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视角下现代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20-02-27陈惠芳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4期
关键词:海南实训金融

■陈惠芳 彭 帆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引 言

2018年4月,党中央宣布在海南全岛进行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对海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给以大力鼓励,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海南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的发展给以支持,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作用,借助于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机遇,高校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1 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基于市场岗位需求与区域产业的发展,提高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不断提高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

1.1 高校对金融人才的大数据思维进行培养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具有价值高、数据的来源广泛、体量大、效率高等优势,为金融人才分析、处理金融信息提供了有利保障,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入挖掘,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高校培养金融人才过程中,加强其大数据思维的培养,基于大数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1.2 高校对金融人才多元知识储备体系进行培养

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金融人才只有掌握系统的金融知识、处理数据的技能等,才能通过海量的数据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挖掘。这就是需要高校培养金融人才过程中,使金融人才对各种金融工具,比如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进行把握。金融人才要能够以数据为支撑,在对金融政策、金融法规、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熟悉的前提下,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1.3 提高金融人才的创新意识

现阶段,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通过创新,使传统金融管理模式得到转变。因此,高校对于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必然要重视对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的培养。通过创新,助力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 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2.1 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使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金融人才未来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就业的导向作用,使金融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高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不但重视其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对于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以重视。现阶段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中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联系,从而使金融人才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方面欠缺,不能满足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与此同时,金融课程设置缺乏和市场的有机结合。现阶段高校设置金融专业课程方面,基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方式进行设置,主要目标是对金融理论知识的传染,对于分析宏观经济方面的课程设置给以重视,缺乏实务性、应用性等课程,导致了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实用金融课程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欠缺。和市场紧密联系的专业选修课不多,课程体系不够丰富与实用。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应用能力的金融人才,现阶段金融课程的设置不够完善。

2.2 缺乏多元化的金融知识结构

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区域经济迅速发展,整个的金融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下紧密联系在一起,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即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以及货币信贷市场等不再是单一形式的存在,是相互联系构成了有机整体。金融专业人才的金融知识结构单一,很显然不能使区域经济发展中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得到满足,尽管现阶段高校培养金融人才时,尽可能的将传统的专业界限打破,然而金融学生在对综合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还存在不足,各学科之间缺乏融合。

2.3 金融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科学教案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保障。现阶段高校对金融人才进行培养过程中,以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关键点,缺乏实践教学,导致了大部分的金融教学主要是“强输入”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的学习,欠缺和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实践教学。比如案例数量不足、案例和社会相脱节等。此外,高校中由于“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大部分金融教师具有丰富的金融理论知识,缺乏真正金融方面的从业经历,不熟悉和金融有关的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使金融教学和实际没有紧密结合。

3 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的策略

在国家大力支持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必然要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将大金融的概念融入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当中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金融人才培养能够满足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要求。

3.1 基于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对金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需要具有高水平的金融人才提供人力支持。因此,优化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大金融视角的人才。基于自由贸易港建设、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金融混业化的特征,对金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对金融人才的培养需要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金融人才不但需要有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体系,同时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由此需要对于金融人才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比重给以增加,使实习基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对地方金融服务中心进行构建,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通过前置岗前培训,提供学生的操作能力。此外,提高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标准,不但对学生的金融职业素养进行培养,更要重视对于学生金融服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金融综合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2 构建健全的金融课程体系

随着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不断发展,金融的混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金融业的发展提高了对于金融人才的要求,金融知识结构单一不能使金融业的发展得到满足,所以,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金融专业的口径拓宽,对金融专业的知识结构进行拓展,对健全的具有前沿性的金融课程体系进行构建。金融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基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导向作用,要凸显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的培养。一是对于金融人才的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强化专业基础课为重点,学生在学习金融基础专业课的过程中,对于各种金融机构业务、特征等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为实际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对于金融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从金融不同专业特点出发,对资产评估、风险控制、资产定价等不同专业知识进行学习,提高金融人才在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建设自由贸易港背景下对产业金融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培养金融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要重视产业金融课程的核心地位;三是对于金融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加强对计算机、思想道德、英语等有关公共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金融人才的职业素养。

3.3 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一是校内实训要有机结合校外实训。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校内实训的重点是实训课程,基于有针对性的实训课,将仿真模拟金融实训室提供给学生,学生的训练在对实际工作环境模拟的情况下进行,通常对金融领域的专家进行聘请,使其到校为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对实际工作内容进行模拟;校外实训的重点是通过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历练,和社会相接触,体验真实金融活动,从而在实际过程中应用所学金融知识,使金融学生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例如,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中心等,使学生进行顶岗实现,在金融机构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也为金融企业人才选择提供了条件。二是积极推广“1+1+X”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下实现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与对学生的综合金融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金融行业上岗就业通常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等。由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岗位具体要求紧密结合,可以对从业标准、从业要求等进行准确体现。因此,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把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相结合,在金融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资格正式的授课内容。对于金融学生而言,其胜任金融岗位的能力以其综合能力为基础,由此,对于金融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给以高度重视。

4 结 语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是新时期国家推动海南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离不开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的支持。金融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基于此,高校要重视金融人才的培养,通过研究新业态下与区域产业发展动态适应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和策略,优化金融人才培养方案,提高金融人才综合素质,使金融人才能够和世界接轨,进而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猜你喜欢

海南实训金融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