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挥国家审计防范金融风险作用的路径研究

2020-03-01

江苏商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机构监管

金 迪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211815)

一、引言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国家重要决策,防控金融风险更是重中之重。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被放到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因此,实现金融的活和稳,是当前做好经济工作的关键。刘家德(2018)提出做好防控风险是落实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政治责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同时做好风险防控是顺应金融监管导向的必然要求①。自2012年以来,国家监管机构相继放松了保险、券商、基金等资产管理监管限制。然而在放松监管的环境下,一些资产管理机构逐渐演变为影子银行产品渠道,商业银行资金利用这些渠道追逐高收益资产。在期限差价推动下,商业银行必须通过银行间存款和同业存款等短期债务处理到期日为3~5年的资产,期限错配严重。根据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债券市场杠杆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债券市场往往通过债券质押回购加杠杆,债市降杠杆压力很大。较高的债市杠杆水平,使得部分银行资金面脆弱,发展受到限制。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是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陈方程(2019)总结目前金融行业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环境风险、决策风险、行业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②。金融风险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有效识别金融风险十分重要。同时,在识别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发挥金融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促使金融监管部门更好履行监管职责,帮助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推动金融产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整理已有文献,分析现阶段国内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并从金融审计角度来探索防范控制金融风险的相关路径。

二、文献综述

张晓、李敏华、郑军锐(2015)分析提出,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经济转型要求加快化解过剩产能而产生;经济减速影响中小企业经营;银行信托将大量资金投给房地产行业产生的断供风险;互联网借贷风险等。他们提出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作用,包括:政府的干预和调控有利于减少金融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金融不稳定的情况,提高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金融审计能够促进金融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国家审计有利于满足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③。任纪元(2018)分析国内金融市场风险主要为传统金融风险,传统金融风险为金融机构中普遍存在的运营风险,此外还有互联网金融中的特有风险,如法律风险、监管风险、信息风险等。郑石桥(2019)认为,政府审计机关应开展对金融监管部门职责履行情况的审计,同时将维护金融安全纳入审计内容,促使其更好地履行金融监管职责,实现防范金融风险目标,维护金融市场稳定④。许杰慧(2016)在金融稳定视角下提出,现阶段金融审计很少对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绩效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由于金融监管体系存在重复监管和监管漏洞等情况,金融审计及金融监管都无法取得充分的监督效果。因此,国家审计应通过构建金融审计指标体系、突出金融监管的绩效审计、拓宽金融审计监管范畴等途径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目标⑤。张琴(2016)认为,审计机关应当将新兴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纳入审计范围,同时注重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此外,审计机关还应将培养金融审计人员计算机、法律等综合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来弥补审计人员缺乏专业能力的现象。葛玉峰(2015)提出金融审计的监管应向事前事中转变,改变滞后的监管模式,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制度审查中分析判断可能出现重大风险的环节,给出整改意见。其次,金融审计工作应做到高压和严打,对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不仅查深查透,还要追踪处罚落实情况⑥。庞加兰(2017)认为,在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应注重审计机关主体职能发挥,做到监督和管控,同时还应与内审结合,加强金融机构内部防控,提高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此外,金融审计应与金融监管分工,确定金融审计目标和内容,避免因“一行三会”管控机制而造成监管漏洞或重复监督⑦。

三、金融审计在防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

(一)能客观履行审计职能,独立性强

由于国家审计机关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其执行的金融审计并不直接对金融风险负责,因此得到的审计结论相对客观公正,促使其从深层次反映金融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建议。

(二)立足于行业整体做出风险预警和识别,具有宏观性、全面性

由于金融审计的对象为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因此,相对于监督范围局限于金融市场和金融单位的金融监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组织的金融审计不仅在微观层面对金融企业开展审计,更能立足于行业整体,从宏观角度对金融监管机构开展审计。通过审计,对各项金融风险做出预警,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探寻金融行业体制机制缺陷,提出完善建议。

(三)对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业进行再监督

金融监管体系的更新往往赶不上金融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得金融行业中违规经营,钻法律漏洞的现象不断攀升。同时,由于金融监管机构人力与技术有限,无法保证其监管成效。因此,加强金融审计,可以有效防范风险。

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普遍存在于金融运行中,有金融活动则必然存在金融风险。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除运营风险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法律风险

经济新常态下,由于金融监管放松和各种金融创新的出现,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活动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法律法规并未完善,导致这些金融活动无章可循,市场秩序混乱。如依托于互联网出现的金融衍生品缺乏相应的金融监管制度,以至于金融市场违规经营、钻法律漏洞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监管风险

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依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市场、保险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督,但由于监管资源有限,监管机构往往重点关注金融机构的合规性检查,从而缺乏对存在金融风险的其他环节的监督。此外,由于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规定跟不上一些新型金融活动的发展,使得金融监管机构在评估和监管其经济活动时受到阻碍。

(三)信息风险

在金融行业中,信息风险尤为常见。以互联网金融为例,在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上信贷业务被开发。在贷款业务中,信用是关键要素,然而网上信贷业务的特征即高效率和便利,省略了人工审核和抵押等程序,则贷款人的信息真实性和信用难以得到保证。当前,信用风险高的个人通过虚假信息申请信贷这一现象十分普遍,借款方难以收回成本,这就是新形态金融活动带来的信息风险。此外,由于大部分金融企业的加密技术还不够成熟,数据库和通信网络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这就容易带来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进而被违法滥用。

(四)技术风险

传统金融行业通过商业银行交易,一般在线下拥有非常独立的通信网络,企业信息相对安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大部分金融企业需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因此金融行业的大部分信息在网上都是公开透明的,一旦企业防火墙或其他加密技术被攻破,其数据库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使企业遭受损失,对金融行业也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五、国家审计防范主要金融风险的路径

