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态势与引领研究
——基于高校工会工作视野

2020-02-25王万民孙金玲

山东工会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职工青年教师职业

王万民,孙金玲

(1.曲阜师范大学 工会,山东 曲阜 273165;2.曲阜师范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使命。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1]。目前,40岁以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队伍的70%左右。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与学生接触较多,思想政治观点容易为学生接受,是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构的“重要人”,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1]。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工会的政治使命。那么,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态势怎样,高校工会该如何进一步发挥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这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研究的问题。

一、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态势总体“可喜”

为全面了解和把握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课题组选择了省内7所普通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结合学理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问卷,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683份,采用SPSS2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大多数青年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p193)。只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是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教育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教育等[2](p193-194)。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调查数据显示,84%的青年教师表示愿意参加集体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意识到“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2](p19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2](p194)。调查数据显示,93.9%的青年教师表示在工作生活中能做到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知错能改,不单是一个人优秀品质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反映。调查数据显示,97.3%的青年教师表示能够主动向领导、同事、特别是学生承认过错并道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到实践中去锻炼[2](p195)。调查数据显示,93%的青年教师表示愿意到社会实践中去了解认识社会并在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核心和精髓[2](p195-196)。调查数据显示,98.6%的青年教师表示意识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人生理想是人生观的灵魂,是人生精神生活的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最高的社会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的共同理想[2](p196)。调查表明,94.5%的青年教师表示对“中国梦”奋斗目标充满信心;在职业理想上,86.3%的青年教师选择做“四有”好老师,62%的青年教师选择做一名专家学者。“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调查表明,99.3%的青年教师表示愿意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96.2%的青年教师表示愿意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人生态度往往决定生活态度。调查表明,97.3%的青年教师认为,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依然有必要坚持艰苦创业、勤劳致富教育。

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进行评判时所持的观点[2](p197)。社会主义社会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调查数据显示,84.6%的青年教师同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教育”;91.1%的青年教师选择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86.3%的青年教师肯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83.9%以上的青年教师把“国家稳定繁荣”“学校事业发展”放在了最关心事情的首位,意识到“艰苦创业和追求正当享受的统一”“义与利的统一”[2](p198)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大多数青年教师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爱国主义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和崇高精神[2](p199)。调查数据表明,99.3%的青年教师认为 “祖国在心目中很重要”,98%的青年教师表示 “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99.7%的青年教师表示“非常关心”国家稳定和发展,81.6%的青年教师表示有时间关注国际国内新闻。

集体主义是指一切言论行动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思想,它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2](p200)。调查数据显示,84.6%的青年教师同意“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教育”;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50.2%的青年教师选择“牺牲个人利益”;91.1%的青年教师表示 “愿意参加单位组织的文体活动”;97.6%的青年教师认为单位集体荣誉对自己来说重要。从中看出,青年教师普遍意识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以及集体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92.5%的青年教师普遍认为这一历史发展的结论是正确的并对此充满信心。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88.4%的青年教师选择了正确答案。

(三)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要求

社会公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正常社会秩序,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守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也是评价社会成员文明行为的基本尺度[2](p201)。调查数据显示,63.8%的青年教师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心愿或行动;在公共场所乘坐扶梯时,75.8%的青年教师选择了站在扶梯的 “右边”;98.3%的青年教师表示与同事和谐相处,89.7%的青年教师表示愿意与年长教师建立师徒关系;96.6%的青年教师表示愿意参与教学科研团队,与同事一起完成教学科研任务。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用以调节教师职业工作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等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称[3](p13)。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作风、职业纪律等多项因素。职业理想是指教师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向往与追求[4]。崇高的职业理想是青年教师应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调查数据显示,78.8%的青年教师表示现在的职业是自己的 “选择”,94.5%的青年教师表示 “喜欢教师职业”,86.3%的青年教师把职业目标定位在做“四有”好老师,95.9%的青年教师表示愿意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有着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是指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与任务。主要体现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务社会等方面[4]。调查数据显示,67.8%的青年教师认为身边的同事敬业;77.5%的青年教师认为,“爱学生”主要体现在认真备课教学、指导学生学业就业、关心帮助学生、引领学生思想进步等方面;91.5%的青年教师表示愿意做学生的学业导师,77.8%的青年教师表示愿意承担学生管理工作如担任班主任,89%的青年教师认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职业作风是指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为实事求是、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平等待人、团结互助等[4]。调查数据显示,87.9%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与学生相处主要是良师益友的关系,92.2%的青年教师表示与学生交流会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介绍学习方法等,61.1%的青年教师表示会正面解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86.7%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能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97.3%的青年教师表示会主动向领导、同事、学生承认过错并道歉,77.8%的青年教师认为身边的同事珍惜“教师”这一荣誉称号。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正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基本具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要求能够遵守。可以断定,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表现总体上呈现思想进步、立德树人、充满活力、拼搏创新的态势,基本符合党和人民对教师的殷切期望。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态势个体“可忧”

