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族《哭嫁歌》比喻翻译策略研究

2020-02-27林兰君

民族翻译 2020年6期
关键词:明喻喻体土家

⊙ 林兰君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100)

引言

哭嫁是土家族特有的婚嫁习俗。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流传着不同版本的哭嫁歌。本文研究的《哭嫁歌》是由武汉大学中文系和中央民族学院分院中文系组成的土家族文艺调查队搜集整理,并于1959年出版的文本。《哭嫁歌》中准确而新奇的比喻是其语言的一大特色。换言之,运用比喻修辞是土家女性表达其内心情感的方式,也是将意象连缀成篇的内在线索,而且比喻中的喻体通常是含有民间文化特色的意象。本文基于学者对比喻修辞的翻译研究成果,分别从明喻和隐喻两个角度将比喻修辞的翻译策略运用到土家族《哭嫁歌》的翻译中。文本所采用的明喻翻译策略有:直译明喻、增译喻底和译入英语隐喻;隐喻的翻译策略有:直译隐喻、保留喻体加注释和保留喻底舍喻体。

一、明喻的翻译策略

明喻结构通常包含本体、喻体和喻词。除此之外还包括第4个部分,即相似点或喻底。判断明喻的标志就是带有“像”“如”“似”等词汇。国内外学者对明喻的翻译策略都提出过针对性见解,如国外有意大利学者Patrizia Pierini、Zohdi and Rostami Abou Saeedi、Ramli等人[1-3];国内有冯国华、王晓军等人。[4-5]这些研究成果为《哭嫁歌》中的明喻翻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译者在翻译明喻时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策略。

(一)直译明喻

直译是保留原文内容和形式的翻译方法。译文通常会以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与原文相同的内容,并产生相同的效果。直译明喻的表达形式是A is like B(A像B),A为本体,B为喻体,A和B具有相似性,但是却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例如:

原文:背时媒人的话呵,象蜜糖甜坏了你们的心,象黑布蒙住了你们的眼睛,糊糊涂涂订下冤家亲![6]8

译文:The matchmaker’s words are like the honey pleasing your hearts.The matchmaker’s words are like the black cloth blinding your eyes.Thus,a bad marriage is confusedly arranged!①

原文句中以“象”为喻词引导两个明喻句,将“媒人的话”比作“蜜糖”和“黑布”,说明了媒人花言巧语欺骗女子父母的形象。媒婆为个人私利煽动父母嫁女儿,而势利父母也因为钱财而不顾女儿幸福,狠心让其远嫁他乡。“蜜糖”可以愉悦人心,而“黑布”则会蒙蔽人心。出嫁姑娘在鄙夷媒人的同时对父母也抱有一点抱怨之情。虽然媒婆巧舌如簧,但是父母也不应该不分好歹糊里糊涂地答应嫁女儿。译文以两个“like”为喻词译出英语明喻句,将“蜜糖”直译为“honey”,“黑布”直译为“black cloth”,明喻的本体、喻体和喻底与原文一致,表达内容和效果也相同。

明喻结构除了以上三要素之外,有人还提出延展体,就是从喻体中延伸出来的词语。[7]如:“娘呵,你下贱的冤家女儿,像香炉脚下一堆纸钱灰,狂风一来纷纷飞。像山中的小鸟,长大被迫飞,一无埘歇,二无窝归,今朝飞去几时回?”先把“女儿”比作“纸钱灰”和“小鸟”,既然是纸钱灰,那就会被风吹散,是长大了的小鸟就要离巢,这就叫延展体。延展部分可以通过非谓语或从句翻译出来,而明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情节或者描述的主要部分。一般情况下译者会比较忠实地保留原文的本体和喻体。但是在处理方法上存在细微差别。例如:

原文:娘呵,你下贱的冤家女儿,像香炉脚下一堆纸钱灰,狂风一来纷纷飞。像山中的小鸟,长大被迫飞,一无埘歇,二无窝归,今朝飞去几时回?[6]4

译文:Mother ah,your poor girl is like the ashes under the joss paper burner,who is swept away as the wild wind comes up.Your poor girl is like the bird in the mountain,who is forced to fly away as she grows up.There is no tree for a rest and no nest for return.When will it come back home?

