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2-27

关键词:受众信息设计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设计艺术系,福建 泉州 362500)

伴随社会科技信息技术的普及涌现出多样化的媒体宣传手段,对推进视觉传达技术的进步及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新媒体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为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以及设计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技术基础,延伸了科技信息传播形式,形成了特有的视觉感受。新媒体的创新与发展,推进视觉传达以新型的模式以及文化艺术方式呈现给受众,不但使科技信息技术可以持续的创新和发展,还能使设计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觉表达方法、增加作品创作手段,促进视觉传达设计表现模式多样化,同时为视觉传达设计供应了新型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机会。因此,在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从本质上迈进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新媒体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相互关系

(一)视觉传达设计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为传播特别指定的事物通过可视方式的主动行为[1]。多数或少数依靠视觉,并通过绘画、标识、平面设计、排版以及电子设备等呈现出影像。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即将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利用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给受众,同时产生一定影响,利用视觉传播符号为受众传达科技信息的过程。其中,视觉传播符号与视觉传达两词的内涵最为关键,传播符号是受众可视的真实事物。例如,设计的图形、建筑、广告等,而视觉传达即传播符号被受众接纳的过程。因此,视觉传播是指通过视觉传达设计者设计想要传递的信息,并通过相关的传播方法将信息传输给受众,最终反应其视觉传达成效的过程。

(二)媒体的演化及发展

媒体(media),音译为媒介,最早起源于《春秋左传正义》,而西方国家最早出现这词大约在19世纪末。媒体作为信息载具,通常可以传播信息的均可称为“媒体”,媒体可视作信息传输的平台、载体。例如,雕刻在兽骨及龟壳上的甲骨文,誊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传播信息的烽火台以及告示等,这些均可视作陈旧的媒体。当前,传统的媒体形式即,电视、报纸、杂志及广播。新媒体(New Media)是持续变化的概念,也是发展的观念。近年来,科技、信息技术均持续发展,互联网、电子设备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新媒体随之诞生。因此,伴随信息技术、产品服务、媒体运行的革新,致使新媒体持续演化,逐渐显露出融媒体趋势。

(三)新媒体的特征

媒体是时代进步、发展的产物,5G 的发展也是社会及民众对于移动数据逐渐增长的需求。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更多社会逐渐接入移动网络当中,全新的应用及服务层见叠出,世界范围内移动用户于2020 年预估移动通信网络容量要在目前网络容量中增长一千倍,而媒体的发生均具备其发展的时代特征及背景。技术的进步、消费者行为转变、环境的变化均对媒体的革新具有推动作用。由于新旧媒体的发展背景差异较大。新媒体崛起于科技发达时期,这一优势使新媒体基本具有健全的智能终端。因此,与旧媒体相比,新媒体拥有的特点与优势极为显著。首先,互动性作为新媒体的特征及优势之一。其在信息传输中,受众可依据自身爱好择选信息内容以及筛选阅览,受众主动性较强,冲破了传统报刊等强迫性的信息传输模式。而新媒体传输方式落实了受众与媒体的有机互动,贯彻了人性化沟通理念,为视觉传达设计迎来了新的设计空间。其次,及时性的信息传播,对国民了解实时信息提供了新路径,为视觉传达领域带来新的机遇。相对报纸、广播等旧媒体,新媒体发表信息快速,国民冲破地区及工具限制进行图文、音频等方式交际。例如,微信、QQ、新浪微博等发表的新闻与最新信息,国民可及时接收信息,了解最新动态。因此,信息传达及时性为新媒体节约了后期设计时间,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便利。

二、新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在及领域

互联网与移动增值新媒体作为关键的两个领域,并在2007 年获得迅速发展。2007 年互联网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四百亿元,并维持超过40%的年均增速,各细分市场例如搜索引擎、网络游戏以及B2B 等是现阶段盈利的主流领域,占据市场比例59%,然而这些领域的发展均离不开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触及的范畴较为广泛,包含报刊、电影广告、电视广告、海报等。然而,伴随设计范围的逐渐增加,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逐步纳入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层次领域。同时,多媒体技术方法对设计和艺术的影响逐渐加深,推进视觉传达设计迈进了新的平台,图文交互,高效与快速的新媒体传输手段,使视觉传达设计理念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因此,从新媒体视角看,新媒体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覆盖了网络媒体、数字媒体以及移动媒体设计等。近年来,伴随我国科技以及经济的进步,为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产业迎来了机遇,也为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二)新媒体推动视觉传达设计进步

伴随社会发展,视觉信息传输的介质伴随技术的进步持续改变。这一现状,对视觉传达设计中涉及的色彩、图文具有一定影响。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思维。回顾视觉传达设计的成长过程,发现视觉传达设计与媒体技术具有紧密联系。同时,媒体的发展,也推进视觉传达设计的进步。新媒体背景下,我国从传统静态的印刷媒体迈进动态的图文媒体。这与旧媒体具有较大差异,新媒体不但为国民提供视听一体化的体会,还可以激发其他感官。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介可以结合感官的媒介,对视觉传达设计供应了空前未有的表现及设计方式,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进步提供了平台。

