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村寨旅游中活态性非遗的显性体现
——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例

2020-02-27

民族艺林 2020年4期
关键词:白马村寨藏族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近些年,随着人们经济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旅游的热爱方兴未艾。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关于2019 年上半年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公布的调查情况,目前,国内旅游仍然是三大旅游市场的主体,而国内旅游尤其是民族村寨旅游成为近些年旅游中更新更热的趋向。就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民族村寨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风光,为人们提供了消遣的空间处所;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民族村寨寓含的文化因子,这对于开阔人们的视野、了解当地民族生活的日常情状、丰富精神文化世界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就是说,民族村寨旅游中,文化是最主要的着眼点。民族村寨地区,如果想进一步促进本民族的村寨文化旅游,那就必须从本民族的非遗入手。如何让外来的旅游者在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感受别样的旅游生活并有所收益,是民族村寨旅游的核心。

非遗文化的形成往往凝结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它是该民族经过历史长时期的发展后所保留下来的本民族所坚持的一些基本的行为特征和形貌特征。它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衍变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在某一个时段所看到的某个民族的文化,基本是恒定的,有着它固有的元素构成。这些元素在外在体现上,有些呈现出显性的特征,有些呈现出隐性的特征。在学术研究中,当学者把民族非遗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看待时,既会关注它的显性特征,也会关注它的隐性特征。但是对于外来游客而言,却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的显性特征上。以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村寨为例,其活态性非遗文化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服饰为鲜明标志的着装风格体现

一个民族的服装以它特有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被当作本民族族属的标志时,它至少应该囊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有外在的经验世界的审美,诸如它特有的图案和色彩、精美的形式和独特的工艺等,也包括该民族内在的观念世界的意蕴展现,诸如图案和色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服装本身所勾连的民族传说等。从经验世界的审美而言,服饰外在的图案、花纹和色泽虽然能瞬间引起人的新奇感,但能把这种新奇感持续保留下来,还需要观念世界的震动。“尽管一件服饰可见的(颜色、性状等)与不可见的(历史、品味、财富价值、荣誉)元素相互关联,人们接受的不可见意涵(包括象征性的)往往还是多于那些缘于服饰自身的可见的东西(本身故有的)”[1]。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服饰的文化精神意义较直观快捷地展示给外来者,成为民族旅游规划者和当地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

甘肃陇南白马藏族的服饰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一定的变化。最早在文献资料中记载陇南白马藏族服饰的是江景瑞,他在《文县志》中写道白马藏族的男性多以“衣服五色……戴毡笠如盖,以鸡翎插之”,女性“织羊毛为褐衫,镶边,大领,束以带,宽约八寸,耳坠大圆环,重两许。不梳髻,惟结辫以珊瑚、玛瑙诸珍络之”。[2]到了20 世纪80 年代,男女服饰的花纹装饰等都更加讲究,而之后的二三十年,人们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逐渐把民族服装当成一种节庆服饰来穿戴。对此,王希隆说,白马藏族的服饰经历了由简到全,再到无的变化过程。[3]王希隆所言正是2011 年之前的情况。长期居住在本地的老人们还是喜欢穿自制的民族服饰,而青壮年却越来越少穿戴。但是近些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民俗的重视,当地政府也积极关注民族服饰的保护工作,使当地人在观念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今,当地大人小孩基本每人都有一套本民族的服饰,不但节庆期间穿戴,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有人穿戴,且在细节方面较之以往更为讲究,尤其以草河坝村更加明显。这一变化,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提高了文化自信,更加重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

