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陈拾遗体”到“五古正宗”

2020-03-01苏秋成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陈子昂接受

摘 要: 宋元时期对陈子昂五古的丰富内涵做了进一步的揭示。两宋时期,陈子昂五古从初唐一体上升到“唐古诗之祖”。元代中后期的诗论家在“正变观”的指导下对其五古继续推扬,并得到了选家的响应,确立了陈子昂以《感遇诗》为代表的五古作品的诗歌范式意义。在诗论家与选家的合力作用下,陈子昂“五古正宗”的诗史地位最终确立,并对明清时期对陈子昂五古的接受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陈子昂 五古 宋元时期 接受

学界对陈子昂五言古诗革新初唐诗风及其与初盛唐五古的关系已经讨论很多了a,而对陈子昂五古在宋元时期的接受情况讨论较少。陈子昂的古诗创作以《感遇三十八首》为代表的五古为主,宋元时期对陈子昂五古诗风的接受,除了沿袭前代诗论家的观点之外,还关涉宋元时期的诗学观念和学术思潮。此时期对陈子昂五古的接受突出表现在对陈子昂五古诗风丰富内涵的揭示以及对陈子昂“五古正宗”诗史地位的确立。

一、对陈子昂五古诗风丰富内涵的进一步揭示

从宋元时期对陈子昂五古的接受来看,其五古在诗歌风格上具有古味、词旨幽邃、格高和清美的诗美特征。宋元诗论家对陈子昂五古诗风的讨论,不单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趣味,更体现了诗论家本身的诗学观念和审美追求。

(一)风格古雅淡泊 两宋对陈子昂五古的接受较唐五代时期更加细致深入,宋人对陈诗的接受首先是在诗文革新的背景下展开。陈子昂五古的诗风特征是古雅,即“不以雕篆为工”b。姚铉以古雅的选录标准编撰《唐文粹》,选陈诗《送客》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酬晖上人夏日林泉见赠》《与东方左史修竹篇并序》 《鸳鸯篇》及《感遇三十八首》和《观玉篇并序》共44首,《唐文粹序》云:“有唐三百年,用文治天下。陈子昂起于庸蜀,始振风雅。”c足见姚铉对陈诗的青睐。欧阳修 《书梅圣俞稿后》 云:“盖诗者,乐之苗裔与!汉之苏、李,魏之曹、刘,得其正始。宋齐而下,得其浮淫流佚。唐之时,子昂、李、杜、沈、宋、王之徒,或得其淳古淡泊之聲,或得其舒和高畅之节,而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d也以淳古淡泊来品评陈子昂五古的诗歌风格。陈子昂五古古雅、淳古淡泊的诗风,恰好符合姚铉、欧阳修等人变革诗风的审美需求。

批评家们虽对陈子昂革新初唐诗风的文学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其五古在风格上仍属汉魏五言诗的支流,只是稍近于古。赵次公《杜工部草堂记》云:“唐自陈子昂、王摩诘沉涵醇隐稍为近古,而造之未深,其明教化者无闻焉。”e赵次公从儒家重教化的诗教传统出发,认为陈子昂等人的诗只是“稍为近古,而造之未深”,但他说陈子昂等人的诗很少有补教化,是不切实际的,陈诗虽有其幽奥之处,但也不乏揭露社会现实的诗作(如《感遇》 其三“苍苍丁零塞”即有对战争的反思,《感遇》其十九“圣人不利己”就是批判武则天佞佛、大兴土木)。朱弁《风月堂诗话》云:“唐初尚矜徐、庾风气,逮陈子昂始变;若老杜,则凛然欲方驾屈、宋而能允蹈之者,其余以诗名家,尚多有江左体制。”f宋人在“学杜注杜”的诗学思潮背景下,既肯定了陈子昂始变徐、庾之风的诗歌贡献,也指出了其五古诗风上的不足。

金元时期诗歌开始向汉魏诗和唐诗复归,在对五言古诗进行正本清源的过程中,该时期的诗论家经常视陈子昂五古为唐五古的重要代表。戴表元《蜜喻赠李元忠秀才》云:“诗,三四百年来,大抵并缘唐人数家:豁达者主乐天,精赡者主义山,刻苦者主阆仙,古澹者主子昂,整健者主许浑。”g可见,无论是古雅、淳古、古澹,还是批评陈子昂五古只是“稍近于古”,都可以视这样的“古澹” 风格为陈子昂五古的典型美学风貌。