从调查数据来看,青年教师在一些理论问题的认知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少数青年教师暴露出其思想政治认知的不成熟和行为上的“偏离”,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着重加以引领。

(一)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态势个体“可忧”之处

1.对重大政治理论问题的认识偏驳

调查数据显示,5.1%的青年教师对实现 “中国梦”奋斗目标缺乏信心,3.6%的青年教师对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青年教师对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教育”表示“质疑”的占3.1%、“不同意”的占2.4%、“说不清”的占9.2%;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表示“质疑”的占3.1%、认为“没必要”的占1.7%、“说不清”的占8.9%。关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青年教师选择“说不清”的占4.8%、“不正确”的占1.4%;等等。这些问题和数据反映出少数青年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主流文化要求“错位”,尤其是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站位低,亟需给予教育引导。

2.集体主义观念弱化

调查数据显示,对“参与学校或单位的重大民主决策”,青年教师表示 “不愿意参与”的占16.4%、“没有意识”的占11.9%。对“参加单位组织的文体活动”,青年教师选择“不情愿”的占2.0%、“不愿意”的占1.7%、“说不清”的占5.2%。对“单位集体荣誉是否重要”,青年教师选择“无所谓”的占2.4%。这些问题和数据表现出少数青年教师持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中每个成员的集体主义意识强弱,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和引领刻不容缓。

3.职业理想动摇

调查数据显示,对“是否喜欢教师职业”,青年教师表示 “没有感觉”“不喜欢”“说不清”的占4.5%;对“选择教师职业原因”,青年教师表示“不得已”“说不清”的占3.5%。对“教师是一种满足生存需要的普通职业”,青年教师选择“同意”的占12.9%、“说不清”的占7.2%。23.9%的青年教师认为,职业理想动摇是青年教师群体职业道德水平下滑的主要原因。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个别青年教师尽管加入了教师队伍,但是正确的职业理想并没有树立起来。

4.职业责任“窄化”

调查数据显示,关于“岗位失职表现”,28.4%的青年教师选择“教学敷衍,投入不足”,38.5%的青年教师选择“缺乏育人责任感”“对教师职业缺乏情感”;关于“从业态度表现”,青年教师选择“一般”的占 21.6%、“不太敬业”的占 1.7%、“不清楚”的占8.9%;关于“是否愿意做学生的学业导师”,青年教师表示“无奈接受”的占2.1%、“不愿意”的占1.0%、“说不清”的占5.1%;关于“是否愿意承担学生管理工作”,青年教师表示 “无奈接受”的占2.7%、“不愿意”的占19.5%;关于“能否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青年教师表示“难以做到”的占6.8%、“说不清”的占6.5%。由此看出,少数青年教师对自己职业责任认识模糊,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责任“窄化”为一般性的劳动职业责任。

5.职业纪律“底线”缺失

调查数据显示,青年教师对“在外兼职现象”表示 “可以接受”的占57.4%、“不好说”的占18.4%、“有”的占7.5%;关于“教育教学中违规或违纪行为表现”,青年教师选择“私自调课”的占27.5%、“迟到早退”的占25%、“上课接打手机”的占23.5%、“上课吸烟”的占7.2%;关于“履行考试纪律职责”问题,青年教师选择“对学生作弊视而不见”的占14.6%、“考前辅导、暗示或划定考试内容”的占8.4%、“阅卷送人情分”的占5.8%;关于“学术不端现象”,青年教师选择“比较多”的占0.7%、“说不清”的占42%。职业纪律是对职业行为的“刚性”规范,但是,少数青年教师明显地表现出对规范熟视无睹。

