心旁是心理愉快,而“乐”则是表现在脸上的快乐,经过这样的品读,学生就能更好地体味到语言中的情感,提高情智教学的效率。

其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探“情”索“智”。著名语文教学家于漪指出,阅读是学生、老师、作家之间的一次心灵沟通,不能单纯的将阅读理解为单方面的,其本质是双向的交流谈话。因此,在阅读中与作者沟通“情智”,不能单纯的逐句讲解,这样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误解”。阅读其实就是学生探“情”索“智”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字表面,深入到作者情感,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层层深入,每一次探索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亡羊补牢》的教学中,虽然简短易懂,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接触古文寓言较少,古文基础薄弱,对于寓言中蕴含的“意义”理解较为困难,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中心思想呢,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这种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活了文本的“语言”真正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有了“语言”的交流,对于学生探“情”索“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三,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将“情智”与文本信息融会贯通。一篇好文章是需要“雕琢”的,能选入教材的文章,毋庸置疑是经过雕琢的,尽管可能会有一定的取舍,但文章整体是联系贯通的。正是这样,教师才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将“情智”与文本融汇贯通,进而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智”所在。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学中,对周恩来总理的成长经历,渲染了周总理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描述周总理爱国热情的词句标注出来,重点进行体会,仔细品读后,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责任使命感,进而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实现了以情促智、以智启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单晓明.多策并举,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7(20)

[2]张艳芳.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7(25)

[3]王相群.教学暗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17(21)

(江苏省邳州市经济开发区曲坊小学,江苏 徐州 221300)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