(二)格调“清绝高远” 陈子昂五古诗风具有“清绝高远”“高雅”“高妙”的诗美特征。南宋刘克庄以摘录和全录的形式评骘陈子昂《感遇诗》,将其五古诗风作进一步阐释。其《诗话新集》卷一“陈拾遗”条云:“编诗自唐人,有‘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之句。余既以此四君子冠篇首,然以辈行岁月较之,则陈拾遗在四君子之上。《感遇》之作,虽朱文公命世大儒,亦澟然起敬。昔摘数联,今全录于此。”h

刘克庄以对陈子昂诗歌进行具体评点的方式来把握其五古诗风。《后村集》卷一百七十三:“如‘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如‘林居病时久,水木淡孤清。闲卧观物化,悠悠念群生。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如‘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如‘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如‘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皆蝉蜕翰墨畦迳,读之使人有眼空四海、神游八极之兴。”i从效果层面来说,《感遇诗》 能够给读者带来“眼空四海、神游八极”的体验,说明陈子昂冲淡飘逸的诗风受道家思想影响。

刘克庄还将陈诗之高妙作为评价其他诗人的标准。其评价独孤及 《观海篇》 云:“虽高雅,未及陈拾遗。然气魄雄浑,与岑参、高适相上下。”j刘克庄以高雅和雄浑论独孤及诗,认为其诗不如陈子昂诗之高雅。《后村集》卷九十八评《李后林诗》云:“唯后林诗如阳春花卉,红红白白,不以剪彩刻楮为巧。如大将于旗皷,堂堂正正,不以翘关挟辀为勇。……高妙者如陈子昂、朱晦翁之《感遇》。”! 1此处评李后林诗,也是以陈子昂《感遇诗》的高妙作为参照。

刘克庄以“格高”论陈子昂五古,并以之作为评判诗歌优劣的标准,与他对于南宋后期诗风颓弱的忧虑有关。南宋后期的诗坛江西诗派如强弩之末,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也如秋虫寒吟。此时提倡陈子昂斥退齐梁颓靡诗风的复古革新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三)以“清美”论陈诗 陈诗具有清美的特质。所谓“清美”,包含了陈子昂五古诗风清空、飘逸冲远的特点。朱熹《斋居感兴二十首序》云:“余读陈子昂《感遇诗》,爱其词旨幽邃,音节豪宕,非当世词人所及。如丹砂空靑,金膏水碧,虽近乏世用,而实物外难得自然之奇实也。欲效其体作十数篇,顾以思致平凡,笔力萎弱,竟不能就。然亦恨其不精于理,而自托于仙佛之间以为高也。”! 2朱熹注意到陈子昂“丹砂空靑,金膏水碧”的特点,对元代学者进一步辨析陈子昂五古的诗风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代诗论家更看重陈子昂五古“清美”的诗歌风格。如吴澄以“清气”论诗,认为陈子昂《感遇诗》在风格上具有“清”的特质。其《萧独清诗序》在朱熹的观点之上,进一步对陈子昂、李白古诗中的“清美”进行了阐释:“诗也者,乾坤清气所成也。屈子《离骚》《九歌》《九章》《远游》等作可追十五国风,何哉?盖其蝉蜕污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不滓,于楚俗为独清故也。陈拾遗《感遇》三十八,如丹砂空青,金膏水碧,超然为唐诗人第一。”! 3

吴澄以“清气”论陈诗,推陈子昂为唐诗人第一,这里“清”是一种诗美的体现,而且认为这种清美的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和《楚辞》。以“清气”“清逸”等有关诗歌清美的概念论诗,在元代似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除吴澄外,欧阳玄、袁桷也以清美论陈子昂古诗。欧阳玄《钤南道士欧阳宾实诗集序》云:“余曰:‘嵇叔夜、陈子昂、李太白为诗,识者谓其辞有飘摇凌云之气,盖道家者流之余风焉。道士学之,其为诗何以加?”! 4袁桷《书薛严二道士双清编》也说道:“余幼好读《黄庭》《真诰》二书,私谓学古调诗,当准其音节程度。后读陈子昂、李太白诸贤诗,飘飘然清逸冲远,纤言腐语,刊落俱尽。”! 5陈子昂古诗在风格上具有“清”的诗美特质,呈现出清逸冲远的美学风貌,应与其诗所蕴含的道家思想有关。

