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江苏省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2020-02-27

关键词:生源民办高校江苏省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科研处,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引言

民办高校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具有其他特点:首先,他们是由非政府部门建立并维持的;其次,非政府部门为民办学校注入资金,但仍可能有政府资金的进入;最后,学校受政府控制较少[1]。以上特点表明政府对于民办学校并非直接管辖,那是否可以认为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地方政府没有联系呢?民办高校的产生和发展在不同时期对地方政府而言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和作用?

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重点分析了江苏省民办高校与江苏省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的资源依赖关系,进一步探讨江苏省民办高校在成长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发展战略。

二、理论基础

资源依赖理论是关于组织与环境领域的理论,强调从依赖的角度研究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组织在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外部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哪些必须的资源,帮助组织选择发展策略。资源依赖理论最基本的假设与理论的出发点是: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与外界进行能量与资源交换以维持基本生存与发展,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可以远离外部环境、独立生存[2]。

通过总结现有资源依赖理论的文献,发现主要得到以下观点:第一,外部环境提供的发展资源可以保证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因为组织之间的依赖关系并非单向,他们都拥有彼此所需要的资源,所以要相互依赖;第二,面对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组织希望的不是被动地承受,更多的组织是希望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来积极地应对,以减少对外部条件的依赖,逐步形成自身的独立地位与自主发展;第三,由于资源短缺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会努力开发更多的资源以保证自我发展对于资源的需求,这样才能减少由于环境的变化对组织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第四,组织可以主动开发自我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的资源,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升组织的竞争力[3]。

三、江苏省民办高校和地方之间的资源依赖关系

(一)江苏省民办高校对政府政策的依赖

高校想要长远地发展下去一定要条件获取稳定的资源,而地方政府的支持无疑是它最坚实的后盾。民办学校内部政策制定的依据也都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当地方政府现有的政策不足以满足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民办高校内部政策就需要及时进行补充;当地方政府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政策时,民办高校的内部政策需要进一步制定配套政策以起到保障和加强的作用;当地方政府的政策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此时高校内部的政策就可以相对弱化。总体说来,民办高校在制定政策时可以参考政府的现有政策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有所倾斜。当前,地方政府从其发展角度出发,会整体性地制定一系列有利于高校长远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地无疑也为民办高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也解决了民办高校在组织机构管理、高校战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说,民办高校的发展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江苏省在扶持民办高校的发展上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帮扶措施,例如在教师发展政策上,考虑到民办高校对于教师的科研要求相对较低,导致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公办高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的教师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验设施、经费配套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也比较薄弱,因此对于民办高校的老师,在同等条件下申请省部级以上的项目比较困难,但是民办高校的教师也同样面临着职称评审问题,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也需要不断地建设发展,综合以上情况,政府针对民办高校的发展以及对教师实际的科研需求,特别设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科研项目,满足民办高校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民办学校科研项目少、教师评职称难的问题。

(二)民办高校对地方就业市场的依赖

民办高校最外在的资源依赖是就业市场。一方面,评价民办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一个最客观的衡量指标就是市场的认可,其表现形式是就业率的高低;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就业情况更是直接影响其招生的难易如果其就业前景乐观,就更容易招收到优秀的学生。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需要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受到政府以及社会的影响。首先,良好的就业形式依赖于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发展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有利政策;另外,社会氛围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以及期望。如何让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的向上发展,这些都依赖于地方提供的资源。

近年来,随着地方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江苏省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留住人才的政策,积极搭建企业和大学对接的平台。以南京市为例,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中明确很多扶持政策以鼓励及推动就业创业,其中就包括高校毕业生群体。这些就业创业政策,为民办高校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在此,民办高校对于地方提供的就业市场具有较强依赖,为实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增加民办高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江苏省民办高校对本地考生的依赖

高考选拔出的学生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保障。获得优秀的生源对民办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大优势。本地区生源,对于民办高校在距离和宣传上具有优势,同时本地生源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招收数量上也更多。因此省内生源在民办高校所有生源中往往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是民办高校生源的大多数。对于民办高校来讲,获取最优质的生源就是它对地方最大的依赖。这里就需要处理好与地方的关系,保证本地可以积极提供优质生源,以保证民办高校在长久发展中获取优势。

就江苏省来讲,每年招生工作都是各所民办高校最关注的事情,部分学校甚至鼓励全员招生,发动所有老师奔赴到招生第一线,为争夺优质生源做足充分准备,而招生的主要生源地一般都是在江苏省内,因此各高校除了参加省内各地的招生咨询会之外,在每个城市都会安排驻点办公供当地考生及家长咨询。在招生季以外的时间里,各所民办高校也会持续到各地区重点生源所在高中宣讲或挂牌优质生源基地,建立长期合作。这些都表明了江苏各民办高校对于省内生源的依赖。

(四)民办高校资源建设与地方发展互促互进

民办高校与地方的关系同样也是合作共生的。一方面地方高校对地方政府政策支持、高考生源、就业市场等都存在依赖,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资源建设,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推广等对地方的发展也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具体表现在:1.地方政府与民办高校在教育资源上的互促互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整个社会也提升了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更多的学生想要获得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可是由于政府教学经费有限,迫切需要调动社会资源来满足更多人的教育需求,因此,民办学校作为公办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来解决大批学生受教育的问题,对于提升全民素质、维护社会治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于特殊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也促进了民办高校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化配置;2.地方政府与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互促互进。人力和技术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技术转化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伴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高校的科研水平和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科研水平。

四、江苏省民办院校发展的战略选择

这种资源依赖关系的前提下,民办高校通过从地方获取资源,帮助自身不断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环境,更要通过对环境进行主动经营,提不断升自身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就是要采取共同治理的方法,协同政府提升学校办学能力;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立足江苏本地优势,强化办学特色等发展战略获得可以保障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促进民办高校更快的成长。

(一)采取共同治理的方法,政府协同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指导和支持,但是如何能更好地发挥监管和指导的职能,就需要政府的深度介入,从而确保办学的正确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比如除民办高校的党委书记需由上级党组织派驻外,某一个副校长也可由政府选派专业人员,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的指导作用,使民办高校正确地贯彻、执行政府的方针、利用好政府的政策,还可以根据江苏整体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民办高校的专业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适人才。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服务于地方企业

高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服务社会,高校研究的成果能否进行产业应用是衡量高校是否有效地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资源依赖理论角度讲,虽然江苏省资源众多,地方产业需求大,高校也有进行科研活动、教学实践的需求,但是两方面的交集较少,需要加强资源互动。因此,一方面江苏的高校应当积极建立与地方的深度合作,不仅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且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的问题也可以为科研活动提供大量的研究题材,从而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江苏就业市场巨大,人才需求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要精准地分析社会的需求,进一步积极地与产业进行联合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实践应用及操作的技能,而且可以解决产业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需求。

(三)立足江苏优势,不断强化办学特色

江苏教育在全国处于前列,社会各界对于教育均投入巨大,生源较多且质量较好,同时由于经济产业发达,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较多、前景较好,这些对于江苏省的民办高校来讲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江苏高校的质量和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江苏高校如何获取优质生源,面临很大挑战。因此办学特色明显、人才培养水平高的民办高校不仅能在与同类型院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在与部分公办院校的生源争夺中也不落下风(近些年部分民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已超过部分公办院校),进而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愈来愈强;而部分人才培养水平不高,办学特色不明显,与社会需求脱钩的民办高校,其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等情况每况愈下,淘汰在所难免。基于此,江苏省内的民办高校要在充分利用省内资源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自己的办学理念,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源民办高校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