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县域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实践与思考
——以湖南省芷江县为例

2020-03-01田金鑫

经济视野 2020年17期
关键词:芷江复产小微

文| 田金鑫

芷江县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实践经验

多方联动,搭建平台实现精准对接。

疫情期间,辖内政银企各方合作更加紧密,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银行与企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减少银企信息的不对称,为辖内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金融支持。截止2020年3月末,芷江县各银行机构通过政银企合作项目洽谈会、走访小微企业园区开展“暖春行动”等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送去金融温暖。通过平台对接,辖内各银行机构与19家企业签署了融资意向协议11.83亿元。

借力政策,真金白银增加投贷总量

疫情发生以来,辖内各银行机构充分运用人民银行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的优惠政策,发挥央行资金精准滴灌作用,对辖内抗疫企业提供利率优惠政策支持、对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低成本、普惠性资金支持,以真金白银筑牢县域经济恢复发展的压舱石。2020年一季度,辖内金融系统共发放贷款9.26亿元,其中发放中小微民营企业贷款3.3亿元。

开辟通道,简化流程让企业“少跑腿”

在防疫的特殊时期,辖内各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开辟抗疫融资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简化审批流程,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极大地缩短了企业获贷时间,为企业进一步恢复产能送去了“及时雨”。例如芷江县工商银行仅用2天时间投放到位辖内某小微企业的线下抗疫贷款。

创新产品,线上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为支持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渡过难关,芷江辖内各银行机构积极创新线上产品,为企业提供非接触、便捷式的金融服务,线上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例如芷江农行通过药商e贷、微捷贷等,芷江建行通过云义贷、金湘通快贷等线上产品支持普惠金融客户群。

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制约因素

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犹在,金融普惠性支持仍受制约

在疫情期间,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透明是造成银行不能顺利为民营小微企业放贷的主要原因。

企业方面,主要体现在部分民营小微企业信用意识不足,信息真实性弱,在银企信息传导过程中较易出现信息不充分和信息失真的风险。企业主因自身素质的限制,缺乏企业系统、完整的信用建设意识,在经营上多采用非正规的粗放式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欠规范,以致于在申请贷款时无法提供全面真实的反映其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和可以评估其风险水平的信用信息。

银行方面,由于整体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在疫情期间,各银行机构难以通过有效的渠道平台收集和甄别申贷企业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等有效信息,无法核实企业的销售收入以及真实的经营情况。对申贷企业信用濒临透支与生产恢复的未知,导致了银行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更为谨慎,无法给部分条件不过硬的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申贷企业抵质押担保不足,融资最后一公里较难突破

企业抵质押物不足仍然是制约金融有力支持的重要因素,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突破瓶颈犹在。

企业方面,疫情发生以来,存量受困信贷客户能够得到银行有力的信贷政策和资金倾斜,但是首贷客户,特别是部分刚起步的小微企业,因其没有成熟的生产线、相关的经营土地也是租赁的,还无法提供有效的固定资产或其他作为抵质押物,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较难在银行申请得到贷款。

银行方面,除防控新冠肺炎重点企业外,银行对小微企业的申贷条件等并未较之前有所放松。小微企业如不满足信用类贷款条件,或者信用类贷款无法满足其发展融资需求,还是需要提供相关抵押物或者由担保公司提供保证等方式增信。

县域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发挥支持复工复产作用有限

疫情发生以来,芷江的县域融资担保体系在发挥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上作用有限。目前,芷江并没有自己的县域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辖内各银行合作的两家担保机构均在省会城市长沙,为湖南农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这两家担保公司,仅有省农担在县里设立了办事处,发生业务等还是要直接对接长沙,耗时相对较长、流程相对复杂。

法人金融机构线上起步晚,科技赋能不足过度依赖线下

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虽然在“雪上加霜”的小微企业以及县域三农领域客户复工复产、春耕备耕的主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次新冠疫情让其充分暴露了科技金融的短板,在线上远程办公、线上业务营销、线上业务办理等方面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差距还较大。例如芷江辖内的农商行目前仅能线上预约申请贷款、线下放款,村镇银行暂未推出线上金融产品。

相关建议

搭建政银企普惠性金融服务平台

通过搭建政银企普惠性金融服务平台,打破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僵局,实现数据信息、扶持政策、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共享与传递,推动金融更加有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因此建议政府部门、人民银行要加快牵头建立地区性普惠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平台除了收录小微企业的全量名单、融资诉求外,还应涵盖小微企业财务、信用、企业民间融资情况、纳税等信息供银行机构查询,以及政府、银行的扶持政策等供企业学习,改变之前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信息要素不够全面、信息获取不够及时等平台建设上的短板。

建立地区性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

地区性信用担保体系在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的地区性信用担保体系能够为抵押物缺乏的民营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有助于解决企业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融资难的问题。

同时,完善的地区性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承担部分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有助于解决银行风险容忍度的问题。因此,建议加快推进地区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一是政府发挥牵头作用,指导当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加大财政资源投入和引导、推动社会资源进入。二是加强融资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的对接交流,差异性地扩大担保范围和业务合作范围,并进一步建立完善双方的风险分担机制,协调好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

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能有效促进银行业机构信贷投放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一是政府部门尽快出台针对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的信贷风险补偿政策,从而推动银行降低对小微企业抵押物要求的门槛。二是政府部门指导建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分担机制,对辖内各银行为符合条件的民营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所产生的超过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净损失进行政策补偿,例如成立银行信贷风险补偿财政专项资金池,由资金池给予相应的风险损失补偿。

加快科技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

金融机构要在严守底线的前提下勇敢地按下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加速键,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金融有力支持复工复产。一是要加快金融科技与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在银行各项业务场景中创新非接触金融服务方式,加码线上布局,不断提高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二是要构建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生态系统。三是金融科技赋能、推进产品创新拓展普惠金融手段。金融机构可运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辖内的企业、个人的信息进行搜集、量化及科学定性分析,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芷江复产小微
小微课大应用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难忘芷江红
战疫情 奋力前行 复工复产 再续新篇(一)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小微企业借款人
芷江受降纪念坊有感(外四首)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