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要重视对艺术语言的教学*

2020-02-24骆小所闵艳平

关键词:言语语法主体

骆小所, 闵艳平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92;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 昆明 650034)

一、引 言

汉语的自然语言,由符合汉语语法的普通语言,即科学语言,与超越语法之“法”的艺术语言组成。艺术语言超越法之“法”,创造了“活法”,普通语言遵循语法之法。艺术语言体现了汉语的自然性,给人以感人心灵的力量。它自然地反映了发话主体,即发话人创造语言的心理,即情感心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很少,或者就没有对艺术语言进行研究。特别在国际汉语言中,就更少注意到对汉语艺术语言的研究和教学。

二、艺术语言的基本表征

艺术语言是超越语法之法、超越反映客体,也超越了发话主体自身的自然语言。它与普通语言,即科学语言构成人们自然语言的整体。从言语形式来讲,艺术语言超越了语法之“法”,而创造了自然语法的“活法”。(1)骆小所.艺术语言:发话主体审美心理的外化[J].语言文字应用,2001,(2).艺术语言是审美的,而不是认识的,它具有审美的超越性,它往往创造了非实证的语言之象,负载着非现实意义的情感世界。艺术语言之象不是物理之真,而是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言时心理之象。但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往往只注重对符合语法之“法”的普通语言的研究,而难以对艺术语言进行研究。这样,必然影响了对语言的整体的认识。

艺术语言往往通过变异的言语,创造了发话主体一种情感化的人生境界,创造并升华出一种超越了自然界功利境界,而进入审美境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境界,给受话人悦心悦意、悦态悦神的审美体验。艺术语言体现了发话主体特有的风格,从艺术语言中,我们感受到发话主体的审美个性。这种个性孕育发话主体对情与态、言与意、景与情等表现方式。艺术语言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发话主体不自觉的审美意识。艺术语言是一种变异的言语形式,从言语形式来看,它本身就具有超越性,即超越语法性。超越语法的艺术语言,表现了发话主体由于情感原因的自然审美超验性。艺术语言的审美超验性,创造了非实证的艺术语言之象,这种非实证的艺术语言之象负载着非现实意义世界。符合语法之法的普通语言,即科学语言所负载的是可以实证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经验世界,它可以实证,也可以被理论化的概念所把握。艺术语言的审美,不是现实活动,而是具有非认识功能的超现实的活动,它所描写出来的象往往具有虚幻化,是发话主体的情感世界之象,具有非实证性。正是这样,艺术语言才具有表达发话主体精神世界的特有的表达力。艺术语言成为发话主体对人生的升华,成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体验和创造。它“师心法”,心之活而产生法之活,它的言语形式打破了语法之约束,也打破了理性逻辑,而遵循心法和情感逻辑。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自由的创造,它是发话主体直觉体验和想象、联想创造的言语。它不进行一般的判断推理,而是通过艺术想象和联想的直觉体验,而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语言对一般语法和逻辑的超越,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是发话主体自由的实现。艺术语言由于发话主体情感的强烈,它随情造语,克服了现实意识的抽象性,创造了具象性的言语。所以,有的文章的标题,为了增强文章的审美性和说理性,作者往往用艺术语言,引起受话人对文章的兴趣。例如:

1)用奉献播撒人间真情。(《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2日)

2)“短信安民”也是一种排毒。(《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2日)

3)播种希望,扬帆征程。(《人民政协报》,2011年3月7日)

4)天津大学醇厚历史滋养校园中的每个青春。(《光明日报》,2018年4月24日)

5)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云南日报》,2016年6月29日)

6)批评也是明亮的阳光。(《光明日报》,2014年6月6日)

这里的例1)的“用奉献播撒人间的真性”;例2)的“短信安民也是一种排毒”;例3)“播种希望”;例4)“天津大学醇厚历史滋养校园中的每个青春”;例5)的“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例6)“批评也是明亮的阳光”等艺术语言超越了语法之“法”,也超越了日常逻辑的事理,这些文章的标题不进行一般的判断、推理,而是通过直觉体验,创造了现实中不存在的新的形象,他们不是物理的真实,而反映了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言时心理的真实。我们读到时,感到一种审美的兴趣迎面而来,在审美中领略到其理、其情、其美。