(三)新媒体为视觉传达设计灌入新活力

伴随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数字化进程加快。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新媒体设计与创作更加便利,呈现方式多样化。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衍生了多元化的平台。如,新浪微博、微信以及各大直播平台等,并且其用户数量快速增加。在新媒体国际化发展形势下,我国新媒体发展逐渐成熟,为视觉传达设计也灌入新活力。新媒体的变革,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新兴媒体逐渐取代陈旧的纸质媒体。在这一背景下,图文、音频等有效结合,视觉传达也可以融合当代科技,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介质以及方式,并延伸了其设计空间,有助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与优化,而视觉传达设计的全面发展也象征着我国设计实力的强化。

三、新媒体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

(一)跨媒体传播打破视觉感官

融媒体的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的创作范畴,新媒体技术是应用数字技术对图片、音频、文本等多元信息整合处理,这新形势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来讲,不但是机遇,也是较大的挑战。设计师要将多样化的语言结合设计作品,来充实设计作品。新媒体的崛起使原有的视觉传达设计由传播视觉信息迈进触觉、听觉等多样感官的感受。这一打破视觉感官,使多感官融合体验的视觉传达,为受众提供了人性化的视觉体验。例如,新媒体中的重力感应以及触摸技术,加上视觉效果及音频在媒体中的展现,使受众通过感官体验视觉传达信息的传输过程,进而强化受众体验的趣味性。

(二)多样化的视觉设计思维

新媒体信息传播成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彰显优势,其内容较为符合受众,设计者应采用独有的创意吸引受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设计需要运用多样化的视觉设计思维。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受众持续动态化以及复杂化,这对设计技术、设计空间等元素融通视觉传达设计供应了便利条件,视觉传输信息更加符合实际生活,多样化的信息传播使受众更易接受。而设计中常用的思维主要触及到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其可突破设计师常规思维,运用对比以及反向思维进行设计,进而落实共性思考。

(三)交互性的视觉传达

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交互性较强。这一特征强化了新媒体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将信息接收者经过个体审美评价接受信息为目标,而视觉传达设计不断憧憬和追求与受众在心理层面的互动,进而使视觉信息的传播成为与受众的高效沟通。纸质印刷设计中,视觉信息的传播较为被动,受众无法参与及选择。然而,新媒体下,视觉传达设计通过较强的交互性,重视受众阅览信息过程的认知主动性,并依据自身喜好和审美需求选择性的阅览视觉信息。这为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设计观念与思维提供了创新平台,对受众个性化的视觉体验具有积极作用。

(四)个性化传播引领当代视觉新潮

互联网的发展,使新媒体被人们熟知。国民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发布信息,转发和关注他人的见解[2]。任何人均可通过媒体平台接收信息,发布信息。这一新媒体的信息传输方式体现了现代人的个性。但这一传输方式也拥有一定弊端,如信息的开放性与个性化致使视觉信息参差不齐,导致过敏的审美及兴趣渐渐媚,对新媒体传输方式以及视觉传达设计带来考验。同时,个性媒体对视觉信息传达手段提供新途径,也使视觉成效趋近个性化,增加视觉传达设计的选择路径。其视觉语言不但可以呈现出信息接受者的个性,还能利用个性化的视觉表达影响周围群体。新媒体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设计灵感。因此,需要设计师发挥个性化传播的优点,发掘现代国民爱好的事物,延伸丰富的视觉设计元素,进而设计出符合个性群体的需求,同时引领时尚的视觉作品。

四、新媒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面临的难题

(一)过于依赖媒体技术

新媒体的发展日趋成熟,网络、数字技术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全方位发展迎来较大的动力与机遇,也为设计师带来新的思考与理念。媒体数字化,标志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进步[3]。但伴随而来的多元化的冲击以及反向影响,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困境。媒体技术的进步充实了视觉呈现方式,同时为设计的执行提供了便利的方法。新形势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工具更加健全,表达形式逐渐丰富。但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艺术呈现工具,与传统的手工画笔相比较,其机械性以及古板性凸显。设计软件的更新与完善,虽然为设计师带来便捷,但也使设计师过于依赖媒体技术,逐渐缺失视觉传达设计的初心,创新精神逐渐缺失和设计才能的褪化。

(二)设计作品趋于同质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平台。伴随网络与电子设备的普及,国民与艺术、文化互动的深度增加。国民可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思想以及情绪的互动和沟通,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制约,设计的范围也逐渐拓展。互联网拥有海量信息,并且其信息交换成效较高。设计师为有效完成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运用这一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及其蕴含的资源,在设计中模仿甚至是抄袭设计作品,导致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同质化现状严重,作品个性化缺失。目前,多数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成为商品传达的产物,其价值和内涵欠缺,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大众审美趣味变迁