元代对陈子昂五古诗美特征的把握,一方面将其置于汉魏以来的五言诗史中进行考察,另一方面也从陈子昂五古的实际创作出发。陈子昂以《感遇诗》为代表的五古的内容和诗歌思想决定了陈子昂五古的主导风貌。

二、陈子昂五古与唐五古之关系

随着宋元时期对陈子昂五古诗风丰富内涵的揭示,宋元学者对陈子昂五古与唐五古关系的辨析也愈加深入。南宋后期,诗坛掀起了一股“尊唐抑宋”的诗学思潮,渐渐确立了陈子昂诗作为初唐一体的诗歌地位,并且最终升格为“唐古詩之祖”。

“陈拾遗体”作为初唐一体最早由严羽提出。《沧浪诗话·诗体》云:“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曹刘体、陶体、谢体、徐庾体、沈宋体、陈拾遗体、王杨卢骆体……”! 6严羽将“陈拾遗体”与初唐的“沈宋体”和“王杨卢骆体”同列,说明宋代诗论家在建构唐诗学理论时对陈子昂诗的独特性已具备了清晰的认知,陈子昂以其古雅淡泊的诗风和深邃的诗旨而有别于 “四杰”和“沈、宋”,故自成一体。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对唐代诗人如张九龄、李、杜、王、孟、高、岑、韦、柳等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宋元诗论家们对陈子昂五古的评论情况来看,陈子昂五古诗风的“古澹”和“清美”两种特质,尤其为后起诗人如李白、韦、柳等诗人所接受,以至于方回称其为“唐古诗之祖”! 7。

学界对李白的《古风》与陈子昂《感遇》诸诗在艺术手法和风格上的关系研究颇多! 8,但宋元时期诗论家的许多独到见解仍值得参考。《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云:“张以道问:‘太白五十篇《古风》不似他诗,如何?曰:‘太白五十篇《古风》是学陈子昂《感遇诗》,其间多有全用他句处。……‘《古风》两卷多效陈子昂,亦有全用其句处。”! 9这里就指出了李白对陈子昂古诗的接受。

韦、柳诗风与陈子昂五古的继承关系,最早为刘克庄所发明。《后村集》卷一七三云:“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澹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太白、韦、柳继出,皆自子昂发之。”@ 0《 后山集》卷一百八十三云:“唐人诗多流丽妩媚,有粉绘气,或以辨博名家,唯苏州继陈子昂、李翰林崛起,为一种清绝高远之言以矫之。”@ 1刘克庄也是这样以清绝高远来论韦、柳二人五古的。金代元好问《东坡诗雅引》从五言古体诗的发展,指出陈子昂五言古诗的风格特点云:“五言以来,六朝之谢、陶,唐之陈子昂、韦应物、柳子厚最为近风雅,自余多以杂体为之,诗之亡久矣!杂体愈备,则去风雅愈远。”@ 2认为陈子昂、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诗歌最近风雅。这些都体现了元好问趋向古雅的诗学观。

综上,陈子昂五古风格为李白、韦应物、柳宗元等人所接受,四人古诗在风格上具有相似性,姑且称作唐代五古的“古澹”一派,以“高雅清远”为主导风格。陈子昂五古为唐古诗之祖,对唐代五古诗风影响深远。

三、陈子昂“五古正宗”诗史地位的确立

两宋时期及金末元初对陈子昂五古诗风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揭示,推尊陈子昂为“唐古诗之祖”。元代诗论家进一步推扬陈子昂复古汉魏风雅的功绩,选家桴鼓相应地将陈子昂五古作品作为一种诗歌范式来选录。在诗论家和选家的合力作用下,陈子昂“五古正宗”的诗史地位最终确立。