服饰的变化不一而足。总的来看,白马藏族村寨的居民多喜欢以青、红各种布料做底色,缀以白色的装饰图案,男性的款式多为长袍,女性的款式是百褶长裙,男女均佩戴插有白色鸡翎的白羊毡帽。鞋子也多由从前的胶鞋转变为各种靴子,经过一番辗转后,鞋子在向最早的“靴筒”回归。民族服饰在现代化旅游场域中的“增量”“变量”,甚至“复归”的现象,是作为文化持有者对自身文化的一种适应性的调整,无改它作为文化符号的特性。也就是说,民族服饰与自然历史、神话传说、人生礼俗、宗教信仰等文化语境之间长时期形成的亲密的、文化的、心理的关系,使服饰承载了诸种文化功能,并在新的时代被该民族的群体积极自我认知和解释。

二、以房屋为主的建筑风格体现

所谓的建筑风格,实际是民族空间审美结构的展现。一个民族的建筑风格,恰好体现的就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并逐渐沉淀下来的对空间结构的审美样式。当一个民族的历史足够长久,当它的民族文化足够兴盛,并且培育出独到的审美趣味,该部落民族的建筑风格特色就会更加鲜明且保持持久。

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村寨的房屋建筑样式最早是板屋土墙,且家家户户大抵相似,不会因为经济和阶级地位的差异而在外在形制上有较大的区别。对于居住在高原上的村寨居民,这种板屋土墙在挡风隔寒方面作用非常好。在笔者2014 年去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村子中还留存着一些板屋土墙的房子,还有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强曲村和薛堡寨数量较多,麦贡山也有几栋。这些房屋的土层依然比较厚实,门面和屋顶都是木制而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中,白马藏族村寨的房屋形制变为以瓦屋砖墙为主。截至目前,在国务院审定的甘肃陇南三个少数民族村寨中,麦贡山和石门沟的房屋形制依然保持着瓦屋砖墙。

与前两个村寨不同,草河坝村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村落依山傍水,风景天然优美,是文县乃至整个陇南最主要的村寨旅游基地。村民的房屋建制更新速度相对要快得多,且以木质楼房为最新时尚。笔者2014 年去调研时,草河坝村只有两三家居民拥有木楼,很多房间主要用来堆放杂物或者农产品,在经济利用方面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笔者2019 年国庆再去调研时,很多村民的房屋都已是土墙木构楼或纯木质楼房,房屋的规划利用率也明显提高。这些楼房一般有两到三个楼层,与早期楼房相比较,房屋功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如,在以前一楼主要是用来蓄养牲畜,现在一般作为店铺使用,或者租给旅游公司做店面,还有的自家经营餐饮酒店;二楼除了中间堂屋为自己使用外,其余房间或出租或自营,一般都改造为宾馆;三楼一般用于晾晒或者贮存粮食等农产品。综观这些木楼,一般都漆成土咖色,门面和窗户都经过精雕细刻,具有浓郁的古色古香的风格。

房屋建筑作为非遗文化的空间形态,仍然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以较为固定的存在形式体现着当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村寨旅游中的一道天然的景观,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风格体现

一个具有浓厚非遗文化的民族,当以文化作为村寨旅游的吸引力时,必然在方方面面体现出所属民族的风格。一般而言,大型的建筑和比较明显的服饰风格是宗教文化信仰的体现,而装饰方面体现出的风格更体现出族人的审美意识。这种装饰风格一般来说带有更强的选择性,是村民们发自心底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肯定。

首先,是以白鸡为图腾的装饰,包括以白鸡翎为装饰。把白鸡作为装饰品,材质一般是烧制而成的陶瓦,主要用在房屋屋脊挑梁两边的檐角上。白马人一般在主房屋顶两边各摆放一只烧制而成的白鸡,两两相对,少数人家也有摆放三只的。近些年来,随着对白马文化不断的重视和开掘,也有一些白马人家在院门装饰性的屋梁上摆放了白鸡。此外,一般村寨的墙门上也配有白鸡。相比较用白鸡装饰房屋建筑,白鸡翎被当成服饰必备的装饰品,尤其是女性,盘形荷叶边的羊毡帽上所插雄鸡尾羽的数量更是婚姻情况的昭示,一支尾羽代表未嫁;两支尾羽则表示已为人妇。不言而喻,白鸡是白马藏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重要的部落记忆,承载着民族曾经的苦难和幸运。当白鸡或者白鸡翎成为村寨中一道鲜亮的风景,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民族的标识符号,更说明白马藏族是一个十分重视感恩的民族,民风醇厚自是必然。所以,游走在这样的村落中,游客不仅享受的是自然风光、人情风光,更多是在向纯洁的心灵靠近,向温暖的人性靠近。