在土家姑娘看来,身为女儿长大后就要像香炉脚下的纸钱灰和小鸟一样被迫离家,从而表达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自由恋爱的无奈之情。译文保留了原文的本体和喻体,并用两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将延展体也翻译出来,忠实地再现了土家女悲切的命运。原文句中“狂风一来纷纷飞”并没有按字面意思采取主动句式翻译成:fly away everywhere,而是用“sweep away”的被动式代替。“sweep away”在韦氏词典里的解释是:to destroy or remove(something)completely。②相比之下,后者的感情色彩更为强烈一些,土家女的命运本来就不掌握在个人手里,媒人的撺掇和父母的势利终将导致她们婚姻不幸。这样做不仅在句式和结构上与下文保持一致,在内容上更突出了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增译喻底

汉语中有不少明喻句的喻底需要读者进一步解读才能发现,尤其“当喻体是读者不懂的民族色彩较强的事理(这并非设喻者的本意)时,译者就得努力去选择一个合适的相似点,以达到让读者读懂译文的目的”。[8]土家族《哭嫁歌》是一部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原文中常常引用当地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象作为文学意象,比如“罗带裙”“巴茅草”“堂屋”等具有民间文化特色的比喻意象。当汉语中的喻底隐含时,增译喻底会减少理解偏差的可能性。喻体和喻底的共现也有助于点明语义。

原文:人家女儿象仙家,他乡外里我受打骂![6]41

译文:Their daughter is as noble as a fairy,while I am as humble as a maid,who is beaten and scolded by them!

原文中多次出现“人家”,根据语境变换,“人家”有时指的是土家女的公婆,有时指的是土家女的丈夫(如下一个译例)。此处的明喻句包含命运的对比。公婆家的女儿未出嫁前像仙家般高贵,而已出嫁的土家女在婆家却地位卑微。若直接按字面意思直译为:Their daughter is like a fairy,虽然不影响整体表达,但是对于目标语读者来说却要经过思考环节才能找到喻底——原来土家女子未出嫁前比出嫁后做人媳妇的处境要优越的多,可与身份高贵的“仙家”同日而语。虽然作为一个女性在家中的地位不如男性高,不如自家兄弟重要,但是在父母的庇护下也是“随身宝”一个。因此译者在处理这个明喻时,将其喻底以“noble”一词增译出来,使得这句明喻更加直接明了,避免给目标语读者造成理解困难。同时,译者还在后半句增译了一个明喻“maid”及其喻底“humble”,将土家女婚后形象比作一个身份卑贱的女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符合诗歌对仗工整、节奏明快的特点,尽可能做到“神”“形”兼备,从而达到由意象带来的可感效果。因此,明喻翻译策略不止于增译喻底,只要符合逻辑,深入分析原文语义和句法特征,译者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翻译策略丰富修辞翻译。

增译喻底还与汉英喻体文化意象差异有关。文化意象是不同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合,翻译明喻时可通过增译喻底达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留客观物象的形象,传达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展现原文所蕴含的民间文化特色。例如:

原文:爹啊,娘呀,人家爹娘像官员,把你的女儿当长年,人家爹娘象阎王,把你的下贱女儿当长工![6]10

译文:Father and mother ah! His parents are as arrogant as officials,treating your poor daughter as Chang Nian.His parents are as horrible as Yan Wang,taking your poor daughter as Chang Gong.(Note:Yan Wang is the king of hell in Chinese mythology,who is said to judge the dead and preside over the hell.Chang Nian or Chang Gong is a long-term labourer who makes a living by working for landlords and rich peasants in ancient times.)