艺术语言以审美反映客体,它不存在于客观的现实之中,而是存在于发话主体的心理所表现出的心象。它不是以自然之物作为发话主体的认识对象,而是发话主体由于情感的反映,所形成的心理之象。从认识活动来看,它必须客观地尊重事实,否则,便是假的,或者是歪曲的事实。但从艺术语言的审美性来讲,它往往具有发话主体情感化的因素,超越了经验事实的限制,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新的形象,体现了发话主体情感的丰富性和创造性。由于艺术语言的审美性,改变了对象原来形与质,跳出自然形成的标准,而创造了一种自然化的标准,跳出自然世界的固有属性,成为完全遵循情感而创造的感觉需要的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对象。(2)骆小所,太琼娥.艺术语言的情感体验解读[J].学术探索,2008,(6).所以,我们认为,艺术语言的意义在于言语的内部性,即语境性,语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但更主要的是情感的一些非语言因素。它是发话主体情感的真实性,给人以神会。神会不是理性的认识,而是情感化的心理体验。情感化的心理体验是超越感性的,它不是理性的,但也不是完全非理性的,它交于理性,又交于感性。例如:

1)种文化与送文化相结合,这正是衢州流动文化服务群众主体的一项创新。

(毛水华传《文化美景种大地》,载《光明日报》,2014年5月28日)

2)幸福在山乡流淌,“流动文化加油站”激活力。

(毛水华传《文化美景种大地》,载《光明日报》,2014年5月28日)

3)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与灵魂,也是一座城市快速发展的灵魂。展望未来,沐浴着文化春风的衢州必将绽放出更多异彩纷呈的最美之花,迎来文化甘霖带来的丰收。

(毛水华传《文化美景种文化》,载《光明日报》,2014年5月28日)

这里的例1)的“种文化”“文华美景种大地”;例2)的“幸福在山乡流淌”;例3)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文化甘霖带来的丰富”完全跳出了自然世界固有的属性,成为合乎发话主体情感感觉需要的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对象是发话主体情感化心理的真实,它交于理性,又交于感性,给人以神会,使受话人在情中得理,在理中受到情的打动和感染。艺术语言以其超越语言的言语结构与其审美对象相统一,给受话人引起深层的审美愉悦,使受话人在审美感悟中实现精神超越,从而获得精神和情感的充实。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审美化的直觉反映,它虽然是以变异化的言语来对反映客体进行心象化的描写,但却体现了不同的言语风格:有的雄奇壮丽、感情炽热、绚烂多彩、立意高远;有的直抒胸臆、狂放不羁、深沉凝重,辞繁意丰,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言时往往想象力、联想力比观察力强,言语自然,没有用雕琢痕迹,形式变化多样,不拘一格。发话主体自然而巧妙地交互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形式收到了强烈的言语效果。同时,由于发话主体生活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民族,所以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言时总要受到各种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艺术语言总是体现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审美要求和艺术情趣。艺术语言是一种日常说理写情的自然语言,它说理,在形象中让人思考;写情,让人情动神摇;说理,同时也洋溢出澎湃之情。

艺术语言是对发话主体心象反映的言语,它蕴含有丰富之意。艺术语言之象给人以“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之感,给人以灵动的生气。艺术语言的象是一种非实证之象,它既求形似,又求神似,所以,艺术语言之象是境象,它象真、情真。艺术语言的情与象之间,虽然有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目的与手段的区别,但从艺术语言的表现角度来看,情与象是融合的。这是艺术语言独特的诱人之处。艺术语言往往象中生情,情中含象。它有的象之藏情,发话主体虽不言情,但情藏于象中,这样,更显得艺术语言情真意浓;有的艺术语言是情中见象,发话主体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象好像有,好像又不明,但象却历历如现;有的艺术语言情与象并茂,艺术语言情与象浑然一体。

艺术语言的创造,是发话主体情感的运思过程,即情感的思维过程。艺术语言的情感思维,是一种直觉思维,艺术语言情感思维是一种自然性的思维,它的运思过程构成了“有机整一性”,它往往使联想,创造性的想象,达到幻想的元素相互生发、相互连贯,由此实现整体的情感激活和表达的自然性,组成了沉积于发话主体深层意识中的心理之象。发话主体心理之象,往往是发话主体无序的情感变为有序的结果,所以它是非理性的表现,但又是有理性的思考的结果。艺术语言的情感思维,它可以激活和支配想象。联想的活跃、自由、内在生命活力的充分展开,自然地捕捉到理解、把握、充实反映对象的精神实质,使发话主体的精神境界超越狭隘的理性思维的限制,步入广阔的思维空间,表现出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言内心的奥秘,当发话主体自然创造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奥秘时,创造艺术语言的艺术审美能力就会得到了强化,发话主体本能地就会把审美情感用一种心象表现出来,使情感具象化和对象化。发话主体从自己的心灵渲染了反映对象,使反映对象具有具象性和感染力,使语言具有灵动性。受话主体在对艺术语言理解和欣赏时,激起情感的波澜。艺术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往往伴随着深沉的追问与思考,并在受话主体心理留下了深刻的情感痕迹而构成受话主体个人潜意识的直觉,唤起受话主体深藏在心底的非自觉的审美活动。在审美活动中实现对艺术语言的理解和美的欣赏,使受话人在对艺术语言的欣赏活动中,充满精神愉悦性,寻求到一种特有精神的快乐。艺术语言使受话人首先感受到艺术语言的变异性,以想象和联想为基础,体验到艺术语言的内涵及美,产生对艺术语言的接受与自然而兴奋的审美创造。(3)骆小所.艺术语言的自然性解读[J].贵州社会科学,2009,(9).艺术语言运用心象思维,以具体形象之“象”创造一个虚拟又真实的感性世界,表达发话主体的精神、情感认识。艺术语言往往化抽象为具象,真实地反映了发话主体的思想和情感,但有的发话主体,为了表述的需要,往往也创造了化具象为抽象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

