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效果

2020-02-26马春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针对性目标评分

马春华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四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进食呛咳、语言障碍等。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达51%~73%,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发音[1]。吞咽困难不仅会影响患者摄入水分和营养,还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导致窒息[2]。对吞咽困难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是在针对性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病情、心理状况等设置合理的管理目标,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本研究探讨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53~73岁,平均(62.75±4.51)岁,脑梗死21例,脑出血36例。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52~74岁,平均(62.81±4.76)岁,脑梗死22例,脑出血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选例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学》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2)经颅脑CT、MRI检查确诊;(3)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所致吞咽困难;(2)精神异常;(3)认知功能障碍;(4)严重心肺疾病;(5)消化系统疾病。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其用药,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食,以清淡、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

1.3.2观察组 给予患者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1)识别障碍:成立目标策略护理小组,查阅文献,讨论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告知患者吞咽困难相关知识。(2)确定目标与制定计划: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为目标,了解患者病情、吞咽功能障碍程度,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3)护理实施。①常规训练:伸舌、鼓腮、面部按摩,每日3次。②吞咽训练:用棉棒蘸冰水,刺激软腭、舌根、咽后壁,嘱患者做吞咽动作,用少许冰块刺激其口腔两侧黏膜、舌咽部,指导患者咽下冰块,每日2次。③进食训练:清洁口腔,用蜂蜜刺激舌头、口腔黏膜;将患者清洗干净的手指用无菌纱布包裹后,放入口中,告知患者吸吮手指,每次5~10 min,每日2次;经口进食时取坐位,颈部前屈,进餐前休息0.5 h,选择糊状、冻状食物,温度适宜,刚开始先进食糊状食物,待患者习惯后逐渐进食软米饭等固体食物,少食多餐。④鼻饲护理:以流质食物为主,予以菜汤、米汤、牛奶等,初期鼻饲量为每次50~100 mL,逐渐增加至每次200~300 mL,每日5次。⑤心理护理:安慰患者,疏导患者抑郁、沮丧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促使其积极进行吞咽功能训练。(4)随访调查:定期对院外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微信随访或家访,评估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等,接受患者与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意见。

1.4 观察指标(1)干预前后吞咽功能,采用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4]进行评价,总分10分,评分越高吞咽功能越好。(2)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评估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交流、情绪、参与、记忆与思维,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4.09±1.36)、(4.38±1.47)分。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5.43±1.58)、(6.71±1.86)分。两组干预前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SIS评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交流、情绪、参与、记忆与思维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交流、情绪、参与、记忆与思维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交流、情绪、参与、记忆与思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IS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SIS—脑卒中影响量表。

3 讨论

脑卒中导致皮质延髓束损伤,皮质延髓束所支配肌肉瘫痪累及舌、咽、喉等部位,从而造成吞咽功能障碍。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时实施康复训练干预,可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5]。

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通过设置合理目标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随访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中有重要作用[6]。常规训练可刺激舌面部神经、肌肉,促进舌、口、下颌的运动,有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吞咽训练和进食训练是改善吞咽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冷刺激软腭、舌根、咽部神经,强化吞咽反射;吸吮手指可刺激舌部肌肉,恢复其参与吞咽、咀嚼、协助言语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和S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实施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针对性目标评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我给爸爸评分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