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谈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以美工区剪贴画活动为例

2020-02-21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葛市幼儿园余新凤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豆豆火车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葛市幼儿园 余新凤

教与学是动态的过程。教师对幼儿的回应,是影响活动的重要因素。在艺术活动中,幼儿虽然会自然地从真实和“虚构”的环境(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选取材料,自发地进行创造性艺术活动,但如果脱离了教师的支持,他们较难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或者说发展较慢)。在“最近发展区”内,教师可以通过指导与支持,引领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本文以美工区的剪贴画活动为例,谈谈教师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有效指导。

一天早晨,豆豆妈妈打电话与老师说豆豆今天过生日,想带一个蛋糕到幼儿园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在征得班级所有幼儿与家长的同意后,离园前豆豆妈妈带来了蛋糕,在活动室里为豆豆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幼儿围着蛋糕,一起唱《生日歌》、吃蛋糕……第二天,笔者组织幼儿讨论:过生日除了吃蛋糕,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有的幼儿说和家人吃一顿丰盛的饭,有的幼儿说可以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有的幼儿说画一幅漂亮的画给妈妈……佳佳举手了,说:“我们可以用纸做一个生日蛋糕呀,我前几天看见抖音里面有人用纸做了一个,可漂亮了。”她边说边用手示范着:“先剪几个长长的纸条,就像一层层的蛋糕一样,然后用胶水粘好,还可以画上蜡烛呢。”其他幼儿听得津津有味。看到幼儿对剪、贴表现出的兴趣,考虑到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笔者试着在美工区投放了剪刀和各色卡纸,想看看幼儿会怎样进行表现和创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当表现需要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之上时,笔者坚信幼儿会在不断的操作中得到发展。

一、第一次操作:投放基础材料,引导自由创作

材料投放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在做游戏计划的时候,佳佳、豆豆还有航航选择了美工区。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豆豆用油画棒画出整个蛋糕的样子,然后用剪刀剪下来,再贴在一张准备好的纸上,最后在蛋糕上用油画棒添画花朵等图案;其他幼儿直接用油画棒在彩纸上进行绘画,然后剪出大致轮廓……

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向,利用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幼儿想要把看到的、脑中想象的东西表现出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能力,他们需要思考用什么材料、如何呈现。这对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感和逻辑能力、创造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挑战。

同样,教师对幼儿在美工区活动(操作过程及成果)所持的支持态度,也会让幼儿更加乐意地参与美工区的活动。虽然幼儿的初次操作简单甚至还有些粗糙,但这是幼儿自发的表现。幼儿在美工区的探索也是一种学习,他们视美工区为实验场所,不必一定要创造出一个作品来,很多时候,他们创作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加重要。

剪贴画是用各种材料剪贴而成,不同于一般绘画。此次操作,笔者主要想观察幼儿能否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仔细分析,其实幼儿并未真正理解如何制作剪贴画。作为教师又该如何支持他们在近期感兴趣的剪贴画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呢?笔者无意中看到一幅马蒂斯的名画作品——《忧愁的国王》,于是打印出图片,并找来彩纸制作了一幅花瓶剪贴画。下午幼儿离园后,笔者把马蒂斯的作品及自己的作品张贴在区角内,想通过艺术氛围的营造,将目标无痕地、自然地渗透其中。笔者满心期待地盼着幼儿第二天的反应。

二、第二次操作:增加名画作品,暗示创作方法

第二天,幼儿陆续进了活动室,齐齐和航航很快发现了美工区的变化。航航:“这个画怎么换掉了?”齐齐说:“肯定是老师打印上去的。”笔者听见之后就问:“猜猜看,我这幅画是怎么做出来的?”航航就说:“你打印下来贴上去的呗。”(显然幼儿对笔者的问题没有理解)笔者再次强调:“那画这幅画的人用什么方法画的?”“涂颜色的吧?”两人边说边将信将疑地看着笔者。笔者从旁边指着花瓶剪贴画给他们看:“这个画又用的什么方法?”他们看出来了:“用纸剪成花瓶贴上去的。”笔者指着《忧愁的国王》说:“这幅作品也是用这种办法制作的。”

转眼到了区域活动时间,航航来到美工区,拿了一张红纸,先用蓝色的水彩笔径直在红纸上面画出一列小火车,接着拿起黑色的笔将车轮涂成黑色。虽然幼儿看到了大师的作品,笔者也与他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但是由于幼儿没有亲身体验,所以对剪贴画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显然,航航还是打算先画出想要创作的作品的轮廓,然后涂色,再直接剪下来粘贴。于是笔者轻轻地对航航说:“你看,这个车轮除了用黑色的水彩笔画,还可以怎么做出来呢?”他疑惑地看着笔者。笔者接着问:“可不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纸做一个轮胎贴在上面呢?”他说:“可是没有黑色的纸呀?”听了他的话,笔者赶紧找来咖啡色和黑色的卡纸。他拿起纸,先在上面画了一个圆,然后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来,再和原来的车轮进行了比对,接着剪下第二个、第三个车轮……他边剪边对笔者说:“我剪了四个一样大的轮子。”笔者追问:“除了轮子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纸剪、贴,小火车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完成呢?”他高兴地说:“门。”可见他已经明白了笔者的意思,笔者走开了。再看到他时,他已经将轮子粘贴在小火车上,剪好了门,正准备粘贴呢。

