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收入准则下会税差异分析及风险规避探讨

2020-03-01刘卫锋

经济视野 2020年17期
关键词:税法会计准则纳税

文| 刘卫锋

新收入准则的颁布改进了原有的财务税收模式,但由于我国税法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出现了会税差异问题。因此,对于新收入准则下的会税差异分析以及风险规避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新收入准则与会税差异

会计最重要的作用是履行纳税义务,保障各方利益和收入的准确性。在2014年6月,国际会计理事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国际财务报告的联合文件。

为紧跟时代发展,保证我国财务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相关部门于2017年制定了新的收入准则,并规定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对采用国际财务编制标注或企业会计准则的境内外上市企业实施相关收入准则;同时,对相关处理流程、使用范围、确认标准以及收入实现时点进行调整与完善,以促进新收入准则在国内的稳定发展。

基于国内的实际情况,我国在制定新收入准则的同时,相关税法中关于应税收入的条件和确认时点没有进行相应的修订;国内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的财税分离的方式,并根据2006年发布的收入准则确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国内的部分企业仍将会计利润为锚定基准,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但新收入准则扩大了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增加了企业相关风险。因此,深入探究新收入准则的变动,分析基于新收入准则的会税差异,能够有效避免企业的涉税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新收入准则的会税差异分析

1.价格分摊。新收入准则导致相应的会计准则出现变动,提升了使用范围与确认流程的严谨性与规范性。新收入准则的持续推进,使得合同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同条款中各项约定涉及到的销售内容是否存在约定折扣、能否直接观察以及是否可变对价等关系到企业的实际会计税额以及交易价格。随着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的逐步扩大,企业如果不及时地开展精确的纳税调整会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风险。通常在企业合同中转移控制权的同时,分摊约定价格,确认收入,披露合约的履行情况。新收入准则的发布能够有效帮助相关从业人员制定财务报告,依照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企业的实际营运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规划与决策方案,提升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不同类型的合约内容会出现不同的价格分摊情况,引发不同会税差异;基于此,企业需要充分依照合同内容、会计准则以及税法条例,调整纳税额度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进而有效避免因交易价格分摊引发的相应风险。

2.特定交易。新收入准则对于特点的交易内容,例如销售退款、客户额外购买权等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与规定。税法与收入准则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但是,国内的相关税法未能随着新收入准则的发布,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修订。税法与收入准则间的差异逐渐加大,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会税问题。比如,新收入准则对于销售退回条款,明确会计需先依照客户的诚信状况和过往经验评估退货概率,然后方可确认收入。在会计初级阶段,借助负债预测的方式确认企业的主营收入,依照退货情况统计主营业务成本与应收退货成本;在会计后期,评估未来一段时期的销售退回概率,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不同于新收入准则的处理方式,税法需要依照确定性原则将企业相关运营期间内的所得收入纳入应纳税额度范围;对于实际出现的退回情况,借助增值税发票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相应的调整。与税法的处理原则相比,新收入准则更为贴近企业的实际营运情况与业务流程,进而有效避免因特定交易未能及准确、及时地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引发的相应风险。

基于新收入准则的风险规避策略

1.明确收入实现节点。为遵守国家税法,提升企业自身的潜在价值,企业需要准时履行自身的纳税义务。企业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及时地履行自身的纳税义务,及时明确涉税事项的损失以及应税收入,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企业营运的应纳税额度。相较于当前的实际状况,我国大多数企业主要使用综合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方法,为更好地控制各地区税源并有效提升征管税率,国内各地区企业主要依循权责发生制以及实际重于形式的原则。此外,综合征收制度会严重阻碍企业开展资源申请、投标政府采购、签订合同等活动的正常发展。新收入准则为与税法对事项发生点要求进行区分,通过控制权转移来衡量企业的收入确定。基于此,为保障企业的长久发展,需要对会计准则与相关税法进行充分的了解,对纳税时间与会计收入时点进行充分比较,借助对两者差异的有效协调避免相应风险,进而保障双方利益。

2.构建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随着新收入准则的持续推进,据相关的数据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会税差异导致的涉税风险与企业合同的实际履行状况相关。新收入准则的发布能够有效帮助相关从业人员制定财务报告,依照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企业的实际营运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规划与决策方案,提升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企业合同是对各参与方的见证与约束,能够帮助会计从业人员细致地了解合同履行情况,明确各方面信息,充分发挥合同的重要性。因此,企业需要构建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企业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能,掌握合同履行的实时进度,有效避免企业的涉税风险,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新收入准则能够有效增强企业对合同的控制、避免涉税风险、协调会税差异、掌握合同的履行状况。在双方制定相关合同时,企业应委派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明确相关产品的交易价格,依照不同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规定相应的资金结算方式;委派专业人员实时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针对合同的实际进程,展开相应的优化与调整;企业相关部门应结合合同的实际进程制定相应的统计表,统计合同履行的义务时点、交易价格、责任与义务、签订日期、起止时间;由企业的财务部门与管理层结合合同的实际进程进行核对,并依照相关税法调整企业的应纳税额。

3.协调收入确认的差异。依照相关规定,企业缴纳税收时,应严格依照税法计算自身的应纳税额度。具体计算方法为,企业在扣除前期亏损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在税收年度获得的资金余额。企业开展经营项目的确认与计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纳税水平,项目核算的精准性会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与企业纳税义务的履行。深入探究新收入准则的变动,分析基于新收入准则的会税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协调,能够有效避免企业的涉税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准确计算相关项目能够有效防止不确定因素引发的危害,保障国家税收的稳定性。新收入准则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更为谨慎地开展业务核算工作。因此,一旦税法界定与会计准则出现差异,即使对于相同经济行为也会出现差异性处理方式。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颁布的新收入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各方利益。但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税法没有随着新收入准则的推进进行相应的修订与调整,引发了会税差异,导致企业出现相应的风险。因此,企业应明确收入实现节点,构建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协调收入确认的差异,进而规避涉税风险。

猜你喜欢

税法会计准则纳税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期限是否可以自由选择?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