其次,是以祖先神为主的装饰。白马人的祖先神主要指的是池哥和池母。在陇南文县白马藏族村寨,每个村寨所供奉和认定的池哥和池母的数量存在一些差异,但其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记忆符号,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和内涵大抵相似。白马人把池哥池母用作装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彩色绘图的形式画在村落沿街的墙面上,池母面相娴雅亲和,池哥面相英威严肃。行走在白马山寨,大山环抱,流水潺潺,与池哥池母不断擦肩而过,古村寨的风情自在胸中流淌。二是以雕刻的形式存在,如在汉白玉柱子顶端雕刻的池哥头像。有时采用木质的材料,诸如每个村寨的博物馆或者教习所墙面上悬挂的大型池母头像。三是池哥表演时所佩戴的傩舞面具,再如用于胸前佩戴的小巧的池哥池母纪念徽章。

再次,是以牦牛为主的装饰。最为明显的是在池哥表演中要使用到牦牛尾巴,表演者常手持牦牛全尾边唱边跳,以示镇妖祛邪。牦牛全尾有时为黑色,有时为白色。如持黑色牦牛尾,则代表神圣、正义、威严、力量和权威;而白色牦牛尾则代表吉祥、平安、善良和美好。在白马人日常的生活中,牦牛头骨是非常重要的装饰。在苯教中,牛头代表牛的灵魂,且是整个牦牛精神的体现,极具神灵尊严和威力。[4]综观白马人家,他们有的将牦牛头骨悬挂在堂屋正面墙上,有的将其放在主房门梁上方的大柱子上,有人悬挂一个,也有人悬挂两个,但摆放的位置一定是最显眼和主家认为最重要的位置。这种装饰可以看成是一种草原情结,也可以说是对部落民族历史生活痕迹的记录,也由之可见,白马人家对苯教的信奉。一般情况下,若某个家庭拥有牦牛头骨的饰品,说明其家庭经济实力相对较雄厚。所以,牦牛头骨的装饰品,现在更代表着较好的经济实力,是经济地位的象征。

四、以特有的娱乐活动和设施为节庆风格体现

作为一个部落聚居区,村寨集体娱乐的痕迹更为明显,也显示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娱乐活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娱乐设施和娱乐活动本身。娱乐设施是外在的、固定的,是传承非遗文化需要借助的方式,也是非遗的重要内容。

白马藏族的每个村寨都有一定专门的娱乐场地,民族风俗被保护的越好的地方,这种场地的民族设施风格越为明显。就陇南文县铁楼乡的三个民族村寨而言,案板地和班贡山的娱乐设施相对简单得多,如场地比较宽阔,搭建有基本的表演背景和舞台,村寨沿路也有为拉歌而设置的白色的围栏。但案板地地形较为狭窄,虽然配有玻璃栈道风景区,但其和麦贡山一样入村的路基较为艰险,较大地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因而其娱乐设施有限,无明显风格可言。

草河坝村处在河谷之地,是政府所重点扶持的旅游村寨,在娱乐设施方面的投入也显得更为突出。草河坝村有专门的娱乐表演场地,其大小刚好与隔河的白马村寨人家院落相对,距离大概1千米,最明显的特色是巧妙地利用了白马河,临河修成。在白马河的两端分别架有小桥,桥上建凉亭,亭身以三层吊脚楼样式体现了白马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

