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法在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24孙昕昕

关键词:艺术类体验式教学法

孙昕昕,陈 亮,吴 强

(南京艺术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有别于普通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等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别具一格。[1]体验式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实践和参与,注重教学的娱乐性和知识的应用性,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2-3]

一、教材、对象、方法

1.教材

教材为曹海英主编的《艺术学院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第一、二册,首版于2008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南京艺术学院2018—2019学年作者任教班的489名学生(其中包括设计、美术、音乐、舞蹈等相关专业),共分为三大组,三组所用教材分别为第一册的1~8单元、第一册的9~16单元以及第二册的1~10单元;每组均设置为甲乙两班,甲班为实验班,乙班为对照班;所有班级的周课时均为4课时,每课时为45分钟。

3.方法(实施过程)

对照班仍采取课文及单词讲解、习题练习及讲解等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验班则针对章节内容的特点,融入体验式教学法,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班相关体验内容的实施情况举例如下。

创设情境,模拟体验。体验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境性,提供真实或创设模拟的情境和活动是教学的关键,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情绪,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产生情绪反应,并将事物表象和知识融于情感中,共同构成知识体系,进而实现情感迁移,促进对知识点的领会把握。课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介绍了泰姬陵,泰姬陵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及其背后的爱情故事。作为开课的第一篇课文,其涉及建筑风格和背景故事,但语言内容相对简单。因为是开课伊始,教师作为主讲先按传统方法讲授完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借助图片、视频和立体教学模型等辅助工具创设、展示教学情景,使学生们如临其境;接着身临其境让学生做模拟导游,向当游客的同学们逐一介绍泰姬陵的景象。鼓励学生可重新编导文稿,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词句和段落顺序,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构思妙巧。学生们积极踊跃,争显导游神通。有些学生还在原文基础上对文中提及的印度帝王沙贾汗作了“调查”,指出其深情之外还有一副不惜杀害手足以巩固地位的凶残面孔,而其深情更是建立在无数工匠丧身和国库大量亏空的基础之上。模拟的情景让双方都身临其境。通过这样的模拟教学使同学们对这座唯美的建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课文中的知识点水到渠成地得以内化。

互动协作,延伸拓展。互动交流、团结协作也是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作为体验主体,每个学生个体的体会和感悟都具有其主观性和特殊性,故而学生体验后的交流与分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能够使学生之间达成体验的共识,能够弥补学生个人体验的不足或欠缺,完善体验结果。因此,多种形式、不同性质的生生间的、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被我们随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群体的情感体验更充分、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也保证了学生群体的参与度。在学习关于莎士比亚的第十单元时,我们针对课文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拓展延伸课本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要求他们能发挥所长,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因莎士比亚在英语文学、英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相关的莎学研究是英语语言研究的重点,但由于莎翁的作品语言辞藻广博,且常夹杂些古词汇用法,句式也因出于押韵等目的,常有倒装等处理,导致作品甚至难以被英语专业学生所理解。而本单元作为面向全校各专业的艺术英语通识课程,教材内容相对简单,仅大致介绍了莎翁的生平,提及其某些代表作。在教学中若仅告知学生“他著作等身”、是“英国文学之父”“影响了后来众多的文学家们”等阐述式定论,难免空泛单薄;又若以讲授法贯穿始终,选取某些作品讲述,即使穿插相关音视频文件也仍显互动不足。于是,我们提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某部作品进一步学习,要求能阐述故事梗概,并对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和场景进行还原和演绎。实践中,有小组选择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阳台约会的场景,有选择了《哈姆雷特》中著名的关于生死思考的“To be or not to be”演讲等。从选材到演绎,学生们抓住每一个环节,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显专长,身体力行。由此,不仅富有成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也达成了态度目标和能力目标。增进了对莎翁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其名篇的思想感情,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专业表演和团结协作等能力。

结合专业,主体投入。主体性是体验式教学法极为重要的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体,促使他们主体投入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是体验式教学有效运用的关键。

作为主体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获得的知识才更全面,印象更深刻,许多隐形的知识也才可被习得。随课程的进展,我们更多地引导学生作为主体,推进课堂教学过程,并且,结合授课班级内学生的专业情况,我们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增加他们的专业英语词汇,拓宽专业英语知识,促进英语教学与他们专业的融汇。比如课程第十一单元,所述趣事本身发生在舞台上,课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讲述两个演员在忘记台词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化解、避免了尴尬。考虑到班级内有众多编导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引导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并让他们对课文进行剧本改编和演绎,使学生初步具备了编写英文剧本的能力。许多学生的改编不仅还原出危急关头微妙且紧张的气氛,还对课文提及的舞台一幕的前后情节做了构想设计,使得故事相对完整,充满巧思妙趣。

二、结果与讨论

由甲乙班的到课率、课堂观察、课堂气氛、课内提问、课外作业等综合状况表明,实验班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个别交谈、座谈会等形式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体验式教学法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体验教学法在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具有如下优点:(1)顺应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以构建行之有效的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综合能力。(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艺术类学生聪明活泼、敢于尝试,但易于感性化、学习欠勤奋等特点,以创设情境为关键的体验式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参与热情,融会情感回路与知识回路信息,从而准确、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3)有助于促进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体验教学法有助于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和优化加强现代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4)有助于促进课程建设,为提升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索新出路,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特色。(5)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丰富的多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引导学生入境体验感悟,更好为之释疑解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实施体验教学的过程,也恰是一个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过程。(6)有助于培养跨文化高素质的艺术类人才。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通用语言工具,研究选择其合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互助协作交流的能力,促进他们汲取国外优秀艺术文化的精华,促进我国艺术文化的多层次发展及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传播。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教学规律,围绕体验式教学法要则,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和创设输入性或输出性[4]的不同情景,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在体验法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进一步完善了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估作为双主体,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增设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特别是活动参与程度等指标的考核,增设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等项目。实行重过程、重实践、多元化、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猜你喜欢

艺术类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