原文句中将新郎父母比作“官员”和“阎王”,将出嫁后的土家女比作“长年”或“长工”。“阎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神祇,是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的半神半鬼之王,是民间家喻户晓的冥神。而“长工”也称“长年”,指旧时给地主和富农长年干活的贫雇农。他们和地主是一种租佃关系。这两个喻体都属于文化负载词,与非文化负载词不同的是它除了包含概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外还包含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即每一个文化负载词都是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复合体。失去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就少了一份鲜活,多了一份干瘪。[9]因此,兼顾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应是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最高准则。为保留句中的民间文化特色词,译者采用音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在句末附上了每个词汇的英文注解。由于在译文中喻底并未呈现出来,如果不采用增译喻底的方法便直译为His parents are like officials and Yan Wang,势必会使目标语读者感到不知所云。旧时官员和阎王给人的感觉是盛气凌人、高大可怖,说明婆家人在土家姑娘眼中是令人畏惧的形象。相比土家女子的楚楚可怜、谨小慎微,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译者在处理这句明喻句时,将喻底以“arrogant”和“horrible”增译出来,“arrogant”表现了别人父母(即新嫁娘未来的公婆)为长为尊的形象,与此同时“horrible”又侧面反映土家女未出嫁前对婆家的恐惧。将公婆比作官员和阎王说明了土家女子从女儿转换成媳妇后,她的人身自由和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制约和管束,因此将自己比作了“长工”。通过分析发现,增译喻底使得明喻句表达直观,便于读者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译入英语隐喻

译者有时候也将明喻省去,通过译入英语隐喻的方法传达语义。隐喻也是比喻修辞的一种类型。根据本体和喻体的隐现,译入英语隐喻的类型可分为A is B型和谓语型明喻。A is B型是指本体和喻体都在句中出现。例如:

原文:是你下贱的冤家女,象山中栽的映山红,映山开花唠唠空![6]5

译文:You poor girl,she is the azaleas blossoming in the mountain,who merely produce flowers but bear no fruits.

原文中是以“象”引导的明喻句,将“冤家女”比喻为华而不实的“映山红”。句中“唠唠空”是当地方言,表示无结果。说明土家女子在父母眼里毫无价值可言,揭露了封建时期重男轻女的思想。译者英译时则采用隐喻的第一种形式A is B翻译,以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呈现相同的效果。

谓语型明喻是指只出现本体,喻体隐含在谓语动词中。而充当隐含喻体的谓语动词一般意指人或动物特有的动作,与喻体属不同类型。具体译例如下:

原文:爹啊,娘呀,累累的人伕,闹得我心如刀割,声声的马嘶,叫得我心如针刺,阵阵的锣鼓啊,震得我的肝肠断![6]49

译文:Father and mother ah! My heart is stabbed by the bustling scene.My heart is pricked by the incessant horse neighs.My heart is broken by the constant sound of gongs and drums!

原文句中有两个明喻,分别是“心如刀割”和“心如针刺”。从语义上判断,“割”和“刺”是主要信息。并且“stab”在柯林斯词典里的解释是If someone stabs you,they push a knife or sharp object into your body.③该词本身即为动词,指被刀或尖利的器物刺入身体,基本符合“心如刀割”的感觉,可用谓语动词的被动语态将这个心理状态表达出来。“prick”在词典里的意思是:If something sharp pricks you or if you prick yourself with something sharp,it sticks into you or presses your skin and causes you pain.④该词本身带有针刺的意思。“肝肠断”源自汉语成语“肝肠寸断”,意思是指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比喻伤心到极点,出自《战国策·燕策三》中的:“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以上具有明喻修辞的句子皆译为谓语型明喻句,目的是为了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基础上,以简洁的语言形式将原文的意义表现出来,这与《哭嫁歌》文本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句子结构短小精炼的特点不谋而合。

二、隐喻的翻译策略

隐喻,又称暗喻或简喻。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对隐喻做了这样的定义: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其中的“理解”过程是以两“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类比而进行的。[10]这是一种用两种不同类事物通过委婉、影射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修辞手法。隐喻也有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本体、喻体和喻底。隐喻和明喻的不同之处在于,明喻具有喻词标志,而隐喻的比喻词较少,常见的是“是”或“成了”,并且隐喻句需要通过辨认环节进一步确定意义。在土家族《哭嫁歌》中处处可见隐喻修辞,译者采用了以下3种翻译策略尝试翻译文中的隐喻。

(一)直译隐喻

如果原文中的隐喻意象在译文中同样出现,那么译者可以采用直译隐喻的方法进行翻译,无需另辟蹊径去找对等意象,这是一种最直接、最自然的语言转换。虽然简单直接,但是译者不能为了翻译而翻译,翻译不是机械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一个思考和文化交融的过程。要考虑到目标读者是否理解隐喻所传达的信息,是否接受源语文本中传递的本体和喻体,是否直译隐喻会带来阅读障碍等问题。具体译例如下:

原文:嫂嫂呵,他富家女子出闺门,脚踩云梯步步升。你的下贱妹妹,脚踩沙子坡,步步往下梭。[6]22

译文:Sister-in-law! A girl from the rich family gets married.She is like treading a ladder to go up gradually,while your poor sister is like standing on the sand-slope to slide down slowly.