6.社会公德意识淡化

调查数据显示,关于是否“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青年教师表示“没有”的占1.7%、“没有机会”的占31.8%、“说不清”的占2.7%;关于“在公共场所乘坐扶梯”,青年教师选择“左边”的占11.6%、“随机站”的占9.2%、“无意识”的占3.4%。34.8%的青年教师认为身边同事的 “合作意识”不强。尽管这些调查数据不能有力地证明青年教师社会公德意识弱化,但是,在日常教育和社会规范中,过分强化“私德”重要性,社会公德意识被忽视是客观现实。鉴于大学生将来都要走向社会,社会希望他们是公德水平较高的群体,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社会公德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态势个体“可忧”的原因分析

1.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弱化

首先,“择师”标准缺失思想政治因素。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5]。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高校要选拔的未来教师应该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有理想信念,就应做到“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5]。但是,不少高校在引进青年教师时,考察的标准只侧重“有扎实学识”一条,即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忽视对其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的考察。这种片面极端的选才“择师”机制,决定了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思想政治不合格的人。其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滞后。长时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大学生,而不是青年教师。对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研究,教育途径和方法单一,教育载体缺乏创新,尤其是对青年教师质疑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缺乏有效的正面解答;对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出现的不健康迹象,缺乏有力的教育行为和必要的管理措施;针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也没有给予重点关注,师德教育途径和载体单一且滞后。目前,大多数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考评机制依然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重物质奖励、轻精神激励”特征[6]。这或许是导致青年教师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功利化的直接“推手”。

2.少数青年教师政治观模糊

政治观是政治观点、政治立场的总称,是鉴别每个人政治表现的主要依据。政治观具有阶级属性。社会主义政治观表现为热爱祖国,接受党的领导,赞成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等[7]。青年教师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政治观,才能做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才能做到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活中始终坚持“四个自信”。高等教育时期是青年教师政治观形成的关键期。但是,少数青年教师由于政治理论匮乏、理论思维不成熟,再加上社会实践少、生活阅历浅,在大学期间没能形成清晰、成熟、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观,他们只能带着“模糊”的政治观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政治观是人们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发挥着指导人们政治行为的作用。缺少了成熟而又正确的政治观指导的青年教师,对重大政治理论观点的认识极易表现出偏激、偏驳甚至对立;在重大国际国内事件面前,其政治立场也会表现出摇摆、随意甚至是错误。政治观教育是一项系统、持久的工程,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政治观教育机制是当务之急的政治任务。

3.少数青年教师职业理想错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四有”好老师,应该成为青年教师追求的职业目标。“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5]但是,少数青年教师的“职业观”是将人生目标完全定位在物质利益和财富的追求上,未将教书育人作为终身事业孜孜追求。他们缺少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和对学生的热爱,缺乏教学激情和育人幸福感,抱怨、厌倦甚至反感教师职业;肆意违反职业纪律,践踏职业道德规范[8]。错误的“职业观”必定会孕育出错误的职业理想。他们排斥集体性的政治理论学习,质疑甚至否定思想政治教育;本次调查数据显示,14.4%的青年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大。他们虽然表示关心国家发展与繁荣,但是又不关注官方主流媒体,部分青年教师宁可相信国外媒体“抹黑”“扭曲”中国的新闻,也不愿意相信国内官方的报道。由此看出,少数青年教师不但职业理想错位,而且拒绝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非常不适宜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三、高校工会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优势和途径

(一)发挥高校工会优势,承担起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责任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坚持政治性。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9]这是从党的事业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工会工作的政治地位。“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9]这不仅明确了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是高校工会的政治责任,而且指出了引领青年教师的政治目标是“听党话、跟党走”。

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高校工会具有特殊的优势。一是工会工作接“地气”,引领有“人气”。高校工会有若干二级工会组成,每个二级工会都是一个政治组织和战斗集体。基层工会干部有“娘家人”之称,他们与广大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在一起,对青年教师的所思、所需、所困知根知底;在长期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全方位服务教职工的过程中,工会工作接“地气”、有成效,工会干部逐步树立起了群众威信,其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和师德水平等不知不觉地会对青年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工会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是在基层工会干部服务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完成的。二是工会活动形式多,引领有载体。高校教职工文化活动不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而且集体性文化活动居多,深受广大教职工的欢迎,青年教师参与率高。在集体活动中,青年教师的集体主义精神得以彰显、核心价值观意识得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得以强化,等等。事实上,高校工会举办的每个文化活动,都可以包含教育因素,对青年教师的思想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具有隐性教育的功能。

