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文言文课堂学习的主体

2020-02-22

语文天地 2020年17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文言文课文

吴 霞

目前,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隐形问题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有些教师认为文言文考查只是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文言文课堂教学只有串讲,才能做到字、词、句的落实,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纠缠于词语细微意义的区别和古代汉语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观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符,因为它忽视了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学因素、文化因素和人文因素,忽视了古典文化的育人价值。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受到教师的限制,教师讲、学生记,学生失去了自主性、能动性,谈不上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笔者以为文言文课堂教学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是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也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方法。文言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可以依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来选择教学方法,简单说就是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比如,给七年级学生上文言文,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可以选用图文并茂、声影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画面中来,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七年级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起始年级,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主动性,可以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七年级学生一旦产生了对文言文的厌学情绪,对八、九年级的文言文学习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比如,以描写山川风光、名胜古迹为主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呈现这些风光景观优美的画面,引起学生的联想,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想象之中。初中教材中的《答谢中书书》《三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就属于这一类课文;对于初中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采用讲故事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像《陈涉世家》《狼》《杨修之死》等课文;那些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富于韵律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古文经典的节奏美、韵律美、气势美,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这类课文以读促学,在诵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论语十二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二、指导学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学习,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还存在着诸多有利因素:

1.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是篇幅短小、语言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经典美文。比如:《论语十二章》《陋室铭》《三峡》《与朱元思书》等,这些课文不仅降低了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是课文的课下注释,对课文的难点、重点字词都做了详尽的注解,更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的大意,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工具书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比如: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句读、节奏、韵律等基本知识;文言文字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等)、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课文的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以适宜采用以朗读为主的课文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意义。如《三峡》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趣味性较强的课文,如《口技》《童趣》等课文,对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力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工具书,借助课下注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对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互助讨论的方式,共同解决。学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熟能生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长,学习能力也会增强。

三、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合作互动

在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合作互助搭建合作互动的平台,帮助学生解决课堂自主性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合作互动的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小组合作互助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是教师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之上,教师要积极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互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创造,不仅可以减轻学习文言文的畏惧感,而且对学生来说是巨大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会更加的浓厚、信心会更加的高涨。比如,学生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表演唐雎和秦王的对话片段时,教师也主动参与其中,旁白角色由教师担任,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答谢中书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又参与到学生课文美景绘画的竞赛之中,师生共同作画,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热情更高。

四、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形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文言文的审美欣赏。选入初中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古典精品美文,教师要交给学生审美欣赏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比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情感。文中的“古仁人”,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作者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有什么作用呢?这就需要学生探究作者的政治情怀,结合作者当时被流放的背景,“古仁人”的高尚情怀正是作者的理想追求。作者自身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恰好与“古仁人”具备的不为外界的事物动摇的品质相吻合,同时也表明“古仁人”的境界是不为自己“进退而悲喜”的,传达出作者的旷达胸襟。

《岳阳楼记》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表现手法,句式骈散结合,节奏富于变化,声调铿锵等特点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岳阳楼记》是千古流传的散文名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和能力拓展训练。比如:文中流传至今,仍富有生命力的成语:气象万千,政通人和、心旷神怡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有的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能力进行提升训练,比如:范仲淹、柳宗元、欧阳修都曾经被贬,对三人的“思想情感”“政治抱负”进行比较练习。通过积累、拓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创新精神。

总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来,成为文言文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文言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会背与会默写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背课文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