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协同育人功效:办好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路径

2020-02-25刘雪娇李菀丽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聋人聋生理论课

刘雪娇 李菀丽

(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2.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数据查询”的2017年度“教育”数据资料中,全国21个高等特殊教育学院本科录取聋人563人,专科(高职)录取聋人631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聋人研究生录取16 人,本科生录取836 人,专科(高职)录取626人。[1]当前聋人大学生人数已突破3000 人。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已不能忽视,做好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发挥高校教育全面育人的战略举措。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聋人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检索到相关文献13篇,其中2010年以前3篇,2010年至2018年10 篇;以“残疾人/聋人大学生”“三全育人/协同育人”为“主题”(并将主题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检索到相关文献0篇。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到聋人大学生思政教育相关文献2篇。由此可见,国内高校已开办的特殊教育专业(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情况与研究现状不容乐观。本研究针对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特点、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以新时代为背景,从育人文化自觉和“三全育人”作为开展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提出了增强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协同育人现状之判: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特点及现状分析

(一)思政课程开设的通用性与聋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并存。目前高校大多采用全国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开设课程少、学时短。[2]这些教材的开发并未考虑到聋人大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认知储备欠缺的特点,教师也大多采取的是教授健听生的教学范式,而教材体系纷繁复杂,脱离聋人大学生的认知理论体系和学习生活实际,聋生因听觉能力受损导致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并未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得到体现,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聋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坚定理想信念的作用难以保证。

(二)现有思政课教学方法以偏概全、内容缺乏创新活力与聋人大学生思政教育认知和需求的特殊性并存。聋生的第一语言为手语,第二语言为汉语,以手势、动作、表情和唇读等方式辅之,因听觉能力的缺陷导致其只能通过视觉代偿接收外界信息,从而影响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当前高校为聋人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照搬健听生的教学范式,聋生就书本中需自身提炼主旨大意的内容,其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难以胜任,而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电子白板、多媒体等书面形式进行教学,运用自然手语的能力较差,更难以采用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问题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因此聋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创新活力,难以激发聋生的学习求知欲。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强的政治性要求与聋人大学生重塑政治方向和价值体系的特殊性并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性和政治性要求较强,许多专业词汇没有对应的标准手语词汇,甚至师生彼此都看不懂对方所打的手语,导致聋生不能准确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再者,聋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不够,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加之思政课教学内容政治性、纲领性知识居多且抽象,易造成内容较枯燥乏味,聋生极易从思政课的教学中抽离,难以真正融入课堂、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影响聋人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吸收、政治方向以及价值体系的判断。

(四)聋人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专业师资力量相对匮乏。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在准确把握聋人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特殊性的基础上,学习和钻研手语语言学与聋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然而目前我国从事聋人高等教育的教师进校后缺乏系统专业的手语培训,同时也没有规范化的手语翻译培训和评价体系与之对应。[3]许多手语表达能力较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对聋生身心发展状况特殊性的了解,借助多媒体进行“标注式”教学,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而教师采用自创的手语,聋生又难以理解,因此教学难度较大。目前许多学校对聋生的思政课教师缺乏系统的校本培训、工作量计算和职称晋升等师资保障支持体系。[2]因此,大部分的聋生思政课教师自我效能感低下,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和低成就感,导致高校聋生思政课的教学进展举步维艰。

二、协同育人问题之析:发挥协同育人效应的问题分析

(一)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建设有待加强。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协同育人机制动能不足。我国聋教育起步较晚,长期以来采用的都是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而普通学校教材对于聋生而言“繁、难、偏”,聋教育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教学目标、内容、手段和评价体系。[4]在设置聋人大学生思政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时,思政课教师通常对“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偏重书本知识,缺乏聋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情况的实际案例,因此,聋人大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产生共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述为主,表现为教师上课“唱独角戏”,加之课堂中教师手语、口语、指语和手势语等混用,影响聋人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导致思政课教学缺乏实效性。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教材、入脑、入心”的协同育人效能发挥不充分。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为例,这是一门以历史作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学目的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5]聋人大学生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听觉能力,导致语言发展能力迟缓,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在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这三方面与健听人相比都有较大差距。[6]因此,如何把政治性强、专业性要求高的党的理论知识内容转化为“入教材、入脑、入心”易被聋人大学生消化吸收的内容,增强聋人大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三观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环境有待生态优化。第一,聋生听力受损的生理缺陷产生语言沟通障碍。聋生的言语和语言障碍影响其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发展,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与健听人产生隔阂,极易导致聋生形成一种畸形、片面的认知模式,进一步导致聋生法律观念的淡薄,对于法律知识和违法犯罪的惩戒后果知之甚少。

第二,聋生家庭的不同接纳态度影响聋生启蒙教育的认知内化生成。聋生家长的接纳态度呈现以下几种方式:如积极悦纳型、愧疚放任型、逃避无奈型等,聋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导致聋生错失家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启蒙的关键期。

