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视角下广西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0-02-27袁晓娟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4期
关键词:桂林全域广西

■袁晓娟 文 瑜

(1.桂林旅游学院;2. 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

2008年浙江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城旅游发展构想,如今,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域旅游,是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体育旅游,具有天然的融合基础和自然的融合态势,是我国对提升国民康体素质及文化生活品质的需求,积极探索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符合全域旅游建设的初衷,也是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的有价值的命题。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边缘,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构成。丘陵占到全区面积的21.7%,岩溶地貌遍及83.9%的县份。地跨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水系,山、水、海、林、一应俱全,富有壮族等十三个少数民族特色和海上丝路文明旅游资源。广西因其地貌资源优势而成为特色体育活动及竞技赛事的举办地,如皮划艇、摩托艇、马拉松、漂流等项目。但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因素,广西旅游、体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针对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和分析,从政府组织层面和产品及企业运营层面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 政府组织及政策层面的对策

1.1 从战略布局出发:提升融合意识,战略性地推广和运营体育旅游产业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在“中国体育旅游发展高峰论坛” 上联合签发《促进体育旅游发展倡议书》,共同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应进一步理清“体育旅游”基于“旅游”视域的内涵理解,加强体育产业部门在体育活动策划中的旅游产业思维,加大旅游部门参与优势体育活动。广西政府相关管理层面需进一步重视理论研究,探索具体操作规程和细节,展开经典案例的调研。对中外体育旅游经典案例进行普及化培训,对本地的现有产品做系统化研讨,同时从全域旅游建设角度,对全民性的软环境进行持续性的宣传教育。

1.2 从组织机制出发:建立专项融合管理机构,推动保障融合进程

调研中发现广西体育及旅游产业部门沟通机制不畅通,应加强常规长效沟通机制,如常规联席沟通会议等。大规模的体育旅游活动或者赛事,应建立专项融合机构,切实落实从项目策划、筹备到执行的配合协作。旅游局和文体局共同负责招商引资,景区和旅游局负责宣传推广,文体局负责场地平整和具体赛事的组织安排,旅游局负责接待工作等。这方面桂林有一些实践经验可以借鉴。开展广西资源整合研究及地方性区域差异化研究,进行区域资源协调统筹,变“竞争”为“合作”,形成区域合力。

1.3 从政策出发:建立层级化协调思路,疏通融合政策壁垒

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充分立足于广西现有的现实资源及政策条件,大众化的体育旅游类型,比如马拉松等全民健身系列,应该致力于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带动力。

深入挖掘广西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如低空飞行及依托山体、水体、海滨资源或稀缺历史文化及地质文化资源而形成的休闲健身,拓展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针对政策壁垒,如低空飞行必须解决的空域分配协调问题,海滨类项目面临的环保领域政策问题,积极地探索沟通相关领域主管部门的政策协调、合理技术方案,采取局部试点的方式逐步建立联动协调政策,形成备忘录,构建政策审批细则。在广西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可以打造成康养旅游、生态旅游效应的体育旅游产业资源。

1.4 从基础设施出发:统筹资金、夯实基础建设,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广西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需要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多元投资的方式,比如设置专项资金。利用社会风险投资,吸引信贷资金、企业和民间资本、外资等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可以降低部分被规制产业的准入机制,取消价格、服务和投资等的限制。同时充分考虑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规划。比如住宿、交通运输、餐饮购物等设施的规划,应从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品牌整体打造。加强广西精神文明及开放意识的宣传,加强体育旅游安全保障与救助系统。

1.5 从人才培养出发:建立人才机制,提供持续的动力保障

通过加大力度扶持地方院校现有的体育、旅游专业开展体育旅游专业复合人才的培养,鼓励扶持体育旅游专业的申报建设。通过采取院校联合培养方式,如桂林旅游学院与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的联合培养体育旅游人才。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利用旅游学院、体育学院的成人教育学院和文旅厅培训组织,加大体育与旅游人才的交流学习。

2 体育旅游产业产品内涵及企业运营层面的对策

2.1 走“混搭”丰富体育旅游项目产品内涵,扩大需求群体

针对体育旅游产业项目内容较为单一,旅游元素融合程度低的状况,体育项目应附加内涵元素,促进旅游元素产生,形成融合产品。如漓江康养+徒步、马拉松,汽车拉力等,红色文化+徒步、研学、露营等。将百色起义纪念馆、湘江战役遗址等作为体育活动举办场地、多寻找如百色地心之旅凌云浩神湖北岸徒步旅游线路和南宁太阳谷-卡丁车-马场线路这样的体育旅游产品精品线路。

2.2 创新经营模式,推进形成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价值链

在旅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中,需要政府部门形成联动协作机制,创新经营模式,形成以地方产业为基础的体育和旅游产业的价值链,如重点打造柳州旅游新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北部湾海洋旅游产业集聚区、玉林中医药制造旅游产业集聚区、北部湾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等融合体育旅游的产业价值链。

2.3 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和“精品”,创广西体育旅游品牌

(1)以桂林湘江战役博物馆、百色起义纪念馆为辐射的红色主题体育旅游项目。湘江战役遗址、红军遗骸遗址、重走湘江战役、百色起义研学路线的设计,集合桂林桂北游击队的历史资料的收集,延伸桂林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革命遗迹,以湘江战役为主线,打造桂林红色主题、百色起义体育旅游产业产品项目和研学项目。

(2)以湖南崀山与资源八角寨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为辐射户外拓展徒步、露营、探险、攀岩、科考等项目。户外拓展有条件的还有十万大山、百色的天坑等项目。

(3)航空类。目前广西桂林拥有较好的航空类旅游项目基础,旅游收益也较好,除了直升机、热气球等项目外,还可以发展多种其他低空飞行娱乐项目。

(4)马拉松大赛。整合广西全区的马拉松大赛资源,以旅游马拉松的形式全域联动,结合广西旅游宣传和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选择主推景点、景区、景线,集中规划旅游马拉松线路,将潜力的红色旅游线路、古运河线路、海上丝路文化线路融合考虑,在赛事组织管理上引入专业体育运营公司、准入社会资本,将马拉松赛事市场化。

广西在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水平以及国内城市知名度,桂林、南宁、柳州和沿海、沿江城市是较为有优势的区域。广西应该以南宁、桂林为国际旅游集散地,着力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和红色旅游圣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结合相关体育旅游项目,形成以点带面逐渐连片连线的发展态势。

2.4 提升宣传营销水平,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拓宽营销渠道

(1)联合政府高层次区域宣传平台展开体育旅游产业的合力营销,与节庆活动以及地区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研究成熟客源地及潜在客源地旅游需求,进行区域化精准营销。

(2)主动搭建区域联动,构建西部地区旅游带,组团合力营销,扩大声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全方位展现推介体育旅游的相关信息。

结 语

基于广西创全域旅游的背景,立足广西现状,梳理广西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势资源及潜力资源,正视融合发展中的问题,探索“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加快体育旅游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辐射效应,逐步实现“体育+旅游+多业态”产业融合的新格局。在此过程中还有诸多具体问题和细节需要进一步设计落实,这也是一系列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桂林全域广西
广西贵港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桂林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
居住桂林很潇洒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