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术后副损伤导致腰臀部疼痛原因分析

2020-02-28蒋桃雨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1期

蒋桃雨

摘要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术后副损伤导致腰臀部疼痛的原因。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经椎间孔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60例,在术后1、6个月对患者进行腰椎稳定性评定,同时结合患者自身意愿在复查过程中是否接受逐层阻滞分为阻滞组与非阻滞组,分析患者不同时间段腰痛ODI、VAS评分。结果:60例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内进行复查,无腰椎不稳现象。所有患者手术前1d与术后6个月腰痛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术后副损伤导致腰臀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以纤维环损伤、椎小关节囊损伤为主,而腰臀部疼痛程度并不会对腰椎功能恢复造成影响。

关键词 椎间孔镜术;术后副损伤;腰臀部疼痛

当前临床对于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的研究较多,并且研究效果显著,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椎间孔镜术后副损伤患者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腰臀部疼痛,虽然损伤微小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为改善这一现象,本文就椎间孔镜术后副损伤导致腰臀部疼痛原因进行如下研究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经椎间孔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27~52岁,平均(37.09+4.39)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并伴随着单侧或是双侧臀部牵扯痛。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经椎间孔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过程中使用0.75%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处理方式为由患者皮肤至手术节段上关节突尖部逐层浸润麻醉;而手术體位则以侧卧位为主,患者患侧在上,腰部则需要垫枕;在定位时使用Schubert等所报道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即在患者棘突连线旁开一定距离,其中Ls_4需要旁开8~10cnn,L4_5需要旁开10~12cm,Ls~S1需要旁开12~14cm,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先画一条与棘突连线平行的直线,患者体表放置克氏针,然后在C型臂侧位透视下对克氏针位置进行调整,让其投影能够经过手术节段下位椎体后上缘和上关节突尖部,而克氏针和旁开直线交点即为穿刺点。在完成麻醉之后则需要及时放置导丝,使用尖刀对患者穿刺点上皮肤进行切开,长度约0.8cm,沿着导丝放置Tom针一直到患者上关节突尖位置,然后再轻轻锤击Tom针尾端来实现进针;在确认无误之后,可以再一次放置导丝取出Tom针。在经过工作套管置人内镜之后,首先要对患者进行镜下止血处理,同时对其镜下结构进行查看,了解患者骨钻在椎间孔及侧隐窝扩大成形时所形成的组织碎屑,同时对黄韧带边缘进行咬除,将患者受压神经根以及突出的髓核组织关系进行充分显露,直视下将对患者突出的髓核组织进行去除,观察患者神经根松解是否完善,在硬膜表面血供恢复之后就可完成手术。手术之后还需要为患者放置24h的切口引流管,佩戴腰椎支具进行1个月的功能练习,术后3~5d即可出院。

腰部疼痛组织结构分析:使用疼痛部位逐层组织技术来对患者受损组织进行明确,在术后1个月患者进行门诊复查时对其进行查体。在这一过程中,阻滞药液选择0.5%的利多卡因,沿着原手术通道对患者进行逐层浸润与麻醉,将.60例患者按其是否要接受疼痛组织结构分析意愿,分为阻滞组与非阻滞组。

观察指标:在术后1、6个月复查时,需要拍摄过伸过屈位X线片,一次性对患者腰椎手术节段稳定性进行评定,标准则是以病变节段上下位椎体后缘移动<2mm,椎间隙角度变化>11°为主。除此之外,对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1.5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等不同时间段ODI、VAS评分进行观察与记录。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腰部疼痛组织结构分析:60例患者在进行手术1个月后门诊复查,36例(60.00%)自愿接受腰部疼痛组织结构分析,将其划分为阻滞组,其余患者则为非阻滞组。其中,阻滞组患者中阻滞有效部位大多集中于患者椎小关节与纤维环层面,阻滞组患者均获得2h以上的缓解时间。

术后腰椎稳定结果分析:6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内进行复查,并且在复查过程中均接受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其中阻滞组患者则在接受阻滞之后在无痛状态下接受检查,无任何腰椎不稳现象。

两组患者腰痛ODI、VAS评分对比:所有患者手术前1d与术后6个月腰痛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5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腰痛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椎间孔镜术相比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不仅能够与其临床效果较邻近,同时还能有效保障患者组织结构生理状态,最为显著的优势是创伤小、恢复迅.速,所以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相关研究显示[1-2],椎间孔镜术后神经根水肿、髓核残留、硬膜撕裂等原因均有可能会促使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大多是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发生概率较小。本研究调查中,对患者腰臀部疼痛情况进行随访调查,发现腰臀部疼痛发生大多是因为手术副损伤而造成。本研究只保障手术对突入椎管内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进行切除,没有对位于患者椎间隙内的组织进行过多处理,所以对于椎间隙影响也较少。本次研究中阻滞组患者在阻滞时,因为其穿刺针会直接打到患者椎小关节层面,而在此前会先经过椎间孔进人椎管到达纤维环层面给予其微量的阻滞药液,在明确患者椎管内疼痛因素之后就可以退针进行椎小关节阻滞,这样能有效避免椎小关节在阻滞过程中药液会顺着椎间孔手术通道渗透到患者椎管之中,从而影响结果,从中也能看出纤维环及椎小关节在术后腰臀部疼痛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术后副损伤导致腰臀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以纤维环损伤、椎小关节囊损伤为主,而患者腰臀部疼痛程度并不会对患者腰椎功能恢复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日鹤,钟华,王智运,等.侧后方入路与经椎板间隙人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5):61-62.

[2]唐谨,刘繆,李莹,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及相关预防对策[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