(一)加强对金融监管机构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

由于金融审计的职能是监督“一行三会”职能履行情况,因此金融审计应重视绩效审计,重点关注金融监管机构防控金融风险的制度设计及执行效果、审查地方政府对相关非金融机构的管理以及打击违法金融活动的力度,并利用监管数据分析监管效果。对金融监管机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对发现的金融监管机构领导人员渎职行为深入跟踪调查并移交处理、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二)提升金融审计覆盖广度、深度,防控金融风险

由于金融产品、衍生工具、交易方式和平台等方面的不断创新,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对金融业所有存在重大金融风险隐患的环节进行监督。因此,金融审计应当拓宽业务范围,在评估金融监管机构责任履行情况的基础上,关注金融创新领域,建立新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识别隐藏的重大金融风险,并提出整改意见。随着金融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务不再仅仅是金融行业的内部往来,而是出现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象,金融行业原有的交易制度体系和监管体系不再满足金融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审计不仅要强化传统金融业务审计,还要拓宽金融审计业务范围。例如,利用风险导向审计关注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执行情况。其中政府审计机关应重点关注涉及外资业务的金融审计内容。此外,政府审计机关还应扩大监督范围,将区域延伸到非银行、证券、保险等国有金融机构和证券机构,将金融审计对象拓展到跨市场乃至跨行业经营的金融产业业务,充分发挥金融审计的全面性特征。审计机关还应进一步提高金融审计的预警作用,尤其是对创新性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等金融监管机构难以覆盖的薄弱环节进行审计预警,促进维护金融安全,更好地发挥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三)加强国家审计与金融监管分工协作

金融审计的主要职能应定位于对有关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再监督。根据往年的金融审计结果公告,可知大部分的金融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侧重于银行机构、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非银行、证券、保险的国有金融机构和证券机构成了金融监管和国家审计中的真空地带。可见,金融监管存在一些盲区,其中存在着大量隐藏的影响经济安全的金融风险。同时,由于当前金融行业处于强监管状态,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行业的总体情况和新趋势都很了解,审计机关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以金融监管机构为依托,对区域金融发展进行有效监督,利用监管数据快速准确地把握风险点。其次,国家审计应立足整体,对金融监管机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对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进行再监督,将“三位一体”的金融改革机制落到实处,坚持横向、纵向审计监督的融合。

(四)加强三方审计协作,扬长避短

由于现代国家审计发展历程较短,审计人才的培养以及审计方法和技术的更新较慢,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金融产业的需要。因此,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协作。注册会计师审计对象范围广,同时已有的审计案例和审计方法十分丰富,双方合作有利于促进国家审计的技术革新,注册会计师不仅在对银行机构进行审计方面有良好专业素养,在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审计也更具有优势,有利于帮助政府审计机关更全面地识别新的金融风险,并提出整改建议。其次,由于内部审计对金融机构业务和经营情况了解透彻,审计机关人员需加强与内审的沟通协调,以发现机构内部控制缺陷或业务环节缺陷导致的风险点。

(五)关注区域性和跨区域金融风险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和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呈现出区域性的不平衡发展。由于区域宏观经济状况对区域金融产业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将进一步增多,金融审计和金融监管部门应针对区域经济环境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和监管体系。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金融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创新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区域间的相互联动性和自我传播性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因此,关注区域性和跨区域金融风险,并研究相应的金融风险预警和监管体系是金融审计促进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路径。

(六)利用创新性技术寻找潜在的未知金融风险

审计机关应继续加强对资本市场的审计监督和监管部门的审计评估,利用大数据等创新性审计技术寻找潜在的未知金融风险。金融审计首先要针对不同的风险点研究创新型审计方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由于金融产业中计算机软件和系统的普遍使用,审计人员要学会充分运用信息审计技术,利用金融机构的通信网络实现远程监督,这要求审计人员需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技能,学会运用数据库软件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培养综合性素质,通过计算机技术发现审计疑点,促进金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中,寻找金融风险点,需要审计人员增强数据分析能力,根据不同的金融业务操作模式分类归纳金融活动产生的资金流,高效识别风险隐藏点。这有助于审计机关快速寻找出有效的审计信息,提高信息整合和分析的精确度,并提高审计效率。同时,采用创新性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数据分析,利用金融数据库进行关联性分析,有助于审计机关更全面地发现潜在的金融风险,不仅提高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在项目结束后,其数据分析成果能够继续保存,为审计人员的后续金融审计工作开展做出积累。

六、总结

根据中央对2019年的经济工作要求,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是新的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防范重大风险的重点内容是防控金融风险。现阶段要做到金融风险识别预警,并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家审计应使用其金融监督权,审查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制度设计和执行效果,审查地方政府对相关非金融机构的管理以及打击违法金融活动的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其宏观性和全面性特点,关注区域性和跨区域金融风险。此外,国家审计应与金融监管部门合理分工,避免重复监督,节约审计资源,并发挥其指导性作用。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协作,从多个角度发现并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最终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打赢三大攻坚战、实现百年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注释:

①刘家德.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8,(12):23-24.

②陈方程.金融管理中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EB/OL].中国商论,2019,(02):72-73[2019-02-25].https://doi.org/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02.072.

③张晓,李敏华,郑军锐.审计在维护金融稳定性中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7):155-156.

④郑石桥.论金融审计内容[J].财会月刊,2019,(03):110-115.

⑤许杰慧,陈晨,任爱华.国家审计维护金融稳定的实现途径研究[J].时代金融,2016,(05):105-106.

⑥葛玉峰.金融审计与金融风险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6):201-202.

⑦庞加兰.金融创新视角下我国金融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9):211-213.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机构监管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房地产去库存与金融风险分析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