元代诗论家在“正变”诗学观念的指导下,将陈子昂五古置于汉魏以来五言诗发展的传统中来考察其诗史地位,认为其五古于初唐之际复兴汉魏风雅有开拓之功。唐代皎然曾以“复多而变少”@ 3来批评陈子昂《感遇》诸诗的艺术局限性,认为其《感遇诗》不能媲美阮籍《咏怀》。至元代,诗论家们则以陈子昂五古“复多”为“正”,可见不同时期诗学观念对诗歌接受的影响。吴澄《皮照徳诗序》云:“ 《诗》亡而楚《骚》作,《骚》亡而汉五言作。讫于魏、晋,颜、谢以下,虽曰五言,而魏、晋之体已变。变而极于陈、隋,汉五言至是几亡。唐陈子昂变颜、谢以下,上复晋、魏、汉,而沈、宋之体别出。李、杜继之,因子昂而变,韩、柳因李、杜又变。”@ 4

他从诗歌因与革的角度,不仅指出魏晋以后五言“四变”,还肯定了陈子昂复兴汉魏风骨、革新初唐诗风的文学贡献。其《诗府骊珠序》云:“呜呼!言诗,《颂》 《雅》 《风》 《骚》 尚矣。汉、魏、晋五言讫于陶,其适也,颜、谢而下勿论。浸微浸灭,至唐陈子昂而中兴。”@ 5同样肯定了陈子昂五古复古风雅的中兴之功。傅若金更是对“犹正者多而变者少”的陈子昂五古进行了肯定,其《吟法玄微》云:“自《选》以上,皆纯乎正者,唐陈子昂、李太白、韦应物之诗犹正者多而变者少,杜子美、韩退之以来,则正变相半,体虽不如正体之自然,而音律乃人声之所同,对偶亦文势之所必然,有如子美近体,佳处前无古人,亦何恶于声律。”@ 6

诗论家们对陈子昂五古的推扬,使得以陈子昂五古为“正”成为当时论诗者的共识。在此诗学背景下,陈子昂以《感遇诗》为代表的五古在元代后期再一次进入选家们的视野,确立了其五古的诗歌范式意义。陈绎曾《文筌》将唐以前诗歌列为十二范式供学诗者学习,陈子昂五言古诗即为其中之一:“五言古诗 :十九首、汉乐府、建安、陶濳、陈子昂、李白、杜甫”@ 7,由此可见陈绎曾对陈子昂五言古诗的肯定。他还将《诗经》以来的诗歌分为十五体,其中盛唐诗以陈子昂为代表,“陈子昂初变齐、梁之弊,以理胜情,以气胜辞。祖《十九首》,宗郭景纯、陶渊明,故立意玄而造语精圆”,而且他还说崔颢、王昌龄、李、杜、孟浩然、高岑、刘长卿、“大历十才子”及韦应物“皆宗陈子昂以古意变齐、梁”。可见陈绎曾也是将陈子昂推为唐五古第一人的。

如果说陈绎曾还只是从诗法上为学诗者指明了学五古的路径,并肯定了陈子昂五古的价值所在,那么杨士弘《唐音》和刘履《风雅翼》对陈子昂《感遇诗》进行的选录,则进一步将陈子昂推尊为唐五古的正宗。

杨士弘将唐诗分为始音、正音和遗响三部分。“正音”部分选陈诗26首@ 8,分别为:《感遇诗》24首以及《鸳鸯篇》和《修竹篇》2首,也是以其五古为主。《唐音》将唐代诗歌分为初盛唐、中唐和晚唐对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初、盛、中、晚唐的分期有直接影响。宋元时期对陈子昂五古的接受对明清时期的选家和诗论家评价陈子昂五古产生了一定影响。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 正式将陈子昂列为“五古正宗”@ 9,李攀龙有“唐无五言古诗”# 0之说,二人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陈子昂五古的价值所在。

四、结语

宋元时期对陈子昂五古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对其诗风丰富内涵的揭示和其诗史地位的推扬。陈子昂五古诗风被赋予了诸如诗风古雅、格调“清绝高远”以及具有“清美”的诗美特质等新内涵。陈子昂五古的诗史地位也由初唐一体升格为“唐古诗之祖”,进而为唐诗“正音”,到最终确立其為唐“五古正宗”,成为五言古诗的重要范式。这一诗史地位的演进过程与宋元时期的诗学观念的演变密切相关,关涉诗论家和选家对陈子昂五古的批评和选录,并对明清时期对陈子昂五古的接受产生了重要影响。