(二)高校工会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途径

1.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机制,引领青年教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育者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他应该觉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10]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青年教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机制,则是其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在内容上,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首先,应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明的底色[1]。应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等有机结合,建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场域。不断增强青年教师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9]。其次,应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围绕青年教师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讲座、交流会、沙龙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准确了解国情、正确把握形势,发挥青年教师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作用。再次,应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教育。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走入企业、农村和文化教育基地等,开展社会调研,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我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开展“红色之旅”教育体验活动、组织观看红色电影、举行纪念仪式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热爱党、热爱祖国[11]。

在形式上,把日常教育与系统培训调研有机结合。首先,应建立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把自学、领学、讨论、反思等环节有机串联起来;其次,应建立政治理论培训机制,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读书班等学习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再次,还应建立定期调研制度,准确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理论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学习效果。

在组织上,把打造思想“引领人”与发挥其引领作用有机结合。首先,应打造思想“引领人”。基层工会干部担当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12]的角色和使命,与广大青年教师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具有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优势。把工会干部打造成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的思想政治“引领人”,是夯实高校工会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根基的需要。其次,应发挥社团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高校青年教师隶属于教学单位和研究机构,政治引领还需要依托“青马”工程、青年教师联合会等社团来完成。建设并发挥社团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是高校工会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组织保障。

2.创新师德教育载体,引领青年教师做“四有”好老师

师德教育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做“四有”好老师,是高校工会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德育目标。开展师德教育,离不开必要的载体。不断丰富创新师德教育载体并发挥育人功能,是高校工会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着力点。

新时代创新师德教育载体,应突出时代性、参与性、互动性。时代性,要求摆脱传统思维的禁锢,以做“四有”好老师为主题,借助现代媒体设计时代特色鲜明的教育载体;参与性,要求青年教师能够全员参与到载体中来,在活动中收获思想进步,努力发挥载体的隐形引领作用;互动性,要求新载体与青年教师思想有共鸣点,在思想上产生互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高校工会开展师德教育的优势。近年来,高校工会在师德教育中打造了一些人情味浓、仪式感强的教育载体,如教职工荣休仪式、入职教师宣誓仪式、青年教师拜师仪式等。这些师德教育载体,不但形式新颖、时代感强,而且教育主题鲜明、青年教师参与度高,起到了引领青年教师做“四有”好老师的作用。

3.拓宽参与民主管理渠道,引领青年教师做学校事业发展的主人

民主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12]。发挥主人翁作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既是工会会员的义务又是高校工会的职能[13](p21-24)。高校大多数青年教师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意识,也具备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能力;但是,由于参与渠道狭窄、制度不健全,制约或消解了青年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积极拓宽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并有效地组织青年教师参与,是工会引领青年教师做学校事业发展主人的关键任务。

高校工会拓宽青年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渠道,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拓宽参与民主管理的主渠道。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是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实现途径;代表享有法定的参与权、建议权、表决权、监督权等,可以通过提案等方式表达意见建议[14]。它是青年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主渠道。拓宽参与的主渠道,要求建立并落实教代会相关制度,多途径发挥青年教师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的作用。实行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制度,邀请青年教师代表听取并参与学校决策;建立代表巡视制度,邀请青年教师代表对教代会决议落实情况、提案办理情况、教职工生活福利、师德建设等事宜进行巡视并发表意见;建立提案即收即办机制,做到提案征集与办理全年常态化;举办“与代表面对面”交流活动,邀请青年教师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共同关心的话题或事务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规范并监督二级教代会,保证青年教师享有的各项权利得到实现。二是开辟表达意见建议的便捷渠道。通过建立信访邮箱、信访接待日等,及时接收青年教师提交的意见建议并给与回复;设置网上“问计问策”栏目,征求青年教师对学校重大课题或决策的良策,依靠集体智慧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借助青年教师联合会等社团组织,倾听青年教师在思想进步、专业发展、生活诉求等方面的心声;开展青年教师专题调研,及时了解青年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问题,并设法给予帮助解决。