1)文化站把文明乡村的种子播进了百姓心田。文化站播撒下精神文明的种子,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正徐徐吹过当涂大地,将蓬勃的文化生机注入乡村人民的美好生活。

(冀文亚、王昌牧《把文明乡风的种子播进百姓心田》,《光明日报》,2018年5月30日)

2)我和亲戚二次重逢,一种美好的情愫飞扬起来,在院子里缭绕,在空气里发酵,在我们相视的眼神里闪出光亮。

(鲁焰《总有一条路,通往人的内心》,《光明日报》,2018年6月6日)

这里例1)的“文明乡村的种子播进了百姓心田”“播撒下精神文明的种子”;例2)的“美好的情愫飞扬起来,在院子里缭绕,在空气里发酵,在我们相视的眼神里闪出光亮”,这样感人之深的艺术语言是体现了发话主体的情感思维,使发话主体精神境界超越了理性思维的限制,步入了广阔的情感思维的艺术空间,发话主体从自己的情感心灵渲染了反映“文明乡村”和“美好情愫”,使抽象化的“文明”“情愫”具象化、对象化,使语言具有灵动之美。这些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美感体验升华、外化、凝结的结果,从而具有打动受话人心灵的力量。(4)骆小所.艺术语言: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1,(3).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主观情感、心灵活动本能的创造,它以发话主体情感为核心,本能的表意欲望在想象,或在联想中的升化,所以,艺术语言寄托了发话主体审美情致,从而激发受话人审美感悟的审美欣赏。发话主体既寄托自己的审美情致而创造艺术语言,目的在于满足受话人精神需要和对艺术语言的创造,使受话人寻求精神超越。创造艺术语言时,发话主体往往进入一种忘我境界,自然地创造超越普遍语言地艺术语言的意向之中,使物化为虚像。发话主体打开情感深层意识的闸门,自然地唤起新颖的、变异的艺术语言的意象来反映发话主体的情感活动和艺术化的表象活动,使所创造的艺术语言成为发话主体的情感的言语行为。

艺术语言的创造,在于发话主体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形成了一种心象,这种心象呈现于言语,便形成了新的审美意象,由此,发话主体用自己创造的艺术语言,来寄托自己的心理图式和创造艺术语言时的审美情致。艺术语言的审美情致的审美的形象创造,也为受话主体进行心灵的交流而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艺术化的欣赏。发话主体对自己的情感和情致的表达,是在发话主体再现激起审美情感的言语行为中的心象。有的艺术语言往往以“似与不似”之象来表现心象。这种心象是发话主体的真情实感,是发话主体精神超越的审美感情,这也是发话主体以审美创造的方式,最具有纯真地寻求精神超越,即情感超越的言语实践活动,所以有的具有意向化的艺术语言往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给受话人不仅有形象感而且给人以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艺术语言的形象饱含有强烈的情感和情感的感染力。

1)教育是一方池塘,最好的教育需要“溶”的生态。蜜是池塘的自然本能,也是教育的原初生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动静和谐,蜜需要接纳,需要包容,更需要宽容,尤其需要教育者海纳百川,用无边的大爱,深厚的学识厚德载物。教育是一泓清泉,最好的教育需要“溶”的活态,“溶”,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输入、输出,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教育是一湾碧水,最好的教育需要“融”的质态。融即融合、交融、融化,融通,融方能“积小流以成江海”,融,呈现的是教育丰富的宁静,奔放的从容,博大的深邃。(深勇《教育如水》,载《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31日)

