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制造业科技创新探究

2020-03-01钟敬强吴凯欣曾一帆

江苏商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粤港澳广东制造业

钟敬强,吴凯欣,曾一帆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510850)

一、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广东工业增加值对广东区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有18个年份超过50%。近年来,广东的制造业体系不断变革,主导行业由纺织服务、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传统行业向电子信息、电器、汽车等高技术、高水平、高利润的行业转变,工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基本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据统计①,广东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3%,先进制造业占比达到55.0%。广东制造业的重心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并以珠三角为发展引擎,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逐渐构成了珠三角核心区、北部生态发展区、沿海经济带的新格局。

(二)发展环境

广东制造业发展得到政府与投资商的较大支持。2017年,广东出台“实体经济十条”②,支持制造业发展。2018年9月,广东发布了《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③,其中包括了社保、用地、技改等10方面61项具体政策点,预计可为制造业企业直接降低超过2000亿成本。“十二五”期间,省政府招商引资,投入4000亿助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另外,广东省的营销环境也在不断优化,成立了广东省信用联合奖惩小组,全省推进奖惩试点工作,有效地为制造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发展方向

2019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年,也是5G技术商用的元年。接下来,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在区域上必将会与港澳两地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构建一体化的产业结构,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制造业大湾区。在途径上必将结合5G技术,以5G+智能制造推动广东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据艾媒咨询分析,5G+AI将撬动万亿级产业链市场。5G+制造业的结合,前途无量。

二、广东省制造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广东省制造业吸收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劳动力科技水平不足,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与开发起消极作用;广东传统制造业虽然发展迅速,规模大,但大部分产品附加值低。如今,广东产业下行压力较大,据统计,2015年以来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增加值占GDP、制造业产值与增加值的比重均呈下降态势。相比2012年,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占GDP和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1.72和1.9个百分点。制造产业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逐渐引起人们重视。2017年,广东省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3.5%,而发达国家工业增加值率普遍在35%~40%④,反映我省制造业投入产出效果不高、企业附加值不高。

(二)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首先,广东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地区以及产业比重不平衡。广东传统优势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枝独秀,而其他地区发展缓慢,且珠三角地区内优势产业也是重工业为主。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目前,河源重工业占72.6%;2017年河源轻工业增加值87.27亿元,增长2.9%;重工业增加值233.07亿元,增长3.2%。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而高技术制造业产值比重仅为20.5%⑤,这反映出河源市传统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比例不均衡,产业布局不合理。对创新驱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不足,传统制造业公司除实力强大的以外,创新研发投入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目前广东省内由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仅占比30%。

(三)产业创新发展环境需要改善

政府提供的支持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合适的政策、制度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因为粤港澳大湾区政策还在试验阶段,见效慢,除了局部试点外,大多数制造企业不会很愿意走出营造好的安乐地域,高层人员思想的局限也让他们不会轻易进行改造。政府由于政绩等各方面原因会容易忽视制造业科技创新,而企业之间也不重视信息沟通。

(四)产业协作与人才有待加强

在协作方面,广东制造业也有不足之处,企业间没有形成良好、有效的配合。企业差距大,龙头企业没有发挥好带动作用。科技创新人才缺乏,虽然粤港澳大湾区提出创新,提出人才建设,但落实还需要各方协调努力。具有自己创新研发能力的企业很少,产业的人才抢夺激烈,制造业缺乏吸引人才的关键点。

三、广东省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意义

(一)制造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时常有媒体消息,传统的制造业生产后,乱排放未经处理的化学物质到空气、水域等公共地方污染环境,导致大众对于传统的一些重污染制造业非常排斥。现在国家大力支持对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发展,鼓励制造业进行结构调整,实施技术集成,可以促进制造行业的发展。若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自主创新,将会帮助企业降低排污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使得制造业能够以绿色低碳的概念去生产制造,这将会使我国制造业生产技术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成为全世界制造业绿色生产的楷模。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意味着制造业的发展品质、价值、成本都将不同于往日。制造业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设计,不仅能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多变性等,还能有助于我国制造业的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二)制造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竞争力