4.突出文化活动育人功能,引领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群众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党对工会工作的政治要求。教职工文化活动,是引领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务实管用”的教育载体。它以文体活动为主,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生动活泼、特色鲜明,趣味性、娱乐性特征突出,深受青年教师的欢迎,有利于引领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高校工会举办文化活动的初衷,不仅仅在于它的娱乐性,更在于它的教育性,即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活动育人功能,引领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工会的教育职能和政治责任。

在文化活动中引领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运用生活化的场景、日常化的活动、具体化的载体[15]。首先,活动的目的性要明确。高校工会在策划和组织文化活动时,应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以教育引导青年教师为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全过程,突出教育性,淡化娱乐性,避免无目的性。其次,抓住教育“点”,找准教育“因子”。教职工文化活动包括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节庆纪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每次文化活动,都是一次教育机遇;每个节庆活动,也都是一次最佳的教育节点。引领教育需要选准时机、抓住节点。高校工会应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以及政治仪式等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走入生活、走入人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16]。文化活动都含有教育因子,如,文体活动要培育和体现的是赛场道德、团结友爱、竞争合作、集体主义等意识和精神。高校工会应找准文化活动的教育因子,扬长避短,精心策划组织,将教育因子巧妙地融入文化活动之中,不留痕迹地施加影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细做实。再次,共同设计,全员参与。“组织活动请群众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群众一起参与”,这是新时代工会工作的理念。只有青年教师参与设计的文化活动,他们才愿意参与其中;只有青年教师了解了活动对于个人和集体的意义与价值并能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时,他们才可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只有青年教师真正参与了,引领青年教师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才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活动方案的设计一定要贴近青年教师、依靠青年教师,注重青年教师参与的广泛性。第四,走向社会,实践育人。积极组织广大青年教师走出校园,开展社会调研,走访革命老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投身慈善类公益性活动,倡导环保绿色生活等。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是引领青年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5.激发教职工协会正能量,引领青年教师强化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17]。师者,人之模范也。职业特性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楷模。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青年教师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模糊,存在“重私德,轻公德”现象。教职工协会是教职工基于共同爱好或兴趣的需要,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的以服务教职工为目标的群众性互助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教职工协会因类别多、活动丰富而受到广大青年教师的青睐。社会公德内容在教职工协会管理与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是引领青年教师强化遵守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载体。

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方面。这些内容“作为调节公共生活的准则”[17],广泛地渗透在教职工协会开展的各类活动中,成为指导协会活动和调节会员之间关系的准则。文明礼貌,是协会举办活动的最基础规定,要求参与者举止文明、互相谦让、诚实有信、不说脏话等。协会的宗旨是为教职工服务,“助人为乐”是应有之义。青年教师在参与协会活动中,内心世界拥有的“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乐善好施、济困扶危等”[17]正能量基因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为公共生活遵守的道德准则。有些协会如慈善协会、志愿者协会,“助人为乐”是其根本目标,青年教师参与其中,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的同时,自身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18]。爱护公物,是一个公民应该遵守的法律和公德义务。协会具有开放式管理的属性,在公共活动场所悬挂爱护公物规范并设置标识,提示爱护一切公共设施、设备、器材等,以此强化青年教师爱护公物的道德意识。保护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协会管理的公共活动场所,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丢垃圾,是讲究公共卫生、保持公共环境整洁的重要保证,也是体现青年教师公共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协会的活动场所属于自然环境,如登山协会、自行车协会、钓鱼协会、健步走协会等,爱护植被、不乱丢垃圾是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遵纪守法,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要求和利益,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协会必须遵循和履行各自章程以及各种赛事规则,要求青年教师遵守活动场所管理规定、维护公共秩序;遵守赛事规则、尊重裁判、服从判罚,不能从事违纪违法活动。

教职工协会是青年教师文化活动的主要平台。引领青年教师强化社会公德意识,需要激发教职工协会正能量。一要加强对教职工协会的领导,牢牢把握活动育人的方向。重视对教职工协会干部的选拔和教育培训,建设一支政治意识强、服务意识强、执行力强的教职工协会干部队伍[19]。二要指导协会强化社会公德教育。建立完善文化活动规章制度,重视树立和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心、羞耻心、同情心[20];践行以人为本的宗旨,建立为青年教师服务的机制,编制发放文明活动手册;营造健康的赛场文化,引导青年教师树立诚信和谐、公平公正的赛场道德价值观。

