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水区科学活动中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的策略

2020-02-21福建省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丽玲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竹排水区水车

福建省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丽玲

玩水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创造性游戏。从平时的玩水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玩得很开心,他们喜欢在水里你泼我,我泼你,打水仗……可是幼儿更多的是无目的地玩水。这样的玩水活动不仅浪费水,而且还有可能因为未能处理好卫生保健问题而导致幼儿生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我们追随幼儿的想法,投放丰富、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在玩水过程中始终保持探究的热情,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经验。

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开展玩水的游戏,我们根据幼儿园水池的大小、形状,引导、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水区的讨论、设计,共同创设具有游戏情境的水区。师幼将水区划分为十个区域——水车区、钓鱼区、组装水管区、喷水区、污水过滤区、水管探秘区、水娃娃旅行区、树叶漂流区、摇水泵供水区和大型竹排组装区等。

一、投放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愿望

陈鹤琴先生在《儿童玩具与教育》中说:小孩子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许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适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都必不可少。”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教师要在每个区域提供丰富、适宜、多元的成品和半成品材料,幼儿才有机会自由地选择材料,开始他们的自主探索。

教师在水车区提供了可以踩的水车和不能踩的水车,以及若干小勺、水桶、小水壶、半封闭的竹筒和竹架等,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盛水材料自由探索如何让水车不停地转起来、探究使用工具的不同与水车速度的关系等问题。在钓鱼区,教师提供了鱼竿、鱼篓、斗笠、勺子(饭勺和漏勺),支持幼儿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探索用什么材料、如何使用材料才能捕到更多的鱼。组装水管区和大型竹排组装区,教师所提供的材料都是低结构材料,如透明水管、三通管、两通管、四通管、堵口、水龙头、漏斗、竹排、水桶、油桶、透明塑料罐等,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拼接,观察水的流动和每个出水口的出水情况。喷水区,教师提供了用塑料水管制作的成品玩具和若干水桶、矿泉水瓶等,支持幼儿探索如何让水喷起来、怎么操作才能让五个喷水口都喷出水、怎样让水喷得更高等。

针对水池有点脏的问题,幼儿通过摆弄不同的材料,不断组合大小不一的水管、四通管等材料,最终成功地用漏斗和水管制作了两个简易过滤器。因为有了充足、可选择的材料,幼儿才有机会体验成功制作过滤器的成就感。

水管探秘区里,幼儿用长短不一的通管和水龙头等材料在墙上设计了水管拼接的管道和一条用大水管制作的“天池龙”,水桶、提水桶、小水壶、油桶和塑料瓶等成为幼儿注水的容器。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容器注水,观察水的流动、每个开关的出水情况,注意对比每个出水口有什么不同;探索用什么容器和方法可以让水流到斜的管道上,并比较两个斜管里面的水“谁跑得快”……

幼儿自由操作,自由探索。油桶、水管、斗笠、饭勺等这些开放的低结构材料,既满足了幼儿玩水的需要,同时一直支持着幼儿开展复杂的、形式多样的玩水新游戏。因为材料的多元、丰富和开放,因此幼儿玩起来非常尽兴,有成就感。

二、师幼互动,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地觉察他们遇到的问题、困惑和需要,并适时介入,给予适当的支持、引导和帮助,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在水管探秘区,幼儿多次从水管最上面的漏斗倒水,却发现水的流动方式不一样:有的时候水从高处直接往下流,有的时候倒下去的水会有水泡泡一直往上冒,有的时候水往下流的同时有一点水往旁边的水管流……当幼儿询问为什么时,教师没有正面解答,而是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水倒下去就直接流走了怎么办?水管里面为什么会冒泡?要怎么做才能让水流向横的水管和斜的水管呢?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操作、体验,发现如果要使水往旁边的水管流动,必须关紧下面的开关,使竖的水管有一定的水量,水才会往旁边的水管流动。至于水管里面会冒泡的问题,幼儿也通过多次操作,发现当水倒下去时,如果水不够多,水管里面不仅有水,同时还有空气的存在,就会冒泡。幼儿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在操作中不断探究、不断发现,解决玩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水车区中,幼儿在玩水车时,发现了竹排的摆放是有讲究的,即后面的竹排必须叠在前一个竹排的上面,这样水才能顺利流到水车上。幼儿通过与同伴合作,多次试验,发现使用不同的工具盛水倒进竹排里面,水车转的速度不一样。教师在幼儿操作与探索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干扰他们,而是在一旁观察,用眼神、笑容等鼓励并支持幼儿不断地尝试。随后,教师利用分享交流环节,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让水车不停地转动,并鼓励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想办法解决问题。幼儿在后期的探究过程中商量、合作,最终探索出一个方法——储备多瓶水然后轮流不间断地把水倒进去,这样水车就会不停地转动。

在组装水管区,教师发现幼儿刚开始组装的时候盲目拼接,把水管拼得长长的,没有留进水口和出水口。幼儿拼完水管准备开始玩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拼接是失败的。教师没有马上给予提示,而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所操作材料的适宜性。幼儿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没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问题,当他们第二次尝试组装时,装上了水龙头和漏斗。组装完成之后,他们开始盛水往漏斗倒,惊喜地发现另一头的水龙头出水了。可问题又来了,虽然成功出水了,但组装的水管需要有人扶着,否则就倒了。教师继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所提供的透明水管。这时候,幼儿意识到这些水管有的一样长,有的不一样长。教师向幼儿追问:“为什么你们拼的水管不能自己立起来,还要一个人帮忙扶着呢?”这时,幼儿恍然大悟,明白了前几次组装不成功的原因。于是他们开始讨论要怎样才能让组装的水管立起来。以后的几天,他们带着“如何让水管立起来”这个问题,结合平时建构区的搭建经验,多次尝试,最终总结出找出一样长的水管当支架的方法。幼儿经过与同伴讨论、操作之后,现在他们组装出来的水管不但可以立起来,而且还留了很多出水口和进水口,有的幼儿还发现了拼好的水管可以当盛水工具盛更多的水……

幼儿在水区的活动,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应当胸中有目标,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同时,适宜地支持、指导幼儿的操作。

三、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水区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不可能顾及每个幼儿。在给予幼儿更多自由活动机会的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因此,在活动前教师要尽可能预计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向幼儿交代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的危险动作,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例如,当幼儿看到小桶掉进河里了,就急忙趴下去捞水桶,根本没想到这样的动作非常危险,这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同时要马上引导其他幼儿注意不能重复这个危险动作。教师切记要做个有心人,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让幼儿在自主开放的玩水活动中,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在户外水区的探索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观察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活动中的需要、无法解决的问题等,才能从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有效回应能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为幼儿的自主创新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竹排水区水车
童年“悔”事
老水车旁的风景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大回转冲水车
水车转转转
对共享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研究
水车真好玩
3版参考答案《竹排嫂》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未及终点