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清朝前期的盛世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盛世康熙乾隆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由康熙(1654-1722,1662-1722在位),雍正(1678-1735,1722-1735在位)时奠定基础,到乾隆(1711-1799,1736-1795在位)时发展到全盛阶段。一般认为康乾盛世起始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前后时间持续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经济、文化等不断快速发展,但由于闭关锁国等一系列政策,使得清朝不断落后于世界。与此同时,西方社会进行工业革命等社会变革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也正因为康乾盛世处于这样一种特殊情况之下,其研究意义将会变得不同。

一、满清入关对开启盛世的影响

(一)迁都北京。公元1644年北京被大顺军攻陷,明崇祯帝在大顺军民的喊杀声中被迫自杀于景山。同年,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降清,随后多尔衮率领八旗军队同吴三桂入关,击败大顺军,占领北京。同年顺治(1638-1661,1664-1661在位)迁都北京。北京在清军入关前已是元明两代的首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政治意义深刻。此外满清刚入主中原,最主要任务还是进行统一全国,定都北京减少了建都的花费,有利于稳定统治,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做了铺垫。

(二)民族政策。清朝的统治民族是满族,清朝所处的时代是多民族的,所以制定合适的民族政策是至关重要的。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族,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管理汉族,不使满汉矛盾激化。“像金一样,清也首先在东北亚创立政权,他们进入明都北京后,行儒教大礼成为‘天子’——中国皇帝”[1],首先,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儒家思想,如引用的材料所示,清政府在入关后就接受了儒家文化,加强了同汉族士大夫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满汉矛盾。同周边蒙古等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增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人的努力,到顺治入关后,满蒙之间血浓于水关系已经无可改变,蒙古部落与清王朝的结盟,改变了清朝与明朝之间的实力对比,也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家的分裂,维护了国家统一,为清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重要基础,康乾盛世的根基已悄然种下。

二、康乾盛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一)上升阶段中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的上升阶段我认为在康熙20年(1681年)到雍正13年(1735年)之间,前后共54年。康熙20年(1681年),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王朝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原来三藩所统治的区域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频繁。公元1683年收复台湾后,清王朝彻底消灭了明朝所残存的抗清势力。此后,康熙便进行农业、经济、漕运、吏治等方面的改革。农业上鼓励垦荒,大量由于战乱所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湖广民前往四川开垦”,“山东民人奔往口外耕种”[2]由此可以看出,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被调动,垦荒效果十分明显,粮食产量也随着增加。经济上,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下令废除匠籍制度制度,从而使工匠们的人生自由不再受到控制,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对按丁征收丁税的方法进行改革,“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3]由此,丁税额度就固定了,逐步到雍正年间实现了摊丁入地,促进了人口增长,激发了经济活力。在漕运方面,康熙曾把“三潘、河务、漕运”写成条幅挂于宫中大殿之上,以此来警醒自己。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政府动用十几万民工,开凿出一条长达200里的河道,康熙亲自视察,定名“永定河”。吏治方面康熙采纳了“民生安危视吏治,吏治贪廉视督抚”[4]的建议,对贪官、污吏进行查处,在惩治贪官的同时,康熙还多提拔清官,使得官场风气焕然一新,巩固了统治基础。

雍正是康乾盛世的推动者,以勤政而出名。在位期间,为了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实行了改土归流,进一步加快了中华民族不同文化的融合,同时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完整。在政治上建立了养廉银制度,缓解了官吏贪污腐败的现象。雍正七年(1729年)建立军机处,军机处上传下达,使皇帝总揽国家大权,封建专制统治逐步达到顶峰,为康乾盛世的繁荣奠定基础。

(二)鼎盛阶段中的康乾盛世。到乾隆时期康乾盛世正式进入鼎盛时期。具体时间是从乾隆元年(1736年)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第六次南巡为止。前后持续49年,在前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社会进一步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愈发稳固,康乾盛世达到了最高峰,乾隆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次免去八省的漕粮,更是盛世达到顶峰的缩影。期间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控制,同时将新疆正式纳入清朝版图,保护了中国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维护。在文化方面,乾隆主持编修《钦定四库全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一次最全面的汇总。但遗憾的是,在大兴文字狱的情况下,编修过程中被损毁的图书数量也是巨大的。

(三)衰微阶段中的康乾盛世。我认为康乾盛世的衰亡很快,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到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起义为止康乾盛世正式消亡。盛世末期土地的高度集中,和地主的疯狂剥削对劳动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害,此外乾隆五下江南对国家财力的挥霍更是使得国库日益空虚。晚年的乾隆好大喜功,尤其在重用和珅之后,让其帮他收集奇珍异宝,和珅这一过程中趁机从中获取利益,朝政黑暗混乱,更是加速了盛世的衰落。和珅被抄家之后,民间竟然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么一句话。世风日下,盛世衰亡,清王朝也从此由盛转衰。

三、世界视角下的康乾盛世

清朝在康乾盛世时专制统治也达到顶峰,盛世的辉煌迷惑住了统治者的双眼,到乾隆时更是以天朝上国自居,清政府对西方文化的传入完全漠视,更是将西方人视作“夷狄”。但事实上西方科技早已超越清朝。明朝之前中国处于世界军事、科技的顶峰位置,走在世界的最前沿,然而康乾盛世中由于统治者傲慢自大,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的军事、科技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西方殖民文化的传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反观西方,工业革命将17,18世纪的西方各国迅速推入到了工业化的时代,生产水平大大提高,清朝君却主固步自封,错失良机。自此,中西方的差距逐渐扩大,直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用铁甲火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四、康乾盛世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康乾盛世也是封建社会的一次回光返照,在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时候,西方人早已超越我们。所以提醒我们要对外积极交流,正确的认识我国所处的形势与地位,虚心学习和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一来,新中国才能走向世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无论康乾盛世有多么繁荣,都已是过去式,只有不断地从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才能真正让历史服务于当代社会,建立起更美好的新中国!

猜你喜欢

盛世康熙乾隆
盛世盛开盛唐花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康熙:阳刚雄健
乾隆:来尬诗吗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盛世国庆
康熙下象棋
“治世”与“盛世”辨微
康熙爱读《武经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