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倾斜度上中切牙牙槽骨厚度的CBCT研究

2020-02-26刘英子杨欣睿苏滨婷周向向余炜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倾斜度切牙牙槽骨

刘英子,杨欣睿,苏滨婷,周向向,余炜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口腔正畸科;b.医务处,河南 郑州 450052)

当上中切牙长轴中心点通过GALL线时,上颌骨便处于最佳的前后向位置[1]。WALA脊为牙弓前方及侧方界限[2]。仅按照以上理论进行牙齿移动,可能对牙周支持组织造成医源性损害[3-4]。不同倾斜度的上中切牙在达到矫治目标时需要移动的量不同,并且牙齿在牙槽骨中的移动范围与牙槽骨厚度有关[5]。既往在研究上中切牙倾斜度与其唇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关系时,将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根尖的距离均分为10等份,比较同一水平不同组间的牙槽骨厚度[4,6]。其局限性在于不同的上中切牙从CEJ到根尖距离不等,将此距离均分为10等份后,不同上中切牙每等份间隔距离不同,但由于腭穹隆的存在,在不同的间隔距离上测量牙槽骨厚度时会有差异[7-8]。本研究的目的为利用口腔颌面部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相等的间隔距离上测量唇腭侧牙槽骨厚度,探讨上中切牙倾斜度与其唇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关系,为口腔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选择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患者(均为河南籍贯、汉族)。纳入标准:(1)无颌面部畸形;(2)无系统性疾病;(3)完全恒牙列,恒牙根尖孔完全闭合,除了第三磨牙;(4)牙齿无缺失,无龋坏,无修复体;(5)CBCT扫描示无牙周疾病导致的水平或垂直向的牙槽骨吸收;(6)无正畸治疗史;(7)上牙列拥挤度<3 mm,牙列间隙<1 mm;(8)上前牙无外伤史;(9)上中切牙CEJ到根尖的距离≥9 mm。

1.2 样本分组以上颌中切牙长轴与腭平面交角的下内角U1-PP代表上中切牙的倾斜度。根据U1-PP角分为舌向倾斜组、正常倾斜组、唇向倾斜组[9],每组20例(40颗牙齿)。每个样本左右上中切牙处于同组。舌向倾斜组(U1-PP≤110.1°):男8例,女12例,年龄19~31岁,平均(24.4±3.2)岁。正常倾斜组(U1-PP>110.1°且<121.5°):男12例,女8例,年龄18~30岁,平均(23.1±4.1)岁。唇向倾斜组(U1-PP≥121.5°):男9例,女11例,年龄18~29岁,平均(24.3±2.7)岁。

1.3 测量方法和指标通过锥体束计算机(Kavo3DeXam)进行360°旋转扫描,工作电压为120 kV,工作电流为5~7 mA。被扫描者处于坐位,牙齿处于最大牙尖交错位,眶耳平面平行于地平面。扫描后图像断层厚度最小为0.25 mm,在eXamVison中重建测量数据。沿牙长轴方向对牙齿进行纵切,从CEJ开始沿垂直于牙长轴的3个水平方向(距离CEJ根向3、6、9 mm的水平处)分别测量唇侧牙槽骨厚度(对应B1、B2、B3)、腭侧牙槽骨厚度(对应P1、P2、P3),见图1。每一水平的唇腭侧牙槽骨总厚度为该水平的唇侧与腭侧牙槽骨厚度之和,分别为T1、T2和T3。牙根表面无牙槽骨覆盖,仅有骨膜和牙龈覆盖时称为骨开窗;缺少颊舌侧的皮质骨导致颈部牙根暴露及牙槽骨缺失称为骨开裂[10]。在P1、B1水平,牙槽骨厚度为0时,记为骨开裂。在P2、B2、P3、B3水平,牙槽骨厚度为0时,记为骨开窗。所有数据由同一测量者完成,间隔2周后重复测量。

图1 不同水平唇腭侧牙槽骨厚度的测量

2 结果

2.1 牙槽骨厚度3组上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分别在B1、B2、B3水平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上中切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分别在P1、P2、P3水平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唇腭侧牙槽骨总厚度分别在T1、T2、T3水平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1、P2、T2水平处,唇向倾斜组牙槽骨厚度小于舌向倾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在P3、T3水平处,正常倾斜组和唇向倾斜组牙槽骨厚度均小于舌向倾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见表1。