在美工区,大多时候教师会直接提供各种材料,幼儿会利用已有经验去探索、尝试、观察、发现、创造。此次活动中,幼儿一如既往地用水彩笔画、涂,而不会考虑可以用彩色纸进行裁剪、粘贴。于是,笔者及时介入,和幼儿一起讨论,试图通过介入让幼儿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同时帮助他们思考自己正在做的事、后续可以怎么做。笔者想通过对话,逐步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反观此次操作,虽然有了名画的暗示,但名画并非真正的实物,而是一张打印的图片。幼儿看到后,误认为就是画了之后涂色的。虽然笔者也与他们进行了简单的交谈(参加讨论的齐齐这天并没有选择美工区),但是要想把看到的印象转变成行动,对幼儿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花瓶剪贴画则非常直观地向幼儿呈现了剪贴的凹凸、立体效果,幼儿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从而直观地了解创作过程。这次,笔者只通过与幼儿简单的对话,便引导幼儿发现还可以用先剪后贴的形式创作。同时,笔者针对幼儿对水彩笔过度依赖的问题,决定在后续的活动中不再提供水彩笔,仅提供铅笔。

三、第三次操作:减去干扰材料,关注基础材料

区域活动开始了,没有了水彩笔,只见晗晗先用铅笔画了一个圆,剪下来,接着用其他颜色的纸画了两个小圆,剪下来并粘贴在第一个圆上。原来她想做一个人呢。后续制作鼻子、嘴巴等她都用了这个方法。不一会儿,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做好了。凯凯可能是受昨天同伴作品的影响,开始做起了小火车,他将黄色的火车直接贴在黄色的背景纸上。

活动结束后,笔者和幼儿一起讨论他们的作品。笔者首先表扬了凯凯在活动区专注、投入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接着请他介绍自己的作品。凯凯说:“一辆小火车在等红绿灯。天上还有白云、太阳。”笔者转身问班级的其他幼儿:“你们能看清楚凯凯的小火车在哪里吗?为什么看不太清楚?”幼儿发现了问题所在:“因为小火车的颜色和后面背景的颜色一样,都是黄色,所以看不清。”笔者继续追问:“怎样才能看得很清楚呢?”笔者又拿出另一个幼儿的作品(背景色与小火车颜色区别明显),问道:“我们再来看看这幅,你们发现什么了?为什么这幅作品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小火车呢?”佳佳说:“因为红色的小火车贴在绿色的纸上。”豆豆说:“颜色不一样。”笔者说:“对,因为背景的颜色和物品的颜色不一样,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我们以后在创作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笔者通过询问幼儿创作的过程,引导幼儿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作品的基本元素,如颜色、布局、作品表现上面。笔者还通过对比欣赏,帮助幼儿掌握创作要点,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分析、引领作用。笔者试图通过重点问题的讨论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推动和支持幼儿的创作。

四、第四次操作:注重色彩搭配,侧重创造性表现

因为上次活动开展的时间是周五,中间间隔了周末,考虑到幼儿可能会对活动过程有所遗忘,所以在区域活动之前,笔者又拿出前两次幼儿制作的两幅小火车作品,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谈话。笔者引导幼儿重新回顾了上周创作的整个过程,让幼儿再次直观地感知先剪后贴的制作方法,注意不同颜色纸张的使用并形成色彩、色块的对比效果。“上周,我们小朋友在美工区用剪、贴的方式制作了很多漂亮的作品,还记得是怎么做的吗?”豆豆说:“先用铅笔画出样子,再把它剪下来贴在另一张纸上。”笔者继续追问:“那贴的时候,怎样才能够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作品呢?”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制作的纸和贴的纸颜色要不一样。”“要用颜色不同的纸贴。”“要用许多颜色,不能只用一种颜色。”……

简短的谈话结束后,幼儿开始创作了。豆豆选择绿色的纸做了火车的车身、用咖啡色的纸做了车轮、用红色的纸做了太阳,最后将它们贴在黄色的卡纸上,一列飞驰的小火车就完成了。佳佳则做了一个可以拎的小手袋,提手选择了不同的颜色,还在手袋上贴了一些不同颜色的小花、小草进行装饰呢。

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剪贴画的制作方法。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剪贴出物体的二维造型,在表现内容、表现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有的幼儿甚至开始尝试制作三维的、身边常见的事物。笔者设想后续可以引导他们欣赏美丽的包并尝试设计、制作好看的包。另外,笔者最近发现班级很多小女生热衷于制作戒指、手环,且每天做好后总是戴在手上。笔者设想或许可以在幼儿操作之前给她们提要求:怎样让你的手环更加漂亮?甚至组织班级幼儿开展手环制作比赛,让幼儿把对手环的兴趣放在创作不一样的手环、装饰漂亮的手环上,让剪贴画的创作走向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上。

当然,对幼儿来说,完成了什么作品远不及创作过程本身重要。因为艺术教育重在引发幼儿的情感,引导幼儿将内在的情感和想法表现出来。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层层递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真正地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否则幼儿可能只是原地踏步或丧失进一步活动的兴趣。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豆豆火车
自由自在的豆豆
豆豆过夏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