改革开放让“中国造”风靡全球,但也被西方世界诟病为“质低价廉”。在2019年的“中国制造2025与推进结构性改革”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中国企业依靠规模优势的“中国造”之路已经行不通,国民与时代都呼唤中国企业创造属于我们的“中国牌”来重新让全世界认识我们。要建设制造强国,必须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唯有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才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制造业的繁荣强大,不但可以支撑国家繁荣,还将提升我国产品的竞争力,让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对我国产品进行全新的审视。

四、促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促进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向来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强国”,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转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制造业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我们要积极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当前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绿色环保升级,粗放型经济要向集约型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样可以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争当领头弄潮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投入

当前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育理念不够新,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科学性,课程体系内容过于“标准化,缺乏特色”等问题⑥。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投资力度,在相关政府优惠上有一定的倾斜扶持力度,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引导工作。学校的发展定位要系统化、多元化、专业化、信息化。注重产学研、校企合作等项目的开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生和具体实践平台搭建一座座连接桥梁。

(三)设立完善的采购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对制造业企业而言,采购费用占据公司费用的绝大部分,采购职能也是影响很多企业成功和盈利的关键因素。良好的采购战略会产生明显的回报利润,在几年内给企业带来5%~20%的毛利润,帮助企业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和推动企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创新。但是当前的高校中开设采购管理课程的屈指可数,专业的采购人才培养令人担忧。在一些物流专业的实际教学中使用到的教材对于专业采购涉及的程度较浅,大多是了解采购一般性、基础性的知识。我们建议建立完善全面的采购管理学科机制培养体系;学习和吸收外国成型、成熟的采购管理经验;注重专业采购师资的引入和发展;注重提高采购专业学生的实地实践参与度;实训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结合这些情况开展相应的采购管理课程设计。

(四)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制造业要面向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制造

当前全球的制造产业正从传统生产迈向绿色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资力度和扶持力度,给予制造业创新充分的支持和引导。创建经济实用型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技术提供商和相应的技术服务公司。各制造业企业也要积极地响应和行动起来,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来为制造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五)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庄子》有言,“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说明:“将一项技能不停地重复,就可以做到极致”。庖丁解牛所展现出的敬业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当今所有制造业学习。工匠精神涵盖了敬业、专注、创新、精益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品质在当今浮躁、追求“短、平、快”的社会尤为宝贵。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要迈向高质量、高精尖领域,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工匠精神要求制造业企业对工作认真执着,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注重生产线和价值链上的每一处细微之处,全力以赴地打造高质量、高层次产品。

(六)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连带作用,强化区域合作

粤港澳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强强联手,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同步创新;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地区的制造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将会得到强有力的支撑和新鲜的血液注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发展机遇,深化内地和港澳的合作,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极具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研究工程项目,推动制造业产业转型发展,优化供应链运营流程;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培育面世;培育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

(七)关注5G技术的发展

当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战略性技术的前瞻性部署也在加强落实:启动后5G和6G前期技术研究,加快布局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等先导领域⑦。制造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发展大势,5G技术下数据传输率急速提高、减少了信息数据的延迟,有利于节约能源和成本,扩大系统容量并进行较大规模的设备系统连接。制造业要整合淘汰落后的技术手段,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为自己打造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注释:

①王丽莹,陈丽芬,周媛媛.风雨历程辉煌成就——改革开放40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R].广东:综合统计处,2019.

②中文科技期刊.广东出台力度空前的“实体经济十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EB/OL].http://www.cqvip.com/QK/97424X/201718/673254972.html,2017.8.30.

③亿欧.广东省政府助力制造业再发力!十项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支持实体经济[EB/OL].https://www.iyiou.com/p/81058.html,2018.09.11.

④刘佳宁,汪子枭.广东传统优势产业再创新优势的相关思考[J].新经济,2019,(05):28-33.

⑤吕春燕.基于创新驱动的河源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广东经济,2019,(02):89-92.

⑥姚瑶.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9,(3):1-6.

⑦程红.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EB/OL].http://www.smehs.cn/guonei/117821.html.2019.06.

猜你喜欢

粤港澳广东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舆情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