表1 3组不同水平上中切牙牙槽骨厚度比较

注:与舌向倾斜组比较,aP<0.016 7。

2.2 骨开窗、骨开裂舌向倾斜组、正常倾斜组、唇向倾斜组骨开窗发生率依次为5.0%(2/40)、7.5%(3/40)、2.5%(1/40),骨开裂发生率依次为10.0%(4/40)、7.5%(3/40)、2.5%(1/40)。3组骨开窗发生率、骨开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3、1.875,P=0.593、0.392)。

3 讨论

上颌切牙颊舌向倾斜度在面部微笑美学中起重要作用[11]。上中切牙在达到理想的颊舌向倾斜度时移动的量不同,且牙齿正畸移动的实质是牙周组织特别是牙槽骨组织的改建过程[12]。牙齿移动必须在牙槽骨中才能实现。对于需要即刻种植的患者而言,评价牙齿唇腭侧牙槽骨情况有助于术者制定更准确的种植方案。种植体唇侧牙槽骨厚度是保证种植体远期稳定性的关键[13]。

探讨上中切牙倾斜度与其唇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在本研究中,上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为0~2.15 mm,与沈建伟等[8]研究结果相近。在同一水平处,上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其倾斜度无关,这与Nurhayati等[4]和Tian等[6]研究结果相似。同一倾斜度上中切牙腭侧牙槽骨厚度从牙颈部到根尖部逐渐增厚。腭侧牙槽骨增厚的趋势与腭穹隆有关。在进行上颌前牙即刻种植时,应将种植体置于拔牙窝偏腭侧,以保证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13]。对于口腔内呈现薄龈型附着龈的患者,应全面检查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因靠近龈缘处牙槽骨最薄,故在进行正畸移动时,要采用合适的力值、方向和大小,以防龈缘处出现不可逆的牙槽骨吸收和牙龈萎缩,在进行牙齿移动时最大程度上保护牙周组织。对于不同倾斜度的上中切牙,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要防止牙根唇向倾斜,适当进行根舌向转矩[4]。

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水平上中切牙腭侧牙槽骨厚度与其倾斜度有关,且唇向倾斜组牙槽骨厚度小于舌向倾斜组。本研究测量牙槽骨厚度的方法同Thongudomporn等[14]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研究在探讨上中切牙倾斜度与其唇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关系时,首次在相等间隔距离上测量其唇腭侧牙槽骨厚度。进行正畸治疗时,对于唇倾度较大的上中切牙,在内收时注意腭侧牙槽骨的厚度,防止牙根接触皮质骨板,导致牙根吸收[15]。

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牙齿移动方向、正畸力大小、牙周支持组织的完整性等[16-17]。Rupprecht等[18]研究表明,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与较薄的牙槽骨有关。本研究表明,骨开窗与骨开裂的发生与上中切牙的倾斜度无关,这与其他研究结果[4,12]不同。Tian等[6]研究表明,舌向倾斜组更易发生骨开窗且骨开窗更易发生于牙根唇面。但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为一个连续现象且不会仅出现在牙根沿牙长轴方向的纵切面。在本研究中,采用的是点测量且测量位点相对较少,这将会导致假阴性的结果出现。Rupprecht等[18]对3 315例美国现代人的牙齿研究显示,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9.0%和4.1%;在不同种族中,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0.23%~16.90%、0.99%~13.40%。本研究中,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5.8%、6.7%。CBCT可能无法测量小于1 mm的牙槽骨厚度,以致高估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率[19]。相较于断层厚度更小的CBCT机而言,当CBCT机断层厚度为0.25 mm时,会降低图像质量以及数据测量的可靠性[20]。但其辐射剂量相对较低,可以满足日常诊疗的需要。

总之,在距离CEJ根向3、6、9 mm的水平上,唇侧牙槽骨厚度与上中切牙的倾斜度无关。在距离釉牙骨质界根向3、6、9 mm的水平上,上中切牙的唇向倾斜度越大,腭侧牙槽骨厚度和唇腭侧牙槽骨总厚度越薄,越到根尖区,差异越明显。

猜你喜欢

倾斜度切牙牙槽骨
成人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牙齿颊舌向倾斜度的口腔颌面锥形束CT研究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上颌不同区域牙槽骨颊舌向倾斜度的CBCT测量分析*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