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

2020-02-24周如东李国荟

关键词:树人立德时代

周如东,李国荟

(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9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论。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彰显了习近平对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本质的准确把握,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基本属性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为新时代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遵循和方法论的武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元问题”。学界在探究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的理路上,产生了许多开拓性和创新性路径指向。这为我们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提供了方法借鉴。本文拟从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三个维度,对立德树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做一系统梳理和理论探讨。

一、立德树人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反映和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揭示本质必然要把目的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可分为“根本目的、培养目标、基本任务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构成了习近平青年教育目的主体结构”。[1]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主体结构的三个层面,则分别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本质规定。

1.根本目的就是立德树人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也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它包含相互关联的两层要义:

首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它解决的是青年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正是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德智体美劳是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构成的主体,是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也是人自身整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这一素质结构的诸要素中,“德”的地位十分重要。以德为首的理念,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德的内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德教为先”主张一直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教育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习近平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充分肯定德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品德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

而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也揭示了道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强调促进人的德性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体现了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新要求。”[3]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教育根本目的的要求就是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

其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解决的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正是立德树人的价值所在。习近平要求,要通过完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这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即培养的青年一代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应该说,根本目的的两个要义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规格和标准考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在全面发展的人基础上的价值旨归。根本目的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立德树人的理念在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立德”是实现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价值选择,“立德”不仅在于实施道德教育,还在于协调素质结构的关系,促进全面发展;“树人”不仅在于明确目标,还在于为如何树人提供可靠的路径选择。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又是教育的根本目的”[5]。

2.培养目标蕴涵立德树人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把当代中国青年培养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这一目标蕴涵了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它从两个维度展现了中国梦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是强调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青年。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是最能持久地走向未来的力量,青年的思想素质和意志品质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因此,要用中国梦打牢青年的思想基础。“我们教育引导学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要向学生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讲清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6]18。一个重要任务,两个讲清楚,指明了对青年进行中国梦教育的方法途径。而中国梦的教育,也是立德树人“立德”的“德”之时代内容,体现了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

二是动员青年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要教育青年一代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去,投身强国伟业,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健康成长进步。这些要求又蕴含着立德树人之“树人”的时代召唤。

3.基本任务指向立德树人

习近平多次重申,全国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6]54,这一论述体现了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把握和对青年成长成才规律的揭示。

这一基本任务的实质,就是要求当代青年必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而践履这一任务的实践指向就是立德树人。有理想就是要求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本身就是道德教化的核心,是立德的重要内容;有本领,就是要练就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能力素质。这与立德树人对树人的要求是一致的;有担当,就是要求青年一代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起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担当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重任。这不仅是立德的要求,也是新时代树人的标准。

因此,基本任务既是教育目的、目标的具体安排,也是立德树人“德”的具体内容和时代新人的具体标准。

二、立德树人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立德树人之所以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还在于它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有研究认为,彻底的科学性、浓郁的民族性、鲜明的政治性、突出的实践性是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显著理论特征。[7]为说明问题,我们仅就这其中的两个本质属性,即鲜明的政治性和突出的实践性做一探讨。

1.立德树人彰显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政治性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源上讲,总是要凝聚一定阶级的政治共识,完成一定阶级的政治任务,为实现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8]98。这就是说,统治阶级为了保证自己的思想占统治地位,也要像进行物质的生产分配一样,在社会进行“思想的生产和分配”。马克思非常明确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即坚持为无产阶级和革命运动服务。习近平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9]旗帜鲜明表明了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政治性。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鲜明属性,在习近平提出的教育“四个服务”创新理念中,得到了进一步充分阐释。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习近平要求,一方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搭建与人民交流的平台,通过诸如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者行动等活动,不断培育尊重人民、热爱人民、奉献人民的真挚情怀;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青年向人民学习,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建设祖国的生动实践中体现人生价值。

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体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担当。习近平指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党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共青团组织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广泛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通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党的政治任务和政治目标的实现。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体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造就和发展了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习近平认为,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就是要引导青年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体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要让青年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围绕党确定的目标任务,“激发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和奋斗精神,动员广大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建功立业,把满腔报国之志转化为立足岗位的工作业绩,把积极奉献精神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重点项目第一线、基层实践大熔炉贡献聪明才智、书写青春篇章。”[6]64