a 张明非《论初唐五言古诗的演变》认为,陈子昂五古为初唐五古趋于成熟的第三个阶段;莫砺锋《论初盛唐的五言古诗》认为,陈子昂清楚齐梁诗风、恢复汉魏风骨,使得唐代的五言古诗得以健康发展,从而与五言今体双峰对峙,成为唐诗重要的样式之一;葛晓音《陈子昂与初唐五言诗古、律体调的界分——兼论明清诗论中的“唐无五古”说》 认为唐代五古经由陈子昂、宋之问之后,形成了不似汉魏古诗而“有其古诗”的独特风貌。

b 《唐文粹序》云:“止以古雅为名,不以雕篆为工,故侈言蔓辞,率皆不取。”

c〔 北宋〕 姚铉著:《唐文粹序》,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13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

d 〔北宋〕欧阳修撰,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048—1049页。

e 〔南宋〕赵次公:《杜工部草堂记》,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主编:《全宋诗》(第20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37页。

f 〔南宋〕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 (第3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943页。

g 〔元〕戴表元:《蜜喻赠李元忠秀才》,《剡源集》卷二十四),四部丛刊景明本。

hijk@ 0 @ 1〔南宋〕刘克庄撰,辛更儒校注:《刘克庄集笺校》,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957—6962页,第6691—6692页,第6869页,第4135页,第6691页—6692页,第6668页。

l 〔南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60—363页。

m 〔元〕 吴澄撰,萧独清诗序,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14册),凤凰出版社1999年版,第269页。

n 〔元〕 欧阳玄:《钤南道士欧阳宾实诗集序》,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14册),凤凰出版社1999年版,第440页。

o 〔元〕袁桷:《书薛严二道士双清编》,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23册),凤凰出版社1999年版,第386页。

p 〔南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54页。

q 方回《瀛奎律髓》卷一登览类评《度荆门望楚》云:“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近体之祖也。”

! 8 贾晋华《蜀文化与陈子昂李白》一文则对陈子昂《感遇》与李白《古风》在思想和风格上受到蜀地神仙道教思想、纵横思想和蜀地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见《唐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3辑。

s 〔南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323页。

@ 2 〔金〕元好问著,狄宝心校注:《元好问诗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2页。

@ 3 〔唐〕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7页。

@ 4 〔元〕吴澄撰,皮照徳诗序,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14册),凤凰出版社1999年版,第270页。

@ 5 〔元〕吴澄撰,诗府骊珠序,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14册),凤凰出版社1999年版,第269页。

@ 6 张健:《元代诗法校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2页。

@ 7〔元〕陈绎曾:《文筌》(不分卷),〔清〕李士棻家钞本。

@ 8 〔元〕杨士弘编次,〔明〕张震辑注,顾璘批点:《唐诗始音》,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7—93页。

@ 9 〔明〕 高棅编选:《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4页。

# 0 〔明〕李攀龙编:《选唐诗序·古今诗删》,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382册,第96页。

参考文献:

[1] 陈子昂撰.彭庆生注释.陈子昂诗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2] 陈子昂撰.彭庆生校注.陈子昂集校注[M].合肥:黄山书社,2015.

[3] 欧阳修撰.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 程遇孙编.成都文类.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5] 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M].上海/合肥: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 刘克庄撰.辛更儒校注.刘克庄集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11.

[7] 元好问著.狄宝心校注.元好问诗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8] 郝经.续后汉书.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9] 戴表元撰.蜜喻赠李元忠秀才.剡源集(卷二十四).四部丛刊景明本.

[10] 陈绎曾.文筌(不分卷).〔清〕李士棻家钞本.

[11] 杨士弘编次.张震辑注.顾璘批点.唐诗始音[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12] 高棅編选.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3] 刘熙载著.王气中笺注.艺概笺注[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14]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主编.全宋诗(第206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5] 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第3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6] 刘琳主编.全宋文[M].上海/合肥: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7]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M].南京:凤凰出版社,1999.

[18] 陈伯海主编.查清华,胡光波,徐连军,王顺贵,胡建次,张红撰写.唐诗学史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19] 张健.元代诗法校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 者: 苏秋成,广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隋唐五代文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陈子昂接受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摔琴扬名
陈子昂: 有实力,更要有机会
陈子昂毁琴成名
怀才不遇陈子昂
陈子昂摔琴传诗
大学生接受小说文本的实用倾向及应对策略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能“接受”加班这件事?
文学可以定义吗?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