新形势下,市场竞争热烈,负面的消费理念对国民的审美产生消极影响,商家过于追求利益,运用新方法与技术在网络、商城等途径肆意宣传,推进庸俗信息迈进国民生活中。这类文化商业色彩浓厚,对国民感官刺激较大,导致国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审美受到不良影响,也制约了新媒体的进步与发展。大众审美趣味逐渐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拉低,设计作品被刻画上媚俗的形象,设计的个性以及艺术被埋没[4]。目前,伴随新媒体的崛起,消极信息与庸俗的视觉信息被广泛传输,设计师乱用媒体急速创造出多样化的媚俗图文,污染网络环境。这一设计思维以及行为产生的低俗信息,对新媒体视觉设计的进步与发展造成反向影响。

五、新媒体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听觉设计

听觉作为仅次于视觉的感知途径,对人们生活具有重要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下,将听觉感知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有效落实视觉信息传播的弊端。例如,在《加勒比海盗》电影介绍时,设计师在讲述电影相关内容,使用户能够翻阅每一页,可以听见电影背景音乐以及页面主体音乐作为其视觉的补充。然而,仅仅运用视频忽视视觉呈现,也无法落实有效的受众体验。因此,视觉与听觉相辅相成,视听一体化有助于受众对信息的深刻感知。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应重视受众的视听体验。在实际设计中,贯彻视听一体化的观念,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二)增加触觉互动的艺术表现

伴随科技的创新,移动设备广泛应用到国民生活中,对国民深刻感知新媒体提供的触觉体验[5]。而这一方式的触觉,要与视觉结合进而形成互动体验。用户经过手指操作屏幕接收信息,落实用户与终端的高效互动与交流。伴随触控技术的成熟,电子设备的屏幕触控逐渐优质,为用户在实际使用中提供优质的体验。逐渐完善的触控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发展机遇。目前,移动媒体的发展,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操作落实与设备的交互,用户可通过手指控制,择选自身喜欢的信息,在设计中应考虑屏幕尺寸。同时,还应考虑手指操作的适应性,进而规范视觉设计的排版,落实有效的视觉信息传播。基于移动设备的方向以及重力感应的移动媒体比计算机具备独有的优势。譬如,在手机赛车游戏中,用户可通过变换手机方向和多点触控技术进行视角的选择及其他操作模仿赛车在赛道行驶。这一设计的特点在于充分呈现出手指与操作设备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强化了游戏的真实性。使受众可直接感受真实游戏,实现了用户与界面互动、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体验。

(三)简化视觉设计

简化视觉设计,不是设计内容单一[6]。与建筑领域的设计观念类似,其主要呈现为化繁为简。可以在初始设计时,精炼视觉信息内容,这也象征着在执行视觉设计时,设计师应突出视觉信息核心,并将基本元素视作视觉设计的呈现方式。这一方式,可有效降低网络传输负担。除此之外,视觉图形设计,大多利用视觉张力集中受众注意力,启迪人们的互动思想,强化用户对视觉设计的认同感。

(四)完善人机交互设计

在应用网络技术时,新媒体在设计中将移动设备视作基础,进而落实人机交互,还可以使用户主动传播与接受多元化信息。例如,由于手机屏幕尺寸的限制,在实际手机界面时,往往会利用简易的图文元素,或隐藏繁杂的菜单,但需要单击图像并拖到文件夹中才能完成隐藏。这一视觉设计可以在保存设备功能的同时,对界面进行简化。除此之外,当前,商品信息持续增加,新媒体运用弹性流体架构设计,对旧媒体存在的弊端进行改良,充分利用手机屏幕周围空间的同时,依据客户端分辨率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同时,新媒体固有的宽度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中的动态设计是指视觉要素的动态化呈现和信息传递的动态化。这就表明新媒体动态设计中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视觉要素,如影像、图文等在媒体中通过动态效果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指新媒体传递信息时是动态的,展现了新媒体的人机交互性。据此,信息在新媒体中的动态化传递是形成人机交互的基础,动态设计可以为受众提供强烈的人机交互体验,进而落实人性化视觉设计。当前,“动效设计”在界面设计中已逐渐为视觉设计工作者所重视,特殊动效的APP 可体现独有的个性,可使受众产生更好的使用体验。而好的使用体验就能吸引用户、留住用户。

六、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传达设计时,新媒体可以将快速便利的信息传播视为目标,将强化用户体验为中心,利用媒体技术实施视觉传达设计。同时,将用户的实际要求结合到设计中。新媒体背景下,有助于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空间与信息,构建形象并直观的信息。在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民的思想也随之改变,甚至呈现出偏差思想。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应适应社会发展,将我国特色文化充分展现,并紧随社会发展,顺应国民对视觉信息的要求,进而落实创新与发展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受众信息设计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设计秀
订阅信息
有种设计叫而专
展会信息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