第三,聋校思想政治教育凸显无力。我国主要以一个地区建立一所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来开展残疾人初、中等教育,残疾人在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中,聋生大多寄宿在学校,与家庭、外界社会接触较少,造成离校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7]而在早期的聋校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聋校都采取了封闭式教学和管理模式,忽视对聋生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加之聋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单一落后,导致聋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与外部世界脱节,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以上这些生物与社会因素严重阻碍了聋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当前聋人大学生思政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亟需增强,主要体现在思政课教师、聋生班级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聋人教师等方面职责界定不明确、联合协作较少。具体表现在:思政课教师手语基础不稳固,通常只是调整健听大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开展聋人大学生的思政课教学,教学内容与聋生实际学习历程和认知基础不匹配;思政课教师与聋人大学生辅导员缺乏交流,没有能够深入了解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独特性;聋生专业课的开设以计算机、艺术教育等课程为主,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聋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输入,从而单单依靠思政课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有经验的聋人教师难以进入高校,聋人群体与听人群体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与平等。

除此之外,新时代背景下的聋人大学生呈现新的时代特点,他们对网络世界的接触参与非常频繁且娴熟,对外界信息的渴求度不亚于健听人,而网络世界所承载的信息量巨大、传播力度之强、范围之广,如不加以正确引导,聋人大学生极易陷入网络的泥潭不能自拔,而这些也给现代信息社会聋人大学生教育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时代课题。

三、协同育人路径之思:新时代背景下协同模式的对策分析

(一)紧扣“三全育人”价值导向,构建多元育人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发展目的整合为一,也为实现教育促进学生的文化基因传承、文化主体意识生成和文化实践能力养成提供了可持续促成学生养成高度的学习自觉的精神动力。[8]习近平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9]因此,高校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在充分考虑聋人大学生特殊性的基础上创建多元一体的文化育人场域,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架构在聋生的道德认知基础上,稳固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增强聋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聋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伟大的价值标杆。

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聋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制定明确清晰的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标准,扩大教学评价范围,形成多元化的教育评价观。建立“三全育人”教育教学整合机制,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对象、教育资源与教育渠道的融通。以“育人”为核心,将“全员育人”落实到全校健听大学生与聋人大学生群体中,增强个体自身教育责任感;制定符合聋人大学生实际需求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将“全程育人”贯穿到聋人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拓宽“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空间,紧扣聋人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各个环节,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契机,促进聋人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创新育人文化载体,优化教育内外部环境。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外部环境非常复杂,高校应创设贴切聋生实际的大学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思政教育“以文化人”的作用。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0]文化自觉作为一种处世的文化价值观,是培育社会价值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前提。[11]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构建完整的精神文明、文化观念和道德标准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促使内部道德观念内化生成与外部精神文明和文化理念联合发力,促进聋生思政课内外部教育环境进一步生态优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髙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12]然而,当前高校所采用的思政教材并未体现出聋人群体的特殊性,生搬硬套健听大学生的教育范式,导致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缺乏针对性。因此,高校应在充分了解聋人群体生理和心理特殊性的基础上,制定和编写出符合聋人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创新文化自觉载体,逐步普及讯飞翻译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硬实力,以科技反哺教育。

匡长福认为,就教育教学的理论及规律而言,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都应注重它的实效性。[1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从学术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和渲染内涵校园文化着手。首先,加强学术功底建设。学术基础是学科建设的前提条件,高校应打好坚实的学术基础,以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保证学术基础反哺好学科教学。再者,采取多元化的思政教学方法。高校应逐步开发思政教育校本课程,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开展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教学形式,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定期带领聋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推进聋生爱国主义建设。最后,高校应建立和完善无障碍设施以及创建融合校园文化。落实“全员育人”理念,推进“互联网+思政课”建设,推动“全程育人”方式变革,结合时事政治、聋人典范和聋生身边实事等“文化浸润”的灵活方式渲染残健融合的良好氛围,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真正促进“全方位育人”的内涵式发展。

(三)切实抓好育人基础建设,锻造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师资力量。聋人大学生教育的特殊性,需要一批专业性强的师资力量来培养,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和始终,在育人平台多维度建设,加强育人文化培育,孵化出适合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文化环境,在“怎样培养聋人大学生”问题认识上,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筑牢育人基础是关键。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加强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敢于创新、敢于作为的聋人大学生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聋人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四个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之才。

聋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思政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聋生的生理缺陷造成的心理、道德认知的差异,围绕聋人大学生挖掘教材内容因材施教开展教学;组建聋人大学生专门“工作组”,定期与聋人大学生和聋生辅导员开展手语交流会,深入了解聋人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借助适宜的教育介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调整教育内容的结构权重和深度广度,根据聋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开发思政校本课程和加强思政教师手语专业化培训,更好地达成聋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再者,高校应严把新教师准入关,做好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培训,对思政教师做好上岗前的中国手语培训,规范师生课堂手语使用,并安排定期的教研交流活动,学习规范化的国家通用手语和自然手语。最后,高校可适当增加思政教育师生比,加强聋生品格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手语翻译人才,接纳优秀的残疾人从事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残疾人教师能够更切身实地了解残疾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更好地因材施教,促人成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应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道路,坚持“育人为本”,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高校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势条件,促进聋人大学生文化自觉主体意识的建构,从而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对聋人大学生春风化雨的作用。

猜你喜欢

聋人聋生理论课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