两桥之间分别是白马人家为游客观览和体验而设置的各种娱乐设施,诸如以角力为主要目的的推柱子游戏,以火圈舞为主的舞蹈场地,周围还有以晒秋为背景搭建的木制的高大的架子,上面象征性地悬挂着绘有池哥头像的圆形的箩筐、连枷等常用农具,在数层高架上晒着成排的金黄色的玉米和竖串的红辣椒,再配以红灯笼,显得特别喜庆,集实用和欣赏价值于一体。这几年随着游客人数持续增多,在舞蹈场地边上还开辟出了一大块供游客用餐和购物的消费区,其呈弧形,并被分割成了许多的小隔间,每个小隔间都有固定和整齐的柜体。节假日期间,这些美食商铺基本都在经营,不仅有白马人家特有的食品和用品,还有常见的饮食,如麻辣烫、烧烤、各种面食等。

娱乐活动则是相对灵活的对非遗文化内容的演示和延伸。从村寨旅游的角度来说,它直接可以让读者参与并直接体验非遗文化,是帮助游客深层次地感知非遗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村寨旅游中最为关键的活动内容。从活动的组织到活动内容的安排,再到活动的预期效果都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以旅游为目的的文化感受,主要是完成一种视觉体验和身体感知。的确,“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5]。根据对当地村民的调研,节假日是草河坝村的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最多可以达到两万多人,平时大概就几百至上千人。以此为依托,村寨会在自己民族节日之际专门组织大型的池哥昼表演。在一般的节假日则举行火圈舞。在村寨旅游中,这种娱己也娱人的欢乐形式,既是对民族记忆的一种复述,又是历史文化情境的再现,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五、以民俗文化博物馆和教习所为补充

民俗文化博物馆作为民族非遗文化的保存、传承、传播和研究的主要方式,目前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和赞誉,无论是政府还是社区本身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建设。就陇南白马藏族而言,它也早在多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民俗博物馆。以省级为规划的大型的白马藏族博物馆设立在白马人聚居区与汉族聚居区的交界处,占地面积较大,门面装潢精致,一楼和二楼分馆展列着白马人的历史生活遗存,且博物馆与农家乐相结合,可方便游人观览休息。本文主要强调的是村级的民俗文化展示。

一般而言,白马人民俗文化教习所重在民族内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演练,它的存在更多是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以麦贡山为例,村寨有专门的文化传承人,村寨的民俗文化氛围也非常的浓厚。遗憾的是,村民们以生存的需要为目的,平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从事相关的教习演练活动,它更多是外来游客眼中文化的一个象征。

草河坝村建有自己的民俗文化博物馆。村寨专门在村头开辟出一块较大面积的地方设立了自己村寨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的外观非常讲究,富有白马人家的民俗韵味,共二层楼,其实际所用仅为一层。其屋内设施十分简单,一部分是图片资料介绍,涉及对白马人生活方方面面风俗的展示,诸如各种画案,祭祀中相关神职角色的介绍。另外一部分是以电子科技形式展示的白马人生活印象,题为“白马欢歌”。其构图比较粗略,和静态图片没有多大的差别,只是外加了一些灯光效果。当然,从旅游者相对比较单纯的心理需要出发来考虑,图片材料的介绍可以保证游客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但从博物馆的设定标准来思考,其远不达标。这就要求相关机构在后期的组织、管理和培训方面要下大功夫,力争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让村级的博物馆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面光辉的镜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6]因此,在民族村寨旅游规划中,必须从细节着眼,加强资源配置和资源有效利用,将白马文化发扬光大。对此,省市县相关部门应该联合管理,合作保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一切从实效出发进行思考,将白马藏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尽可能地保护和保存下来。只有这样,民族村寨旅游中,非遗文化的真正内核才能得到保护和体现,在村寨旅游中人们才可能更为它的文化魅力所吸引,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保证。当然,要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要让民族村寨旅游得到长久的维持,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将民族文化首先沉淀到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中去。

猜你喜欢

白马村寨藏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白马少年
无蚊村寨丁屋岭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村寨——海坪彝寨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