原文中的喻体是“云梯”和“沙子坡”,二者在汉英文化中都是比较直观的形象。“云梯”象征着出生富贵家的女孩子婚后命运步步高升;而“沙子坡”象征着穷人家的女儿婚后命运日渐卑微的景象。富家女出嫁后的命运只会越来越好,而贫穷女出嫁后的命运与之截然相反。将两种不同出身背景的新娘命运进行横向对比,再通过“云梯”和“沙子坡”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意象进行纵向对比,表达了土家族女性对社会不公平的怨愤之情。译者直接采用直译明喻,将“云梯”译作“ladder”,“沙子坡”译作“sand-slope”,再用表对比的连词“while”连接两个隐喻句,对比关系显化的同时又保留隐喻意象。这样目标读者就很容易理解其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二)留喻体,加注释

有些隐喻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相关,尤其有一些文化负载词,包含了本民族的社会、风俗、信仰等固定概念隐喻。为了保留原文隐喻喻体,又能让目标语读者体会到隐喻修辞中的特色意象,译者可以采用保留喻体并增加注释的方法将此类喻体在英语译文中呈现出来。如:

原文:你贵气的儿子,堂屋中间栽石榴,石榴开花满堂红。[6]22

译文:Your dear son,he is the pomegranate planted in Tangwu,where pomegranate flowers blossom.(Note:Tangwu,the central room of a Chinese traditional house,serves as a shrine for ancestral worship.)

该隐喻句是将土家男子比作“石榴”树,还是栽在“堂屋中间”的石榴树。石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多子多福;堂屋指的是土家族旧时特色民居,一般在房屋中间,住宅的其他功能围绕堂屋展开。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住宅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具有合一性。堂屋既为人用,也为神居;既是家庭劳作、休息、婚丧嫁娶、筵宴客人的场所,又是人神相通与祖宗对话的空间媒介。[11]由此可见,土家族男子在土家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堂屋”是一个独特的文化意象,在英语文化中并无等值体,因此译者将其保留下来,并在句末加注“堂屋”的英文注释以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三)留喻底,舍喻体

由于文化差异,各民族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多有不同。在形容同一概念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喻体。对于此类的隐喻翻译,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保留喻底,舍弃喻体,或用译语中已有的与原喻底近似的表达代替。如:

原文:我的闺女啊,我的心,你是娘的随身宝,你是娘的罗裙带一根,你是娘的心肝,你是娘的命根![6]4

译文:My daughter,my heart!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You are the belt of my apron.You are my heart.You are my life!

原文中的母亲将闺女形容为“随身宝”和“罗带裙”,两个喻体都是表示关系亲近的意思。旧时土家女子需要在家帮助母亲干活,几乎每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二人感情联系密切。等到闺女出嫁时,母亲表现出了依依不舍之情。“随身宝”若是直译,则不能充分表现喻体意象,倒不如用英语母语者非常熟悉的“the apple of one’s eye”代替。这样既保留了源语的“形”,喻底也没有缺损。

三、结语

通过明喻和隐喻翻译策略在土家族《哭嫁歌》中的运用和分析,可见即使比喻修辞贯穿全文,交替使用,译者也可以利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达到类似的表达效果。明喻的翻译策略是在保留原文本体和喻体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工,从而保留原文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认知距离;隐喻的翻译策略是将隐喻内涵明晰化,从而缩短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因此,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不但不会造成喻义或意象的缺失,还避免直译造成译文结构单一。运用不同的比喻翻译策略英译《哭嫁歌》使文中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人物感情也更加饱满。

注 释:

①本文中《哭嫁歌》的英译译文均为作者林兰君所译。

②引自韦氏词典.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sweep%20away.

③引自柯林斯英语词典.https://www.collinsdictionary.com/zh/dictionary/english/stab.

④引自柯林斯英语词典.https://www.collinsdictionary.com/zh/dictionary/english/prick.

猜你喜欢

明喻喻体土家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英语明喻的语序功能研究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明喻翻译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译为例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土家美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