“四个服务”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阶级性、党性的概括和总结。而立德树人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育人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根本任务与要求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根本体现,立德树人最终价值的实现同样也体现了“四个服务”的内在要求,它所体现的政治性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是完全吻合的。在另一层面上,“四个服务”既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目标方位,又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具体内容;既体现了立德的政治性要求,又体现了树人的社会实践标准,在“四个服务”中彰显了立德树人时代特征的本质内涵。

2.立德树人彰显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实践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0]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经产生,就表现出实践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性,是其又一显著的本质属性。

首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从实践主体青年的实际出发,去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现实的人本身就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人思想产生变化的动力只能是实践。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和实效性,也是由于青年这一实践主体的实践地位所决定的。随着科学与实践关系的发展,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高,因此,在当代如何认识青年的主体地位,发挥、调控主体的作用,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习近平高度认同青年的价值地位,认为青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基于这一价值定位,他要求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青年铸就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致力于改造和作用于实践对象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新时代履行好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其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体现在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赋予实践以能动性、创造性,但与此同时,人对实践又具有依赖关系,需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改造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归根结底来自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青年思想素质的提高,引导青年,促进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进而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习近平认为,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6]22,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

这些要求都充分体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特征,这些特征也是立德树人实践活动的践行路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特征与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了统一。

三、立德树人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在一切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11]的基本规律。揭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同样也离不开对其基本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理论以及能动反映论和灌输理论揭示了青年一般思想和正确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这一基本规律,而立德树人也充分揭示了青年思想教育的这一基本规律。

1.立德树人揭示了青年一般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8]7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2]这一论断表明,分析当代中国青年的各种思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解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必须以“人们的存在”为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要求的对象化。

对此,习近平要求:一要遵循青年成长中自身的本质特点,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做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围绕人。他认为,青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6]37,他形象地比喻为“拔节孕穗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青年的本质特点,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二要解决青年成长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做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关照人、关心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要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三是要从青年生活的“社会存在”的特点出发,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做青年的引路人。习近平深刻分析了当代青年成长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指出,当代青年的成长需要面对世界百年未遇的深刻复杂的变化,需要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需要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们实施的西化、分化的图谋,需要面对国内各种矛盾和热点问题的叠加影响。所有这些社会客观存在,必然会对当代青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迫切需要对青年进行教育引导,而引导的关键是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作出正确判断、正确选择的总钥匙。

因此,要正确处理和解决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基本矛盾,遵循青年思想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必须要以青年的“存在”为前提。而我们党之所以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一个出发点就是立足新时代我国青年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特点、规律而提出的社会和个人发展客观要求;同时,立德树人要取得成效,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也必须遵循青年一般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展开有针对性的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活动。

2.立德树人揭示了青年正确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能动性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要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实践发展而发展。灌输理论认为青年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不可能是自发形成的,在青年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由自发变成自觉就需要加强对青年的科学理论的灌输教育。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习近平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特点,注重了对马克思主义能动性理论和灌输理论的把握和运用,要求要加强对青年一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各学科专业的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6]38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了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文化教育。

而这些教育内容也是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理想信念教育是立德树人中“德”的灵魂。习近平把理想信念视为青年成长的精神之钙,要求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在青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立德树人中“德”的核心。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是大德,要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优秀文化教育是立德树人中“德”的底色。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习近平十分重视优秀文化对青年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要求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青年进行以文化人的教育。

四、结语

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的范畴中,立德树人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清晰地勾绘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教育目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多方面、多维度强调了德性培养对青年成长的重要价值旨归,立德树人之立德的要求得到了充分体现,立德的思路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定位;教育目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分类别、分层次明确了树人的时代标准,立德树人之树人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树人的路径有了实践性遵循。立德树人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也概括出了其本质特质所具有的教育目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它是高度的抽象,又是丰富的具体,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因此,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时代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