6.发挥“教工之家”功能,引领青年教师为学校事业发展建功立业

“教工之家”是教职工工作之余的生活乐园,是教职工权益的维护地,是教职工心声的抒发地,也是教职工的压力缓释地,更是凝心聚力的加油站[21]。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调查数据显示,青年教师工作生活最大的压力来源于教学、科研、职称、住房、子女教育。生活穷于应付、工作忙于拼命、无暇顾及休闲娱乐、身体处于亚健康,这是高校青年教师现实工作生活的真实状态。因此,“教工之家”既要给青年教师带来社会学意义上“家”的感觉,又要给予他们百姓之“家”所不能给予的、更加理性、更加全面、更加深厚、更有助于教职工成长、发展和幸福的关爱、帮助与支持[22]。高校工会作为“教工之家”的设计者、建设者与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教工之家”功能,维护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为青年教师的生活排忧解难、工作加油助力,引领青年教师为学校事业发展建功立业。

一要维护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这是“家”的基本功能。青年教师尽管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但是在维护合法权益方面却是弱势群体。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权益。维护青年教师的经济权益,主要是维护其在劳动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权益,尤其是女教职工特殊权益。维护青年教师的政治权益,主要是维护其民主权利,保障其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权利的落实。维护青年教师的文化权益,主要是维护其学习权、发展权,保障青年教师享有攻读学位、国内外访学、参加学术会议等机会,满足其专业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保障青年教师享有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条件和环境,满足其文化生活需求。维护青年教师的社会权益,主要保障其在社会生活领域拥有的各项权益,享受社会公共事业服务[23]。

二要善解青年教师生活之忧。竭诚服务教职工是高校工会工作的生命线。“教工之家”应紧紧抓住青年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努力为青年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建立生活困难帮扶机制,做好生活困难青年教师的帮扶工作;建立爱心基金、互助基金等,为青年教师及其家庭成员提高大病救助;建立大病定点医院联系机制,为青年教师及其家庭成员解决看病就医问题;为青年教师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其参加集体活动的后顾之忧;建立就读学校联系机制,为青年教师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难的问题;建立住房团购联系机制,主动为青年教师购买住房提供方便,并指导善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等;定期与社会群众团体联合举办“鹊桥会”,为大龄单身青年教师提供交友服务信息;建立优质医疗保健服务机制,为专家型青年教师提供健康查体方便;建立“妈妈协会”“妈咪之家”等,保障女青年教师在备孕期、哺乳期的特殊需求;建立女教工学堂,提供女性健康、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讲座、报告、咨询、辅导服务,增强青年教师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智慧与能力[24]。

三要热情开展青年教师暖心慰问。青年教师从入职到成家立业,这期间有许多重要的时间节点,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感情打击等。“教工之家”要树立延伸亲情的理念,把“送温暖”延伸到青年教师的家庭,适时开展青年教师入职慰问、结婚生育慰问、生病住院慰问、传统民俗节日慰问、生日慰问、直系亲属去世慰问等,做到“送温暖”全覆盖,让青年教师真正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

四要促进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大多数青年教师背负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几乎是在超负荷状态中生存,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促进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教工之家”的重要功能。首先要建设“精神家园”。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15],动员和吸引青年教师参与其中,调节心情、增强体质,丰富青年教师的精神生活。其次要举办身心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健康知识,提高预防疾病能力和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再次要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引导青年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增加心理弹性,最终获得心理的成熟与人生的幸福[22]。

五要助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规划[25]。青年教师入职后,面临着教学科研的规范训练、能力提升和技术指导等问题,尤其是教师应有的职业理想、职业纪律等职业道德亟待养成。调查数据显示,青年教师把“职业发展”放在了人生事业追求诸多目标的第一位。因此,“教工之家”要助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让青年教师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首先,搭建职业能力提升平台。与教务部门联合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及观摩活动、职业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等;实施“青椒”成长计划,指导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模范引领作用。其次,多途径引领职业发展。指导协会定期举办职业发展沙龙、教育沙龙、经验介绍会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增强其对教师岗位的认知度,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6]。再次,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创新师德教育载体,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等,引领青年教师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和操守,真正做到爱业、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学校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21]。

猜你喜欢

教职工青年教师职业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职业写作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爱的职业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