这里的“教育是一方池塘”“最好的教育需要‘溶’的生态”;“教育是一泓清泉,最好的教育需要‘溶’的活态”;“最好的教育需要‘融’的质态”等艺术语言以“似与不似”之象来表现发话主体的心象。这种心象是发话主体的真情实感,是发话主体精神超越的审美感悟,反映了发话主体情感超越而创造艺术语言的一种情感行为和言语行为。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心理感觉的物态化,是发话主体审美情感的真实。艺术语言中的情感的真实,是发话主体对反映客体反映过程中真诚的情感。艺术语言所反映的真实是发话主体情感和反映客体达到统一的真实,所以,艺术语言饱含着发话主体的情感,艺术语言把发话主体反映客体的情思,想象引导到无限美妙的欣赏境界和审美境地。从言语表达的角度来看,艺术语言是情感的反映形式,普通语言,即科学语言是理性的反映形式。从艺术语言的创造的运思来看,情感是艺术语言最重要因素。有了情感,才促使发话主体得到审美感受,进而自然地非自觉地创造言语的表达形式,即艺术语言。这样,艺术语言才能给受话人,通过审美情感得到审美体验,得到艺术语言情感传递、情感共鸣、情感辐射的欣赏和理解艺术语言的效果。艺术语言的情感传递,注重的言语的形象性;艺术语言的情感共鸣是受话人与艺术语言情感在互动中互相撞击所产生的激荡;艺术语言的情感辐射是艺术语言给受话人再创造在对艺术语言审美中所得到的对艺术语言之意的把握。总之,艺术语言孕育着激荡的精神。艺术语言中的艺术,从本质上讲,它是审美性的,它给人以美的感觉。

艺术语言是自然语言中很重要的语言,它和我们日常的普通语言,即科学语言组成了人们自然语言的整体。艺术语言的理论,给我们对语言理论的反思。

艺术语言的理论使我们得到不尽的启示:理论之道,总是以严密的逻辑为本。一个理论都是受到相邻或相近学科和理论影响,它并不是独立地存在,而是在一个大的理论体系中的存在,如果悖理体系的理论,这个理论不论是谁建立的,不论经历漫长的历史的谱系研究也不是真实理论。一个真正的合乎逻辑的理论,它不会欺世,也不会欺心。理论的万花园,拥有的是真花,但总有假花相伴,假花往往都比真花还艳丽夺目。这成了理论万花园的一种常态,理论的万花园本来就是一个是非之地,是与非的争论才体现出理论世界不宁静、不安谧,但它通体是透明的。理论的活力来自风涛,而不是来自宁静、安谧。理论王国的风涛,也不只是人世风涛的理论升华或理论表现,一个真正的理论家,总是在有事生非的反思中前进,建立新的理论。正因为有了有事生非的研究实践,理论才获得新机和生机,打破理论的灰色,使理论之树常青常绿。语言学的理论,也是如此。语言理论是研究者的一种自觉,是经验沿着理性阶梯的上行。语言理论的建立和变革,始终围绕着研究实践这根中轴,从中得到新的研究和启示,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出现偏离,所以研究者也要对理论不断地进行体检,开出药方治好理论之病态。我们可以说,理论的创新和革命从本质上讲,不是争奇,而是争真,更不是想入非非,而是实实在在的研究实践。它归根结底,是理论革命的伟大实践的召唤。一个成熟的理论家,总是以敏锐的感受力,以新的知识结构和理论装束,大喊大叫,或不声不响地在属于自己的理论天地里,开始漫长的理论求索。他们都是较强的自主意识,开拓着属于自己的理论未来。无论别人支持也好,反对也好,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的存在,和他们理论的存在。他们的研究加速了理论知识结构的更新,有的甚至步入了理论革新的前沿,人们会把他们的名字连同他们理论镌刻在理论史上。

从人的自然语言来看,我们要坚持语言的合乎语法规范与超越语法规范相统一的观点,把普通语言与艺术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相互依存的语言整体,缺乏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行。但以往的语言研究往往只重视普通语言的研究,对艺术语言研究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涉猎,我们要有语言的定法和语言活法相互存的观点,认为合乎语法之法的语言是一般的普通语言,超越语法的定法,而用“活法”的语言是艺术语言的观点,从而完善我们的语言观。语言是人们交际时的一种行为,普通语言是发话主体理性行为,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情感行为。(5)骆小所.艺术语言的主体行为解读[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1).

三、结 语

汉语国际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文学等诸多学科,其中,语言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通常分为自然语言和艺术语言两大类,当前学术界对自然语言的研究与教学关注较多,对艺术语言的研究与教学关注不够,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汉语国际教育界的足够重视!

(本文是2018年7月9日第十三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暨北京大学首届世界汉语研讨会报告论文。)

猜你喜欢

言语语法主体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跟踪导练(二)4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